公民寫手

回歸在地的轉型城鎮

文:陳仁真/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

圖片來源: http://goo.gl/NZo6Gn

資本主義造就了現今的經濟繁榮,但隨著時間過去,以此思維發展的社會卻發現其賴以發展的自然資源即將耗竭。而國際貿易模式也造成許多小鎮的資源外流,進而逐漸落寞。如今,人們不得不開始省思:資本主義還適用於現今的社會嗎?飽受經濟奇蹟及汙染影響的第一世界,驚覺事態的嚴重性,並因此產生轉型的自覺行動。以英國的Totnes這個百年老城為例,當地的居民開始思考如何挽救自己在國際連鎖企業鯨吞蠶食之下免於殞落的命運,並就此踏上轉型之路。

究竟「轉型城鎮」為何呢?轉型城鎮的目標是回歸在地的發展,結合在地資源與文化,以求兩者永續發展。回歸在地發展並非追求100%自給自足的經濟型態,而是重新認識在地資源,定義在地資源且適當運用外部資源。在國際化資本主義的主流中,大多小型城鎮的投資型態為汲取型投資(擷取在地資源向外發展,如淘金、紡織加工、伐木等);或向內型投資(吸引大型企業進駐,如建設主題樂園、科學園區、連鎖商店等),而兩者都將抹滅在地特色,短期內消耗殆盡在地資源。但轉型城鎮的投資型態,則為內部投資,利用在地資源發展在地社會企業,並加以回饋在地人民。

轉型城鎮的另一目標是建立城鎮的韌性,使城鎮在受到自然或是人為因素衝擊時,仍能保有基本功能運作。為此,單一城鎮需要多元且重疊的功能,換言之,便是生活所需的食、衣、住、行、育、樂各種機能都能在城鎮中獲得。而為了要使城鎮永續,實行低碳生活是必要的,在有限的自然資源框架中發展,降低個人利益,並分散利益至各個小團體,避免壟斷行的商業模式。轉型城鎮同時顧及眼前與宏觀的問題,也考慮長期的發展方向。目前全球約有900個轉型城鎮,英國的Totnes小鎮,是其中的先行者。這個約8,200人的小鎮自轉型以來,已成為世界各地參訪學習的對象。

如同現今許多農村,Totnes 也曾一度面臨產業外移、人口老化、環境汙染等困境,但在有志人士的推動下,Totnes集結了300多人共同發想一個低碳的生活模式,並提出實踐方案。為了提高生活品質及永續發展,他們強調無成本或低成本的環保行動,以街為單位,讓同一街有興趣的居民向鄰居推廣,並組成小隊個別開發創意,邁向可永續的生態生活方式。參加行動的各戶皆可為自己的住家進行綠色改造,並與鄰居相互交流各自的綠色創意。而為顧及在地經濟發展,將資源留住,Totnes 發行在地貨幣,鼓勵外來觀光客採用。支持在地小型社會企業家,並秉持知識公開才能促進快速發展的理念,規畫論壇供企業家相互交流,以求發展綠色經濟。

Totnes 曾被時代雜誌喻為「最具新世紀特色之城鎮」,從而引發全球各地小型城鎮轉型潮流。台灣也有許多鄉鎮已開始發掘在地特色,從而轉型發展觀光或生態旅遊。但人們該認真思索的是我們希望自己生活在甚麼樣的城鎮當中,我們可以為未來留下甚麼?現在的生活方式是否可以讓人們擁有同樣環境品質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