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玫瑰鸚鵡遊台灣(7)低調在嘉義這件事

一旅遊界前輩曾說,他覺得嘉義好低調、好低調!比如講到台南,就會想到某些台南的名人,也有移居台南,以住台南感到驕傲的;怎麼很少聽說以住嘉義為傲,或者代表嘉義的名人呢?話說完,他提到嘉義的手沖咖啡館BLESS、還有東市場的多樣化小吃,就陷入流連忘返的陶醉神色。

為什麼會這樣?我也想了很久。回嘉義,最常聽到八十多歲的奶奶耳提面命:「要低調,不准出頭!」適逢過年,回鄉的姑姑也在一旁應和:「對啊!低調好。不要出頭。」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恐怕要出高調的人真的很難!

甚至這樣的低調教育方式,一路影響到出外求學,舉凡課堂上舉手說話、演講中發表疑問,都要先經過內心小劇場掙扎一番──「啊!會不會有人覺得我想紅?會不會太引人注目?」──內心小劇場演完了,才鼓起勇氣表現。原來,低調這回事已經內化在行為準則裡頭了。

直到有次,一個深根嘉義十年的前輩說,嘉義的特色就是低調,那怎麼還會遇到低調的人高調說出:「我以嘉義人為榮」呢?也是,頗矛盾。

今年適逢陳澄波誕辰一百二十年,重新閱讀了一些史料,將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跟陳澄波的一生還有嘉義地方菁英的殞落跟嘉義氣氛做連結,才明白一件事──嘉義的低調氣氛應該是228事件之後才有的。而話要說回從前──。

嘉義市原名諸羅山,一說為其諸山羅列,二為原住民社名譯音,荷稱「Tirosen」社。後因諸羅城居民平定林爽文事變有功,乾隆皇帝嘉獎諸羅城民的忠義,遂改名「嘉義」。坐落東門城外的忠義19公廟更是因紀念林爽文事變犧牲的18位義民和1隻忠狗而立。嘉義人是講義氣的。到了二二八事件前夕也是。

1947年,陳澄波時任第一屆參議員,當時台北剛傳出林江邁女士的私煙事件,全台灣陷入警戒,3月2日嘉義也傳出衝突。陳澄波和一群當時的菁英一起到水上機場跟政府談判,但是一去天人永隔。這些嘉義的菁英遭到公開槍決,包括鄒族菁英高一生、湯守仁、參議員潘木枝人等。高一生的遺體運回部落後,族人還被告誡不準哭、不準掉淚。不管鄒族人、漢族人,他們發現,原來擁有正義感是要被殺害的、是要喪失生命的,自此整個世代陷入失落,許多人避而不談、或者視為禁忌。

有一條斷掉的記憶連接起來。小時候跟奶奶在台北的二二八紀念館,看著受難者相片,奶奶細數:「這是某姨丈公、這個是我的誰誰誰…….。」奶奶平靜不帶情緒的說著,而我年幼無知只感覺到二二八事件是跟我的生命有聯繫的,頓時歷史變得鮮活起來。

嘉義人的低調是這樣來的,那個出鋒頭就要被打壓的恐懼氣氛應該就是來自這裡吧!不過,是時候要高調宣揚嘉義的好囉!

嘉義綠意。攝影/Jia-ying
嘉義綠意。攝影/Jia-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