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香蕉變身餅乾、抗性澱粉,吃零食也能很健康

以往農產加工都是用過熟水果當原料,近年青香蕉卻異軍突起,屏東縣永信蔬果運銷合作社和日本商社合作,生產青香蕉抗性澱粉,熱量低又有飽足感,可望成瘦身新寵;高雄餐飲大學則用8分熟的青香蕉,開發出「蕉響曲」餅乾,昨天國際食品展首次亮相大獲好評。財團法人台灣香蕉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陳昭源表示,一旦量產成功,農民就不用含淚把颱風天搶收的NG香蕉餵豬。

開發未成熟香蕉加工,颱風搶收也不怕

10509715_870736539620592_2090744195097925955_n
玫瑰蕉烘烤後果肉由白變紅

 

台北國際食品展覽會昨天開幕,其中最亮眼的,莫過一片黃澄澄的青果運銷合作社暨香蕉研究所攤位。

財團法人台灣香蕉研究所去年起和高餐大餐旅技術研發暨創新育成中心合作,開發一系列香蕉加工品,學生創意無限,一改過往以黃熟香蕉為主的加工模式,用8分熟的南華蕉,混合北蕉、玫瑰蕉,配合獨門無油烘焙技術,製作香蕉餅乾,一口咬下香氣四溢,昨天在台北國際食品展覽會首次公開,拿試吃包的民眾絡繹不絕。

仔細一看,餅乾上散落著搶眼的紅色果乾,這可不是蔓越梅或草莓,而是台灣罕見的玫瑰蕉,果真符合高餐大學生取的名字「蕉響曲」。高餐大研究人員曾子真表示,玫瑰蕉假莖有點淡淡的粉紅色,但果肉是白色,當初開發產品時,烘過許多香蕉品種,意外發現玫瑰蕉烘過後會轉為紅色,放在餅乾裡好吃又好看。

以往農民遇到颱風,香蕉還不夠熟就急著搶收,瑕疵品只能拿來餵豬,現在終於有了好去處,受災倒地也不用怕,連陳昭源都對學生創意讚不絕口,直說沒想到學生可以做出這種產品。

10426559_870732932954286_742498652559154888_n
玫瑰蕉果肉白色但烘烤後竟成粉紅色

青香蕉抗性澱粉,瘦身產品新寵

10420321_870735362954043_775250217575622613_n
高餐大所有香蕉產品都是純天然無化學添加物

另一項點石成金的加值發明則是「青香蕉抗性澱粉」。抗性澱粉可以阻止葡萄糖進入人體腸道,有效降低血糖,類似膳食纖維,卻同時有飽足感,因此成為瘦身產品新寵,5年前屏東縣永信蔬果運銷合作社,在日方指點下,將本土青香蕉整根連皮打碎,脫水磨成細粉,提煉出國產的青香蕉抗性澱粉。

去年永信和日本商社VANTEK簽約,在屏東麟洛設立台灣第一間青香蕉抗性澱粉工廠,今年5月正式量產,再交給日本進行二次加工,做成小包裝即溶包搶佔外食市場,可添加在牛奶、果汁增加濃稠感,或直接飲用,近期上市但售價未訂,昨天在食品展試水溫,一連4天提供1百位民眾免費試飲。

其實農糧署幾年前就開始委托研究單研發抗性澱粉,去年公開技轉,最近超商霜淇淋火熱一時,高餐大也推出本土熟蕉特製的「蕉冰友」車拚,標榜純天然製作,使用台東初鹿牧場鮮奶,搭配香蕉本身的豐富膠質,只需加入少數玉米粉,就能取代乳化劑,而且口感更綿密細緻。另加入青香蕉抗性澱粉,提出香蕉氣味,也讓吃冰淇淋不再是罪惡。

但民眾要嘗鮮還需耐心等等,目前高餐大的香蕉特餐正尋求代理商技轉,僅在校內餐廳「貝尼特創意輕食村」少量販售。貝尼特混合式餐廳外場經理楊盛宇說,高雄有很豐富的農產品,為了延長賞味期限,餐廳近年結合在地香蕉、鳳梨等,以零化學添加物為目標,研發出果乾及各式創意產品,為台灣農產加值。

農民搶種,明年蕉價恐崩盤

10478149_870731762954403_1225760889175287189_n
香蕉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陳昭源擔心明年香蕉崩盤

年輕人發揮天馬行空想像力,利用香蕉諧音包裝產品,搭配阿里山咖啡豆的叫「蕉滴滴咖啡」,霜淇淋是「蕉冰友」,混搭不同零食的伴手禮可以拿去「蕉換禮物」,用創意入味,希望重振臺灣「香蕉王國」美名。

陳昭源說,以往蕉價曾跌到一大把10塊沒人要,但從去年夏季的颱風和豪大雨,到年底的低溫延續到今年三月,導致香蕉開花期延遲、減產,產區平均價格從去年八月起,一直維持在三十多元,直到近日才逐漸滑落,但最近已出現搶種風潮,明年蕉價可能又要崩盤,開發加工產品顯得更重要。

高餐大在食品展檔期提供少量試吃,歡迎大家來「蕉」個朋友。食品展展出日期為6月25日(週三)到6月28日(週六),上午9點到下午5點,地點為台北世貿中心南港展覽館,以及世貿一館,前三天僅開放給廠商,最後一天才開放一般民眾,門票3百元。

10351674_870734206287492_3142333703064115595_n
有空不妨到食品展和高餐大學生「蕉換禮物」
10350514_870730469621199_2830051146119388785_n
高餐大學生和蕉研所合作,開發出一系列創意產品,昨天食品展吸引不少民眾注意。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