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劑巴拉刈名列農委會劇毒農藥,因常被自殺者喝下肚,近年引起禁用爭議,農委會昨天在立法院表示,未來擬建立代噴制度,只有專業的代噴公司可買巴拉刈,農民不能自己噴,初步以大量使用巴拉刈的紅豆產區為主,最快這個月底公告,明年上路。但有農民批評,請人代噴每分地就要300元,而且人力不足,只會讓農民轉用更毒的藥。
訓練200代噴業者,最快11月底公告

巴拉刈是農委會核准使用的劇毒農藥,但一般人可能較常在醫藥新聞看到這個名詞,因為只要喝下一口巴拉刈,致死率就高達9成,醫界長期要求禁用,已故醫師林杰樑的遺願,也是禁用巴拉刈。
今年8月衛福部曾和農委會開會討論,是否禁用巴拉刈,農委會副主委王政騰昨在立法院審查《農藥管理法》時透露,未來擬在巴拉刈溶液中染色、加催吐劑,防止誤食,並訓練200個代噴業者,禁止農民買賣巴拉刈。
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副局長馮海東表示,巴拉刈是劇毒農藥,必須登記數量、購買者、用途等等資料,但農民還是很容易取得,因此希望比照病媒防治制度,建立專業的代噴行業,由業者直接賣給有登記的代噴公司,農民再請代噴公司噴藥,降低憂鬱症患者、自殺者取得的機會,其餘劇毒農藥也可望跟進。
由於巴拉刈致死率極高,歐盟、韓國分別在2010年、2012年禁用,美國則採代噴制度;根據農委會規定,我國代噴業者須有合法的登記證,受過農委會講習訓練,但馮海東坦承,目前全台代噴業者不到300個,數量不夠,將逐步訓練,一旦巴拉刈推行上路,應有更多業者投入。
10甲地多3萬成本,農民反彈

巴拉刈雖讓人聞之色變,卻是非常好用的除草劑,噴完幾小時草就枯黃一片,每公升只要100元,類似效力的固殺草,價格是5倍以上,因此消息一傳出,第一線農民強烈反彈,首當其衝地便是將巴拉刈當落葉劑的紅豆農。
屏東萬丹農民劉先生痛批,農委會因噎廢食,「你會因為有人跳樓自殺,就只蓋一層樓嗎?」想自殺的人可以喝別的農藥,這種規定十分不合理,而且從未和農民溝通,「陳保基(農委會主委)根本不懂農。」
劉先生種了10甲紅豆,目前代噴行情每分地約250~300元,等於額外多出3萬元代噴費。他說,目前一分地平均收獲400斤,收購價在28~30多元間,扣掉種苗、翻土、收割成本約3千元,等於每分地賺不到1萬,還不包括農藥、肥料、人工成本,「種紅豆需要三個月時間,我種的面積大,還有點利潤,許多農民種3、5分,根本捨不得花錢請人噴藥,他們就是賺自己的工啊。」
他說,巴拉刈分解快,不會殘留在紅豆,屆時真的買不到巴拉刈,農民只會轉用更毒的藥,像是年年春(嘉磷賽)、百試達(固殺草),屆時殘留量增加,民眾連紅豆都吃不到。
美濃紅豆近年打出名號,農會總幹事鍾清輝也認為不可行,因為紅豆採收時間重疊,目前代噴業者數量不夠,這麼做會累死他們,農民也希望賺自已的工。
馮海東解釋,防檢局當然知道,巴拉刈是目前最方便的除草劑,佔台灣5%農藥量,但外界屢屢傳出禁用聲浪,農政單位才希望透過不同措施,保留給農民使用,目前販售業者和進口業者都支持,但考量衝擊面向大,今年紅豆收成時還不會實施,也將引進其他價格和效果親民的藥劑,取代巴拉刈。
不用巴拉刈,需消費者購買支持

消費者或許疑惑,難道紅豆採收一定要用巴拉刈嗎?高雄大寮區農民劉世明目前採產銷履歷制度,已經10多年沒用巴拉刈,但他表示,紅豆採收時必須讓植株完全乾燥,收割脫莢時,機器才能風選出重量較輕的葉子、雜質,紅豆較不會沾粘,天然曝曬,每分地收成量少30斤。
此外,若人工採收、曝曬,每分地得額外花費2、3000元工錢,而且至少要2週才會乾燥,還得冒著被偷的風險,若不幸下雨豆子會變黑,噴藥採收只要3天,「這樣的紅豆價格一定比較高,最重要的還是消費者要支持。」
劉世明雖支持不要用巴拉刈,因農民是第一線受害者,藥桶也有汙染環境之虞,但他認為代噴制度執行有難度,農委會應和農民多溝通,請業者下田示範,否則農民會覺得「你又沒比我厲害」,更不願意花錢請人代噴。
滅農計畫
又是一個圖利特殊團體的法案,官逼民反,在農村生活以經不容易了,噴個草藥又要花錢請人那乾脆全面休耕領補助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