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安到食安,請問縣市長」系列報導第三站,上下游來到了好山好水的宜蘭縣,相對其它縣市,今年宜蘭縣長選舉幾乎毫無懸念,由民進黨籍的林聰賢順利連任,16萬張得票數,寫下宜蘭縣長最高票記錄,但與此同時,這個月他和新任台北市長柯文哲會面時,表明支持北宜直鐵採最短路徑,通過翡翠水庫,讓他一夕成為媒體焦點。
「交通」一向是宜蘭重要的課題,接受上下游專訪時,林聰賢再一次重申,雪隧假日常塞車,宜蘭人需要北宜鐵路,但上次只是拋出議題,仍需經環境影響評估,希望更多人參與討論。
2006年雪隧開通後,宜蘭平均每年「種」出600棟農舍,農地以坪計價,上看千萬,真正想務農的人反而買不起農地,隨之而來的家庭廢水、農地破碎化問題,也衝擊當地的作物和生態。
宜蘭縣為此陸續創下許多全國第一的法令,包括要求農舍自設淨化池、制定《宜蘭縣有機農業促進自治條例》,林聰賢指出,未來擬要求環境敏感區不得興建農舍,劃定生產區和居住居,集中農舍,加嚴水質控管,所有排放到灌排溝渠的水都必須符合灌溉水標準。他同時呼籲中央配合,希望修法限定地主一輩子只能蓋一次農舍。
針對營養午餐政策,宜蘭縣除了分單雙周吃有機米、有機菜,明年度起將在招標契約中,要求團膳業者全面採用非基改豆製品,是全台第一個,明確定出基改退出校園時間表的縣市。
為了鼓勵農民種植有機菜,宜蘭縣府也將根據有機自治條例,優先在蘭陽溪上游的優質農地,劃定有機專區,補貼農民從慣行轉作有機的收益差額;針對縣內為數眾多的友善農產,林聰賢表示,縣府近期將公佈「宜蘭嚴選三級標章,由縣府制定友善農產標準,免費到農民田間檢驗,開建議名單推廣給團膳業者,彌補有機菜的不足。
上下游特別整理林聰賢的農業和食物、營養午餐相關政策,摘要如下。
基改黃豆明年全面退出校園
問:宜蘭縣從去年10月推動營養午餐吃有機米、有機菜,但台灣國中小營養午餐普遍費用過低,無法反映物價,縣府是否考慮調整營養午餐制度?台北市、台南市、高雄市等首長,都簽署「校園午餐使用非基改食材」承諾書,宜蘭縣府對基改食品退出校園有無設定目標、相關的配套措施為何?

答:我們的營養午餐除了有機,還要地產地銷,目前宜蘭縣內各國中小學,每學期每週吃一次宜蘭有機米,有機菜則因宜蘭生產量不夠,兩週吃一次,今年開始,我們也在營養午餐採購契約中,要求業者優先使用非基因改造的豆製品。
104學年度起,會進一步在契約中強制要求業者,全面採購非基改豆製品,但宜蘭的氣候不適合種植黃豆,生產量非常少,因此沒有強制要求用宜蘭在地生產的豆製品。
用非基改豆的價格較高,所以我們下年度也會看情況調整營養午餐費用,現在整體的物價都上漲,102~103學年度,我們的營養午餐費用,從每餐34元調到38元,縣府已經和團膳業者談過了,業者反彈不大。其實營養午餐用非基改豆製品是很單純的事,只要價格合理,就是正常的市場競爭,哪有吃麵出錢不能選口味的道理,營養午餐本來就可以要求。
目前有機米、有機菜的差額都是縣府補貼,沒有變動原來餐費,一個學年度各補貼1100萬元,當然之後不可能年年補貼,但一開始還是要有獎勵,希望建立一個五年基礎,以漸進方式,配合食農教育、鼓勵無毒、友善及有機栽培,等達到一定規模,價格會比較平穩,這筆錢(指補助營養午餐、推動有機)怎麼花都值得。
五年後如果家長覺得成效不錯,願意使用者付費,或許有機菜可以從兩週一次,變成每週或餐餐有機,現在有些學校的家長已經這麼做了,例如華德福學校,連家長都親自種菜,未來推動食育和有機營養午餐也會參考華德福模式。
今年縣府制定《飲食健康權自治條例》,已經送進議會,把食育納入國中小課程,教導大家從源頭開始認識食品、添加物,也會在學校推「可食風景」,開拓教育農場,除了可就近供應營養午餐,也能讓小朋友學習食物循環過程。
推動三級標章,縣府出錢檢驗友善農產品
問:宜蘭有機蔬菜供應量不足,但有不少農民採友善農法,並無有機認證,因此無法進入營養午餐供應鏈,未來縣府是否考慮調整相關政策,納入這些友善農民?

答:其實新北市營養午餐推動吃有機菜,全台供應量都快不夠了,很多都是吃溫室種出來的,那個頂多只能稱無毒。不過消費能拉動生產,宜蘭推動有機營養午餐後,已經有些農民因此改變生產模式,目前宜蘭有機菜和有機米的生產面積已經有342公頃,後續也會拉動友善農業進入營養午餐,包括倆佰甲及其他小農團體,只要達到縣府認證標準就會納入。
目前我們正在推動「蘭陽嚴選三級標章」,第一級是有機,第二級是產銷履歷、無使用農藥、化肥的友善農產品,第三級是符合安全用藥的農產品。
我們還在擬定友善農產的認證標準,行政部門會先到田間抽驗,再來則是到果菜市場抽,都必須沒驗出農藥殘留,檢驗費用全由縣府出錢,因為如果由業者自己抽可能會偷工減料,這是公共利益,政府抽驗也能保障廠商。
雖然友善農產無法進入招標體系,但縣府會開建議名單,跟團膳廠商說這些是友善農產,可以使用,媒合廠商和農民。米則由縣府統一和特定生產專班下訂單,宜蘭只有一期作,沒預訂還訂不到。
三級標章的部分,農業處已經開了四、五次會,現在是宣傳期,近期內會公告辦法,如果抽檢制度完善,友善農產可以媒合進來,或許供應有機、友善蔬菜的比例,可以從兩週一次,逐步增加。
補貼有機轉作費,媒合國有地給年輕農民
問:您提到宜蘭有機菜生產量不夠,未來如何加強這部分的宣導,鼓勵農民轉作有機?
答:宜蘭縣今年8月通過《宜蘭縣有機農業促進自治條例》,未來會提高有機肥補貼,還會編列預算,評選有機村、有機農業專區,鼓勵農民到專區種植,補貼他們從慣行轉到有機的收益差額;以前農委會會補貼三分之二檢驗費,但近年逐步降低,縣府會額外補貼,詳細數字、方法還沒出來,最近我們正在調查數據,之後會公佈相關方法。
這個條例很重要,如此我們才有執法依據,也才能編預算,否則只是宣示性效果,農委會先前就一直不敢定。以前宜蘭三星有名的行健有機村,只能自己框一個範圍,道德勸說上游的人不要噴農藥、施化肥,自治條例通過後,將來汙染有機專區的土壤、水質,都會開罰。
此外,環保局也訂定《宜蘭縣除草劑使用管理自治條例》,要求河川附近禁用除草劑,去年送進議會。
除了有機栽培,我們也會和農改場配合,輔導農民減農藥、肥料。很多小農都跟我說,明明宜蘭環境很好,但左鄰右舍都在噴藥,宜蘭沒有水庫,所以縣府優先輔導蘭陽溪上游的水源保護區,例如農民慣用的生雞糞,容易汙染水源,我們引用《水污法》開罰,改變農民過去用生雞糞的習慣,先有一個管制和管理措施,再引進輔導策略,這幾年就先從蘭陽溪上游著手。
問:許多農村缺乏勞動力,找不到工人,請問縣府有沒有相關政策,鼓勵更多青年投入農業生產?
答:我們對於青年有一系列輔導措施,包括實習農場、農地銀行、青創貸款、育成計劃等。
縣府會幫青農找農地,目前已經掌握20.4公頃國有地、3.5公頃私有地。公有地包括經濟部水利署第一河川局的河川公地約8.4公頃;退輔會在武陵農場的三星鄉長埤湖段約12公頃,縣府預訂明年1月中旬拜訪武陵農場場長,進一步討論。如果青農想加入,必須接受我們專業的訓練,從事有機栽培,目前已媒合4名青年農民。
在農村勞動力部分,今年開始農業處配合勞工處「在地自立 穩定就業」的計劃,鼓勵失業勞工加入農業的職業訓練,共有30個名額,有27人報名,21人審核通過,縣府一年補助兩萬。農業處提供實習農場及農夫老師,結業後符合資格,縣府會接續輔導加入農地銀行計劃。
銷售方面,現在每星期五縣府樓上都有星期五市集,由公務機關帶頭支持友善農業,現在我們正在清點廢棄酒廠,仿照日本在高速公路設置農民直賣所「道之驛」,預計明年底或後年初開幕,讓友善栽培的農民有固定銷售通路。
劃設生產區和居住區,敏感區不能蓋農舍
問:雪隧開通後,為宜蘭帶進許多人潮,不過也使得農地價格飆漲,農舍以每年600棟的速度成長,真正有心想務農的人反而買不起,宜蘭縣目前總共有多少農舍?縣府如何管控?

答:根據縣府統計,目前宜蘭有6934棟農舍,但因為中央沒修法,地方政府只能提高農舍建造門檻,或是加嚴標準。原本「農業發展條例」允許農舍興建,是要讓農舍集中,成為集村,現在卻變成散居,這很要命,影響可耕地面積,所以要劃分生產區和居住區,我們計劃在山坡地、水源地,濕地一定範圍、重要的保護地等敏感區,限制不得興建農舍。
在空間治理上,我們會發展「線性城市」,這條軸線北從頭城,南到蘇澳,其中台九省道、鐵路,到高速公路,沿蘭陽溪上游往山邊這塊,都是水源保護區,區內的優良農地、灌溉水充足的地方,我們會優先劃為生產專區,嚴格管控農舍興建。
但我們無法全面限制特定農業區不能蓋農舍,因為中央法令允許可以蓋,而且現在法令允許地主每五年可蓋一次農舍,我們希望改成一輩子只能蓋一次,這才合理,否則農地會變成開發炒作工具。
問:許多農舍都被當成民宿,對於已經蓋好、現有的違規農舍,縣府有無相關的應對措施?
答:民宿一定要申請才能營業,縣府工商旅遊處每年都有稽查,針對農舍沒農用,地政和農業單位也常常合作稽查,一件開罰至少15萬,若拿來做商業營利,縣府還會另外課稅。去年農地沒農用的開罰件數總共為195件。
但經營民宿只能算行為違規,如果他們一開始是依法申請興建,法令也允許了,後來拿來當民宿,縣府開罰,他們不做民宿使用了,縣府也沒辦法叫他們拆,除非是違規工廠或具體違章建築,否則不可能把農舍全拆掉。
中央的農舍興建辦法允許增建,這是很大的問題,很多合法蓋農舍的人,會技術性申請資材室,在農舍周邊加蓋其他設施,照理農舍只能佔農地十分之一,也就是一百坪農地只能蓋十坪,現在很多農舍卻蓋那麼大間,都是因為中央把潘朵拉的盒子打開。

問:農舍排出來的廢水,讓宜蘭優質的農產品蒙上汙染疑慮,縣府有何看法或管理措施?

答:首先從管理層面談起,目前宜蘭農田水利會每年會固定抽驗,環保局也正在擬定方案,加嚴排放到非都市計劃區的廢水水質標準,現在中央的標準比較低,只要符合放流水標準,我們會要求排入農田灌排溝渠的廢水,必須符合灌溉水標準。
第二個部分是興建,我們已經和建築開發公會、建築師公會開過好幾次會,要求新蓋住宅增加廢汙水處理級數。
第三個是擬定《宜蘭縣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設置二次淨化水循環處理設施自治條例》,農舍必須自備7坪以上的生態淨化池,處理家庭廢水,處理過的水也都要符合灌溉水標準。這個條例已經送進議會,還在排隊等審理,希望下個會期想辦法通過。
縣府和大學、藥廠實驗室合作檢驗食品
問:食安風波不斷,不曉得宜蘭縣衛生局的經費、人力情況如何,有無需要增添資源?
現在的食安常常是中央源頭沒管好,使得地方政府必須花費很多人力把關,但食安太多樣化了,下游衛生局只能消極作為,所以我認為內容要標示清楚,讓消費者一起把關,消費者如果有疑慮,可以來衛生局問。
塑化劑後我們也不斷在擴充檢驗設備,以前我們驗不出塑化劑,現在跟中央爭取到經費升級,但還是沒到實驗室等級,所以我們會跟宜蘭大學、藥廠簽協定,互相支援檢驗設備。
問:您曾和新任台北市長柯文哲討論北宜直鐵開發案,預計穿過翡翠水庫,引發熱烈討論,有民間團體認為,雪隧通車已大幅縮短台北到宜蘭的時間,請問您對此有何看法?
答:雖然雪隧已經開通了,但假日時容易塞車,隨著人潮增多,宜蘭縣還是需要這條鐵路。
不過上次和柯文哲市長會面,只是交換彼此意見,到底怎麼定案也不是我們說了算,還是要經過環評,但因為交通部現在已經要選擇方案了,我們才希望有更多討論,目前只是在拋出來的階段,大家可以一起來討論。
備註:各縣市首長將在本月25日交接,部分首長已經擬定小內閣名單,屆時將可一一檢視當選人如何落實食安政見,上下游會持續追蹤,也歡迎各位讀者針對所在地縣市長施政在文章下方留言,我們會轉交給各個縣市首長參考。
若各位有上拍賣網站逛,就會常見到有大型農田的買賣廣告,廣告都放在最前頭,要看不到很難。現在的農田,已經可以上網拍賣?這麼隨便?算是合法嗎?
抓民宿,一次抓15萬以上,對那些賺錢多的民宿老闆,根本不痛不癢,更何況被抓的件數有夠少,一看就知道有嚴重的包庇情事存在!
自己未來要上任縣市,想限制敏感區不能蓋農舍。
既然覺得敏感區要保護不能建設,那為什麼卻來要求臺北市與新北市要犧牲翡翠水庫這個更重要的大型環境敏感區呢?
那是飲用水源耶!!!
難不成有「別人家的小孩死不完」的心態?
沒有將心比心的同理心態!
交通的問題,只要通行更方便,商業化與民宿就會更多,跟是否使用鐵路是兩回事!
雪隧開通,就是因為交通便利,臺北與宜蘭兩地的通車時間縮減很多,再加上政策開放,才造成民宿變多。
如果,雪隧開通,但是交通卻跟以前一樣不便利,誰還會跑去買農地開民宿?又不是在做慈善事業!
沒看到很多都市都是這樣,只要交通最發達的地方,一定是商業行為最繁榮,連縣市長都不用推行,自然就會形成那樣繁華的環境。
所以,要求犧牲水庫來讓路,以建出鐵路好嚇阻民宿的開發,就太天真了!
【我們會要求排入農田灌排溝渠的廢水,必須符合灌溉水標準。】
這個講法,跟中央法規制定的污水排放標準有什麼差別。
業者根本皮皮的,大家常見到有工業廢水,沒經過處理,就直接排出來,嚴重污染環境,結果沒幾家有被抓有被罰。
只是講好聽而已,這種方式要制止很難啦!
只會讓基層人員窮於奔命,卻無實質的管制效用,財大氣粗的老闆根本不怕。
還是要讓排放水「分管排」,禁止直接排到溝渠,這樣才能保護環境!
這一項再不改方案,以後大家連宜蘭縣的好山好水的實際情況,買個稻米蔬果,都要懷疑很多下!
【要求新蓋住宅增加廢汙水處理級數】
這樣意思,是要默認已蓋好的民宿隨便排放廢水到農地嗎?
已蓋好的民宿,還有七坪以上的空地可加蓋生態池來處理廢水嗎?
【建議一輩子只能建一次農舍】
這樣做,大概只會害到真正農舍農用的地主。
那些會建民宿的老闆,會想辦法鑽法律漏洞,加上背景龐大,資金龐大,想改建還是可以改建。
每一任的官員與縣市首長都說會「嚴格管控」,結果呢?以後大家就看著辦吧!
既然基改豆主用途是醬油跟沙拉油為什麼不直接問這兩個品項,問都沒問重點,你們覺得非基改的豆皮用基改油炸過再用基改醬油滷算是非基改的豆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