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夜間打燈影響生態 埔里友善小農 尋找茭白筍新出路

南投埔里一群友善耕作茭白筍農,不用農藥、化肥,打燈少,運用茭白筍加工做成茭白筍粿。在種植方式上,有別於埔里茭白筍田區常見的夜間照明設備,這群農夫幾乎不打燈,或者每天最多打燈四小時,避免過度施肥造成土壤酸化。在加工方式上,這群農夫推出的茭白筍粿,從原料到加工過程都通過有機驗證。吃一口埔里的有機茭白筍粿,不只對消費者健康,無形中也支持了對土地友善的耕種方式。

茭白筍田區打燈少 維護土壤健康

10872854_10205462444464505_7585096352707939647_o
為了加速筊白筍成長,埔里農民利用鹵素燈在夜間連續照明,讓埔里宛如不夜城。圖 / 汪文豪攝

埔里是全台茭白筍的主要產區之一,種植面積約一千七百公頃,供應全台八成以上的茭白筍。埔里的茭白筍種植,近年因為搭配夜間照明設備,使得全年都能有茭白筍產出,但是長期打燈雖然加速茭白筍生長,夜間長時間用強力光照對環境並不友善,對生態有負面影響,同時過度施肥造成土壤逐漸酸化、地力衰退,因此雖然茭白筍種植面積逐年增加,但是產量反而減少了。

「來看一趟就知道什麼叫做不夜城。」埔里年輕茭白筍農陳新豪說,整個埔里的茭白筍夜間打燈率大概在九成以上,他說夜間照明設備是為了控制產期、防止矮化症,冬天日照不足的情況下,茭白筍會矮化,因此建議日照加上夜間照明設備一天加起來十四小時即可,「茭白筍田區若多打燈,作物快速生長,對肥份的需求更高,長久下來會造成土壤酸化,若又沒有做土壤改良,反而不利於土地永續使用。」

尋找茭白筍的新吃法

近年一群埔里的茭白筍農採取友善耕作,不使用農藥、化肥,幾乎不打燈,或者是控制在一天打燈四小時內,以維護土壤的健康。這群農夫組成「台灣之心大埔里有機聯盟」,申請有機驗證或綠保標章,而他們共面遭遇的問題是,一些友善耕作的茭白筍賣相較差,鮮品市場不收,有機通路也興趣缺缺,只好送到傳統市場,與慣行茭白筍同款價格。

台灣之心大埔里有機聯盟的班長洪權宏說,賣相差的茭白筍其實品質一點也不差,既然鮮品市場不收,只好找找看加工方式,他們去台南官田參訪菱角農友時看到菱角粿,因此想說埔里的茭白筍粿或許可以試試看。

洪權宏他們找了一間有機驗證加工廠,以有機茭白筍、有機米為材料,做成了有機茭白筍粿。曾經當過廚師的茭白筍農陳新豪說,一般蘿蔔糕的味道比較濃郁,而筊白筍粿不寒也不燥,吃起來味道淡香,也有茭白筍的口感,「以我以前做廚師的經驗,這種口感叫做Q彈」。

茭白筍香糕 友善種植茭白筍農的新銷路

1459757_1009418259073944_614032945388611773_n
茭白筍粿 提供/林宥岑

台灣之心大埔里有機聯盟把茭白筍粿命名為「茭白筍香糕」,由於採取有機加工方法,保鮮期只有十二天,接受訂購後才開始做粿。平時在南投埔里的一些市集、餐廳可買得到茭白筍香糕,最近埔里的茭白筍農也到台博館南門園區的田裡有腳印市集擺攤,引起許多民眾好奇,「原來茭白筍還可以這樣吃呀?」

洪權宏與他的夥伴的夢想是讓埔里成為有機鎮,以友善環境的方式種植茭白筍,不但不用農藥、化肥,也減少使用夜間照明設備,維護土壤的健康對環境、生產者與消費者是三贏的局面。

他估量著,一公斤的友善種植筊白筍,可以做成三十塊茭白筍香糕,若有更多消費者認同,將促成更多生產者轉作友善耕作,洪權宏表示,「埔里的茭白筍種植面積一千七百公頃,現在轉作有機的才五公頃,加上友善種植的也不超過一百公頃,我們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呀。」

有機茭白筍香糕資訊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