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風災飲食小撇步

颱風不僅造成農業上重大損害,更衍生一些飲食及用水問題。由於災區物資缺乏,容易出現營養不均衡的現象,在缺乏新鮮蔬菜情況下,可多選擇乾燥蔬菜、沖泡式全穀類麥片等替代品,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素和纖維素。

颱風後因蔬菜短缺,不妨選擇一些乾燥蔬菜,如金針、木耳絲、紫菜、海苔等,補充纖維素。利用沖、泡式的全穀類麥片,如五穀粉、奶粉、芝麻粉、薏仁粉等穀類與蛋白質,則可補充體力。蔬菜罐頭也可補充身體所需的纖維素,不過要注意在烹調時,應減少鹽分的添加。除了乾燥蔬菜外,也可多選擇自然風乾的乾果類食物,代替無法攝取到的新鮮水果,像葡萄乾、蔓越莓、紅棗、黑棗等,都是很好的礦物質和纖維素來源,而顏色鮮艷的蜜餞類食品,因含糖份、色素及鹽份較高,建議盡量不選擇。

災區飲食上要特別注意避免生飲、生食,烹調過後的食物如無冷藏,應避免在室溫下超過2小時,如有發現發霉、變色、變味、皆不可食用。在選購冷凍食品時,要注意包裝上是否有針狀冰晶,表示可能為冷凍儲存不佳,反覆解凍後的結果,使得食物品質變質,新鮮度大打折扣。

此外,災後的水質可能添加較多的氯消毒,建議在煮沸後,打開鍋蓋再加熱五分鐘,讓氯氣蒸發掉。而瓶裝的礦泉水不可以直射到太陽光,以免高溫產生毒素,外觀上如有開過或凹陷、損害時,也勿食用。炎炎夏日,無論是災區救災或民眾,應適時補充含有礦物質的水分,避免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