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農民之路訪台專題(6)宜蘭現場記錄─返農青年,全球串連

編按:本文為「農民之路2012訪台專題」系列文章,相關訪問行程及系列其他文章,請見文末連結。

────────────────────────────────────────────────

攝影/鄭雅云

農民之路訪台的第四天(5/29),來到擁有清麗山水的宜蘭。下午先抵達「穀東俱樂部」代耕農夫賴青松自宅,與幾位青年返農的農夫交流;晚上在宜蘭市進士社區的松園小屋餐敘,由農陣青年吳佳玲、謝傳鎧、蕭禕涵以在地食材款待嘉賓。餐後即由農民之路成員發表演說,並與宜蘭在地農民深度對談。

好山好水的宜蘭縣,近年來吸引了許多青年返鄉務農。對比農民之路此次訪台的其他行程,是為相當突出的特色。農民之路這次訪台的代表中,Yakub就是東亞-東南亞區域青年委員會的負責人,負責各地青年的組織工作。因此,這趟宜蘭行,除了介紹農民之路以外,「青年返農」的題目,自然是討論焦點。故此行以「穀東俱樂部」作為參訪宜蘭的開場,別具意義。

榖東俱樂部與宜蘭返農青年

下午的與會者有賴青松、南澳小農冠宇、南澳自然田阿江、俊儒、品潔、宜蘭小田田昺崙、思偉、威寰、祥年等人。

這些人的共同特點在於:原本都不是農夫,甚至不算是農家子弟。例如陳冠宇,原本是交工樂隊的貝斯手,但因為想要更親近土地,找尋另一種生活方式與創作方式,所以從2006年開始學習有機農法,目前在南澳種了一分半的地。又如俊儒,從大學時開始關心環保議題,退伍後,想要尋找一個直接保護土地、友善環境的工作,於是開始打工換宿之旅,目前在南澳自然田工作。他們都不是農家子弟。

P1080561
(宜蘭新農從生產到銷售都由自己掌控,如何與消費者互動也成為重要課題。大家與農民之路的伙伴分享各自的經驗。)

賴青松在2004於日本完成學業之後,回到宜蘭務農。依據在日本「生活者俱樂部」、台灣主婦聯盟的工作經驗,他認為台灣農民與消費者之間缺乏聯繫,產銷過程也不夠透明,這是農業產銷問題的關鍵。基於這層認識,他組成「穀東俱樂部」,從生產到銷售,都由農夫與消費者共同參與。不但能夠維持農民生計,也讓消費者的權益得到保障。但他也認為,長遠而言,「穀東俱樂部」還不是完成型。因為它可說是激勵更多優質農夫的手段,只要有更多優質農夫出現,就有完成農民網路、組織的可能。而農民的自主組織,是新一代農村的可能方向。

阿江是農家子弟,但是在科學園區工作了20多年,經歷台灣電子工業的鼎盛期。40歲退休後,意識到台灣水土發生劇變,因此回到宜蘭,學習自然農法,希望以此改變台灣環境。他的南澳自然田採取契作方式,以水稻為大宗,在季前就與客戶簽約。他認為農人不是作物的主人,客戶才是。農人只收取固定的費用,跟收穫量、作物種類關係不大,產業風險也由農人與客戶共同承擔。南澳自然田也有「換工假期」的制度,客人可以來農場作工換食宿,全年365天都接受換工。

對於賴青松、阿江這種獨立於主流產銷制度之外的農夫,Yakub與Haesook的共同問題是:你們面臨的最大困難為何?

賴青松認為,他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沒有自己的土地。宜蘭鄰近台北,因此很容易有台北的建商來宜蘭買農地、蓋農舍,農人往往也樂意配合買賣。賴青松的地都是租來的,隨時都有可能被地主收回,建造農舍。阿江的問題在於收成無法預測,有一年因為下大雨,使得收成只有季前預估的四分之一。還好有客戶共同承擔風險,支付20%的費用,才打平收支。

與在地農友直接交流

當晚在松園小屋,與在地農友餐敘,現場可以看到很多年輕農友,平均年齡在40歲左右,可見宜蘭這股農業新勢力,確實蓬勃發展中。餐後,宜蘭行健有機村的阿土伯,為大家獻唱歌仔戲曲:「山伯英台」,以歡迎農民之路的朋友。因為宜蘭是台灣歌仔戲的發源地,這段迎賓表演可謂充分展現在地特色。接著是Yakub與Haesook的演講。

P1080657_600
(這天的晚餐,由農陣青年擔綱晚餐大廚,宜蘭在地小農提供多樣的食材。在餐前向大家介紹今日菜單。)

P1080674
(行健村有機農阿土伯,清唱本地歌仔,和農民之路的朋友分享)

由於時間因素,Yakub與Haesook盡量縮短演講,以增加與在地農友交流的時間。Haesook介紹的主要是農民之路的成立宗旨與歷程,農民之路於1992年成立,每四年開一次大會,今年(2012)已屆滿20年。因此,在今年的大會上,將會發表一篇新的宣言,總結這20年的成果,並提出未來20年的願景,請大家拭目以待。Yakub則反應在地主題,以青年部主任的身份,介紹農民之路青年發展委員會於東亞-東南亞區域的活動內容,並預告明年的農民會議將在台灣舉辦,希望可以與台灣農青有夠廣更深的互動。

人禾基金會的佳玲提問:農民之路進行國際交流那麼久,有什麼效果、作用嗎?

Yakub認為,雖然交流並不保證合作,但是交流讓全球農民認知到我們的共同問題,例如負債、破產。負債問題主要是跨國農企業、國際多邊貿易組織等新自由主義下的產物,這證明了全球農民面臨的是一個有待改革的結構性問題。所以此行很高興看到宜蘭有很多自然農法、獨立產銷的成功案例,這些都是保護農民基本人權的第一步。

宜蘭小田田的青年則問道:農民之路青年委員會成立的宗旨為何?有什麼具體的實踐方向嗎?

Yakub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因為青年議題很重要!」並認為這是跨區域的問題。全球青年遇到的共同問題,主要是失業問題、失去土地、被迫離鄉打工。(協助翻譯的晏霖補充,台灣雖然沒有青年被迫出國打工的問題,但卻是接受東南亞青年移工的國家,因此也不能自外於整個結構問題。)

而這些青年有朝一日會變成中年、老年,因此在他們身上,同時背負著全球農業的危機與希望。可喜的是,近年各國都有返農的現象,近在眼前的宜蘭,就有許多如冠宇、青松等返農青年存在。至於具體的實踐方式,就是持續邀請各國青年加入農民之路組織,一同為農業奮鬥!

P1080900
(隔日上午,一行人到行健村實地參訪,瞭解當地老農是如何自立組織成為有機村)

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