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膽枯竭還提前開採?保育團體下海搶救

儘管澎湖民間保育團體擔心海膽枯竭,並呼籲今年應延遲捕撈、局部劃定保護區禁止開採,但澎湖縣政府仍決定照樣開放,並維持去(2015)年提早半個月開採期的決定,讓地方團體跳腳,民間團體發起一人一電話,向縣府陳情、救救即將枯竭的海膽,澎湖共生藻協會理事長陳盡川更上網招募潛水志工,搶收200顆海膽育苗。

縣府農漁局表示「決定真的很兩難,」若延遲捕撈時間,是限制守法民眾的權益,且去年已經實行提早採捕,必須維持政策的延續性;陳盡川認為,縣府應參考日本經驗果斷地劃定保護區,且縣府不應畏懼選票壓力,盡力輔導有經濟需求的漁民轉型,而非讓經濟、環境永遠對立。

海膽枯竭又提前開採 族群數量崩潰

在台灣俗稱馬糞海膽的白棘三列海膽,於每年4到9月是生殖腺發育期,對老饕而言也是最「肥美」的時期,因此過度採捕情況日益嚴重。

早先澎湖縣政府制定《本縣白棘三列海膽禁漁期暨最小漁獲體長限制事項》(簡稱《海膽體長限制事項》),規定白棘三列海膽的採捕期為6到9月底,讓海膽能在4、5月持續繁殖;但去(2015)年開始,縣府決議提早半個月採捕,海膽枯竭現象更加嚴重,一度傳出開採首日便捕不到海膽的慘況。

澎湖共生藻協會理事長陳盡川日前接受上下游採訪時表示,正常到了5月時,潮間帶的海膽便會逐一出現,然而直到近日仍一片「死寂」,生態永續著實令人堪憂。同時縣府仍在昨(12)晚宣布維持提早半個月的開採期,讓陳盡川急得趕緊上網號召志工,藉由「合法採捕」來做民間留種、永續的工作。

不應因濫捕限制守法者捕撈權,縣府盼放苗補足

對於民間的一片反對聲浪,澎湖縣農漁局副局長薛宏營坦言決策過程相當兩難,「保育和開採討論許久。」而最終決定仍要提早半個月開採,主要是考量海膽枯竭是「非法濫捕」的惡果,如果因此限制守法民眾則顯得並不公平。

薛宏營說,依照規定,可以合法捕撈的海膽體長必須在8公分以上,開採期也會派遣人員在主要棲地進行觀察、了解;如此8公分以下的海膽仍能繼續繁衍後代。

「我們也有和水產養殖單位進行了解,海膽本身並非瀕危動物,縣府也會進行育苗和放流工作,避免海洋資源枯竭。」薛宏營說,縣府亦有嘗試和社區合作,希望劃定海膽保護區,以利生態復育。

民團:縣府作法若有效 就不會濫捕枯竭

對於縣府的配套作業,陳盡川說「8公分大家都知道,但法規有效,就不會有濫捕的情形發生。」十足質疑現行《海膽體長限制事項》的實質成效;薛宏營也坦言澎湖海岸線過長,實質管理相當困難,恐怕只能依賴民眾檢舉。

陳盡川進一步說,其實澎湖縣府可以直接參考日本琉球名護市的經驗,平常時間完全禁止採捕,直到海洋中的生態監測顯示海膽密度達每平方公尺達5顆後才能開採;而其間生態監測持續,當發現數量下降到3顆後又重新禁採。

至於社區合作部分,他認為目前烏崁村民最為團結,是最有可能實質進行海膽保護區,「政府要趕快趁民氣可用來進行保育,持續拖延下去只怕辦不成。」

而他也表示,許多漁民基於生計而反對保育,更現實的是漁民手上持有選票,能左右政治人物的選擇;但政府應試著和漁民溝通,嘗試輔導漁民往更合乎生態維持、保護區的方式前進,否則只是竭澤而漁。

延伸閱讀:趕盡殺絕 澎湖海膽全面消失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