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美濃黃蝶祭 — 志工培訓,青年返鄉之路的探索

文/任軒立(第21屆黃蝶祭志工培訓營總召)

九〇年代初始,重返美濃的社會運動能量集結、發酵,對抗政府強硬的水庫興建計畫的同時,一九九五年,以尊重自然、友善環境為主軸的黃蝶祭也應運而生,做為反對粗糙開發建設的象徵。但隨著抗爭階段性成功、水庫議題冷卻,要如何延續、轉化這股能量,是現今黃蝶祭面臨的挑戰

若說黃蝶祭典以及其他主題活動是一個對外的大型標誌性看板,吸引目光、拉開廣度,那培訓營隊就是一次對內的召喚,希望那些願意長時間、深度參與了解美濃在地價值的朋友能共襄盛舉。

自二OO四年起,每年的黃蝶祭皆由培訓營拉開序幕,由資深志工帶領,在若干天的培訓、凝聚後,將社區的夥伴納入團隊,共同籌備當年的黃蝶祭。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培訓營隊不只是每年黃蝶祭的序章,更是世代間的傳承與培力,藉由知識的傳授與實地的訪調,將關懷土地、關心社區的精神延續下去。

隨著二O一六年黃蝶祭轉型(註一),盛大的儀式與嘉年華會暫別舞台,轉而把能量聚積在培力與田野調查之上,打開培訓營隊的另一種樣貌;在二O一七的今年,即將到來的暑假,重新回歸的黃蝶祭,培訓營隊又該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

11011208_842825539128072_8168266563863559076_n
二O一五年第二十一屆美濃黃蝶祭,活動圓滿結束。照片來源:美濃黃蝶祭

後生洄庄、里山前進

在農漁村被都市化、全球化襲捲的當代社會,年輕人離開家鄉到城市打拚,是所有鄉村的痛。城市裡有工作機會、有方便的生活、有符合主流價值觀的夢想與成功,但同時也失去了對自然、對生態、對土地的尊重與理解。

「後生洄庄、里山前進」是本屆黃蝶祭的主軸,培訓營的課程也將圍繞此精神開展。「後生」是客家話年輕人的意思,是鄉村延續生命力的支柱,「洄庄」是期望地方的後生在人生不同階段的洗禮後,能夠再次回到滋養自己的地方。「里山」是指自然山林與人類聚落間的淺山地帶,追求的是人與自然的和平永續共存,「前進」則是鄉村希望藉由這種不同於主流的生活模式,開創自己的發展路徑。

二十二年的黃蝶祭,從反抗水庫的論述、自然生態的祭儀,到社區文化資源的紀錄、藝術行動的展演,走到今天,為社區留下更多種子、為農村思考一條獨特的生存之道。今年的培訓營,切合著此脈絡,為黃蝶祭寫下序章。

本屆的營隊想要嘗試回應的大哉問是:為什麼要來到農村?那裡有甚麼好?我們從兩個角度切入,其一是邀請那些已經留在農村的人們,由他們來告訴我們為什麼;其二是發掘農村的正面價值,用以抵抗單一扁平的發展論述以及成功定義。

18891686_1359606240783330_7751197488167608872_o
今年的黃蝶祭培訓營宣傳海報,以鄉村隨處可見的肥料袋為視覺主體。海報設計/粘力元

留在社區的人與故事

標題的「社區」,原指的是美濃這塊土地,留在美濃這邊的人與故事,但其實農村凋零的現象並不只發生於美濃,而是普遍性地發生在台灣幾乎所有的鄉村地區,因此我們把視野放寬,邀請來自各地農漁村的朋友來分享他們的在地經驗。有來自鹿港做在地文史廣播電台的朋友、也有來自茄萣反對為了開路犧牲生態資源的夥伴,以青年、學生的身分,回到自己的家鄉或是生活的社區,彎下腰來,與身邊的人、事、物、土地建立起情感連結。

除了與外地朋友們交流,這個紮根在美濃土地上的營隊,當然也少不了回到美濃的後生故事。回到美濃的人們,為什麼要回來?做哪些有趣的事?又怎麼享受農村的生活呢?這裡有許多半農半X的夥伴,分享怎麼讓屬於他們獨特的「X」,有作家藝術家導覽者、生態研究家,也有在地料理家,以及更多有創意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美濃這塊土地上還有許多社區組織活躍著,為了各種議題文化以及居民權益奮鬥,也為農村生活帶來源源不絕的活力。

19113977_1101500353316686_3222394256636658746_n
半農半X的果然紅鄉野學堂,邀請雜草稍慢來到美濃,將平凡無奇的雜草變成香醇的雜草茶。攝影/李偉弘

農村價值、里山生活

農村價值是對現下主流都市價值的反抗,但隱藏在都市價值背後的,是整個發展主義的線性思考模式,將農村打入次等的生活想像,做出必然凋零的預言。要批判的並不是都市價值本身,而是農村不如都市的思考模式。都市是一個分工細緻、資源充沛的地方,每個人只需專精自身領域即可享受便利生活;但方便的同時,也離自然、生態、土地更遠了一些,慢慢忘記唾手可得的商品原本的樣子、忘記它們變成商品過程中的犧牲與消耗、把這一切視為理所當然。無意比較城市與鄉村的好壞,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生活方式,只願每種生活方式都能被同等看待。

農村的價值體現在對土地、對自然的尊重,因為一切的資源皆來自身邊的環境,以最原始的面貌出現。所以他們敬天、敬水、敬萬物,對田地友善、與生物和平共處,小心翼翼地取用自然資源。縱使維持這樣的生活方式不容易,在現實面的執行上往往要付出更多代價,但他們有想要守護的價值,因此不會輕易妥協。在美濃實踐農村價值、里山生活的夥伴不在少數,從友善農業、到在地食材的加工與創意料理,都是源自於尊重自然、關懷土地的態度。

17880382_761529170680014_4380432641372832151_o
美濃的廚師們組成的四季廚坊,將在地的食材變成一道道創意料理。照片來源:四季廚坊

水的田野調查-從反水庫開始,永無止盡的水戰

一九九五年的黃蝶祭,始於反對美濃水庫的興建,經過二十多年的鏖戰,終於獲得政府的承諾:「美濃水庫已經不是個議題」。但在中南部用水緊張的情況下,不僅水庫議題還是常常被拿出來消費,更有許多替代方案等著從荖濃溪一帶開發更多水源,從美濃里港交界的高屏大湖吉洋深水井,水的爭奪戰從來沒有停過。

在二O一六年,培訓營的一支田野調查隊走遍了美濃的水圳,從竹仔門發電廠開始,踏過一個個分水口、跨上堤防、踩過溪埔地,聽水文的歷史、感受對水的信仰,順著層層發展的脈絡,最終回到現在居民的生活,參與正在發生的水議題。這是對美濃水資源的前世今生所做的田野踏查,從水道、堤防看見水的來龍去脈,從耆老、居民的口中拼湊出水的精神樣貌。水,並不僅僅是扭開自來水龍頭那麼簡單。

二O一七年一樣會延續去年的軸線,用水將歷史、族群、信仰、議題、還有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人們的酸甜苦辣串接起來,述說一個完整的故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我們必須了解水、尊重水、珍惜水,用謙卑感謝的態度去面對它,才能與它永續共存。

20160707_161358
二O一六年培訓營隊吉洋田調小組訪問荖濃溪畔耆老許復國阿伯,了解荖濃溪的歷史變遷。攝影/任軒立

結語

美濃的暑氣愈來愈濃,黃蝶開始在田野間漫天飛舞,被農村土地滋養長大的黃蝶祭,也邁入第二十二個年頭。能夠走到今天,始終是因為人,留在這塊土地上的人。他們勞動著、生活著、抵抗著、創造著,一路走來,尋找著、修正著,但也持續前進著,寫下屬於自己的篇章。

水流中有智慧、土地裡有生命、山林中有故事、田野中有奇人,這個暑假,我們彎下腰,向農村學習。

 

註一:自2016年起,黃蝶祭轉型成為雙年展形式,其中一年為對內舉辦的「小黃蝶」,將重心放在培力後生與田野調查,翌年為對外舉辦大型祭典與嘉年華的傳統黃蝶祭。

註二:2017年黃蝶祭培訓營於7月8-9日舉行,並投入後續的志工行動與田野調查。完整資訊請上美濃黃蝶祭粉絲專頁,或於https://goo.gl/cGRXiv報名(至6/25止)。

註三:2017年黃蝶祭詳細活動行程請上美濃愛鄉協進會官網查詢:https://goo.gl/QoM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