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戰倒數十天,瘦肉精美豬是否開放進口成為熱門話題,數十位青年豬農、養豬產業界預計在大選後成立「台灣養豬青年聯盟」,呼應兩黨「聽年輕人的話」,別只看美豬,還有加拿大、墨西哥、巴西等不含瘦肉精的低價豬肉等著叩關,當務之急是改善現有豬隻活體拍賣制度,改採屠體分級、標示產地,設立畜產專區,集中廢棄物排放,提升產業競爭力,才能面對自由化挑戰。
神農獎的豬肉,只能活體拍賣秤斤論兩
32歲的張佑誠大學畢業後接手家中養豬事業,邁入第10年,對現有活豬拍賣制度有一肚子苦水,他說,現在豬隻進入市場都要經過活豬拍賣,養豬成本一公斤要65元,但價格全取決於末端冷凍廠,有時無法反映節節上升的飼料成本,前兩年拍賣價甚至跌破65元,「但我們也不能怎麼樣,還是得繼續養、繼續賣到拍賣市場。」
台灣的活體拍賣注重豬的外觀、體型,但豬好吃的關鍵在油花分布、肥瘦比例等等,必須宰殺後才看得出來,養豬大國丹麥、美國、日本,早就有屠體分級標準。
張祐誠說,一般豬上市需要6個月,但若養到7、8個月,風味會更好,只是活體拍賣無法反應額外的飼料成本,因此豬農大多在6個月就出售,「如果有好的制度,我也想養風味比較好、肉質取向的豬,建立個人品牌。」
活體拍賣看豬外觀體型,但豬肉好吃關鍵在油花、肥瘦比例,得宰殺後才看得出來,因此活體拍賣不利於發展高品質的豬肉產業策略(豬拍賣市場 提供/李鑫聰)
經由專業分切才出售的豬肉,可依品質計價、建立個人品牌(攝影/林慧貞)
另一個經典的案例莫過於去年神農獎得主、中央畜牧場場長蘇鵬,近年他積極配合政府政策,採用比較環保的豬廁所、高床飼養、水簾式豬舍,將豬糞轉化為沼氣發電自給自足,被環保署、農委會當成正面案例宣傳,即便如此,他的豬大部份仍得送到拍賣市場,比照一般的豬秤斤論兩。
養豬青年聯盟成員、經營動物藥品的生技公司經理李鑫聰說,台灣的活體拍賣制度是4、50年前建立起來,早已不符潮流,年輕豬農有意改變,政府應儘速建立屠體分級制度,但不用一下子改掉活體拍賣,可分頭並進,讓豬農、市場有更多選擇。
籲設畜產專區集中處理廢污水
除了建立屠體分級制度,台灣養豬青年聯盟也呼籲政府劃定畜產專區。聯盟理事長郭嘉育是豬農第三代,返回嘉義養豬已8年,以前他們家曾養過5000頭豬,但最近10多年因為環保考量,縮編到350頭母豬,現在只出售小豬。
他無奈地說,小時候養豬場方圓1公里都沒住家,但後來冒出民雄交流道,越來越繁榮,新住戶反過頭來罵養豬場太臭,縮編後還是被抗議,希望政府可以仿照工業區,設立畜產專區,劃好臨路、水溝、路燈、集中管理污水、廢棄物,養豬戶繳交一定管理費。「現在很多農二代回家後想改善設施,政府不用什麼都補助,只要設專區,豬農就有辦法自己處理畜舍。」
全透明標示,區隔本土豬和美豬
上月底養豬協會曾召開記者會,反對開放含瘦肉精美豬,但年輕的養豬從業人員反倒不像老一輩豬農那麼擔心。
「我們不會畏懼美豬,但政府應該要清楚標示,區隔進口和本土豬,否則就是滅台灣豬農生計。」郭嘉育認為,豬肉的加工品很多,消費者可能不知道肉鬆、自助餐豬肉從哪來,若政府從源頭、加工、末端都清楚標示,不反對開放含瘦肉精的美豬,「如果標示清楚,應該不會有消費者想要吃瘦肉精。」但若美國要求台灣不能標示,或是政府不清楚標示,就會反對到底。
張佑誠則認為,相較於美豬,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才是本土豬肉最大競爭者,因為他們都可以生產出沒有瘦肉精的豬,而且價格比台灣便宜,所以政府一定要從自身產業改善,提升品質。
李鑫聰提醒,台灣現在雖然是口蹄疫疫區,不能出口,但仍應時時注意國際趨勢,例如接軌屠體分級制度、引進新豬種,而不是等從疫區除名後才開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