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寒黑鯛取代虱目魚 幫文蛤消滅水藻

年前霸王級寒流凍死上萬尾中南部虱目魚,其中有不少是和文蛤混養、負責吃藻類的工作魚,過年期間陽光普照,農民擔心藻類大量孳生,悶死文蛤,天天撈藻撈到腰都伸不直,農委會水產試驗所研究,黑鯛、黃錫鯛、豆仔魚等等比較適應寒冷氣候,希望推廣取代虱目魚,和文蛤混養,避免寒流後的二次傷害。

12717905_1240170449343864_8680386455830392630_n
文蛤養殖池若藻類過多,容易缺氧長不好(圖片提供:成龍溼地三代班,圖非當事魚塭)

工作魚死光,農民撈藻撈到腰伸不直

文蛤是底棲型的生物,喜歡住在沙土中,主要吃水中的浮游生物、微細藻類,但若池中絲藻太多,文蛤呼吸不到新鮮空氣就會死給你看,中南部大多混養虱目魚幫忙吃藻類,但為了讓藻類行光合作用,農民都採淺坪養殖,不超過1公尺,調節溫度的能力比較弱,這次遇到霸王級寒流,怕冷的虱目魚幾乎全都死光光。

最近中南部天氣恢復晴朗,藻類大量增生,中南部文蛤池到處可見綠色藻類覆蓋,雲林口湖文蛤農曾明村養了2甲多的文蛤,這幾天都忙著撈藻,「撈到腰都伸不直了」,他無奈地說,混養的虱目魚、吳郭魚全都死光光,文蛤也連帶受到影響。

另一位雲林文蛤農吳彩容也說,好天氣藻類長很快,但現在根本沒有魚苗可以放養,全都仰賴人力。

根據農委會統計,目前寒害災損已高達42億,其中水產就佔了32億,但混養虱目魚、文蛤的實際損失金額,還在調查中。

黑鯛、豆仔魚可望取代虱目魚和文蛤混養

虱目魚是亞熱帶魚類,10度C以下就可能凍死,而且溫度太低還會停止吃藻類,農委會水產試驗所6年前就開始研究用黑鯛、黃錫鯛、黑星銀等較耐寒的魚類,當成文蛤混養的工作魚。

試驗所曾放養這三種魚類和虱目魚對照,溫度20度C以上時,各池壁和池底都沒有大型藻類增生,但是低於15度C時,虱目魚池幾乎不進食,整個水面三分之二都被藻類覆蓋,其他魚類的池子則完全沒有藻類。

攝食絲藻試驗
攝食絲藻試驗(圖片提供:農委會水試所)

水試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周昱翰表示,這次有農民放養上述三種魚和豆仔魚,沒被寒流凍死,昨天已經馬上有農民打電話來詢問可否放養,未來水試所可能也會將豆仔魚納入研究。

一般文蛤池每公頃大多放養1000到1250尾虱目魚,周昱翰說,若改成放養黑鯛,每公頃大約需2000~3000尾,一尾魚苗約3元(3公分),每公頃成本約1萬元,虱目魚苗最便宜約5、6元(2~3吋),兩種魚的總成本相去不遠,且現在外界也有收購黑鯛,一斤(600克)約100元,可打平放養成本,2、3月應該就可買到黑鯛和黃錫鯛魚苗。

不過吳彩容認為黑鯛效果沒那麼好,自己也有混養黑鯛,有的黑鯛雖逃過寒害,卻被其他凍死的魚細菌感染而死,且目前黑鯛魚苗沒那麼容易買,成本也比虱目魚貴,難以全面替代。

黑鯛育苗
黑鯛育苗(圖片提供:水試所)

農民憂黑鯛長大吃掉文蛤

曾明村也試過養上述的魚類,但還是虱目魚吃藻類比較快,而且黑鯛、黃錫鯛長大後會反過來吃文蛤,現在還是無法取代虱目魚。

周昱翰解釋,由於文蛤大約要1年到1年半才能收成,確實有許多農民擔心魚養大了會吃掉文蛤,不過若將魚苗控制在10公分左右,大約養到5、600克就撈起,應不會有吃掉文蛤的疑慮。

黑星銀(魚共)
黑星銀魚共(圖片提供:水試所)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