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淨整潔的士東市場,門口第一個商家是鮮花店(攝影/黃惠玲)

改造市場從看不見的地方開始!許桂招從「打掃」翻轉士東市場

辦桌現場氣氛正熱,因為醞釀好幾個月的「美好關係」傳統市場改造計畫,終於在這一天完成。士東傳統市場其中19個原本樸素的市場攤位,在來自香港、中國和台灣的建築師和商家協力之下改頭換面,不但有美感,且各具實用性和設計感。慶功宴席上,眾人致詞感謝設計師、感謝政府支持、一片祥和。最後,輪到市場的大家長、士東自治會會長許桂招上台,許多人都感受到她的直言不諱。

「今天大家都看到一些加入改造的店鋪有很大的改變,我想要跟沒有改造的商家說,因為當時辦說明會的時候,你們沒有表達意願,不願意加入,所以今天不在改造之內,不是自治會獨厚某些人。」

這麼不會講場面話的會長可以嗎?

不過,我突然回想到改造計畫主持人、花藝師凌宗湧回應我的質疑,為什麼不去改造更髒更舊的市場時,說過的一句話,「因為士東市場自已願意改變。」的確是,在此戲劇性的市場改造之前,它已經展現了改造自己的決心,從一個新會長上任的時候,就開始了。

她是許桂招,士東市場自治會的會長,選上會長之前,她是花店老闆娘,店鋪位在市場正門口第一個轉角,她會用花布置市場的牆面,各種花開正盛的季節花朵鋪滿整面牆,跟入門吹來的冷氣空調一樣,令人心生訝異,「這是傳統市場嗎?」

乾淨整潔的士東市場,門口第一個商家是鮮花店(攝影/黃惠玲)

「我只是一個花店老闆娘」

「我有一個客人,常常開著跑車來買花。有一次他跟我講『你們市場好臭!我小孩都不喜歡來。』,我覺得很奇怪,真的很臭嗎?」她回憶,當時還有點不服氣,跑到市場外面再回來,「可能是在市場裡面待久了,我沒有感覺,但認真說起來,的確是有點味道。」

當時許桂招也只是一個花店老闆娘,誤打誤撞選上了會長。「我的好朋友是自治會的代表,常常聽他講代表會裡面的事情,後來他找我進代表會。結果推選會長當天我有事不在場,請我先生代理出席,誰知道大家現場都無法達成共識,最後是我被推出來當會長。」

一輩子在傳統市場工作的許桂招,年輕的時候賣過很多雜貨,公公家鄉產量過剩的水果她也一袋袋扛到市場叫賣。「當時覺得丟掉太可惜,所以拿去市場賣,結果竟然賣光光,當時覺得真的可以在傳統市場討生活。」不過,她也坦言,真的一輩子都沒有想過要改造傳統市場。

士東市場自治會的會長許桂招(攝影/黃惠玲)

改造市場從地底下和看不見的地方開始!

選上會長之後,她第一個工作是「打掃」,尤其是改善臭味。「我們都知道市場有味道,所以我很認真的去找,臭味從哪裡來?要如何消除?最後結論是下水道。」儘管攤商打烊後都會清洗攤位,但那些看不見的地方根本沒人管。市場白天要營業,她就帶著清潔工晚上進場,把水溝蓋掀起來,陳年汙垢全部清乾淨。「半夜工作很辛苦、晚上又熱,很多清潔工都受不了,馬虎應付、抱怨連連。對他們來說,以前都不用做這些,新的會長上來要求很多!」

另一個看不見的地方,是冷氣管線。「市場的夏天常常被抱怨冷氣不冷,我們查了之後發現,冷氣管線濾網非常髒!自治會立刻請人清潔,後續定期保養。空調做好了,市場的味道才不會這麼重。」腳底下的水溝和頭頂上的冷氣通風管,是市場環境翻轉的兩大關鍵。

1992年,士東市場落成啟用,附近蘭雅夜市的攤商搬進有屋頂的地方營生,二十幾年來養活無數附近居民,生鮮肉類、米飯麵食、蔬菜水果、豆類雜糧、各類熟食應有盡有,二樓還有小吃街、精品服飾。營運了二十多年的市場,滿佈陳年汙垢灰塵,有些角落甚至多年無人聞問、堆滿垃圾。市場是攤商們營生的地方,歷任會長關心的大多是口袋裡的事,市場髒亂當作天生如此。

但是許桂招不這樣看,新會長「拚經濟」的方式,第一件事情就是打掃。「市場要乾淨,客人覺得舒服才會想來,這樣大家生意才會更好。」

樓梯間進化史–繼市場大清掃之後,2017年10月,自治會再度改造樓梯間和大門(攝影/黃惠玲)

地板沒有積水異味,連廁所也很乾淨

「以前樓梯間髒得要命,扶手都是黑色的,你根本不想摸,樓梯間的窗戶根本看不到外面,太髒了。廁所也很可怕,走進去要撩起褲管,趕快解決、趕快離開。」上任之後她發包清潔公司清洗市場外牆、擦窗戶、刷地板、掃廁所,走進以前沒有人想看的濕濕暗暗的市場角落,把垃圾全部清乾淨。

慢慢的,市場亮了起來。然後她說了一句話,「清潔人員很辛苦,我們要把他們當成自己夥伴,所以我後來不想外包,因為清潔公司可能會剝削清潔人員,我們自己請,清潔的工作辛苦,薪水就調高一點。」迎面我們看到一位清潔人員在整理紙箱,她立刻上前介紹,「小文是我的得力助手,有他,我們士東才會這麼乾淨。」

採訪的時候我們適巧碰到台北市市場處的人員稽查環境衛生,「很少看到傳統市場這麼乾淨,尤其是廁所,地面沒有積水、沒有異味,值得其他市場學習。」

士東市場自治會會長許桂招(右)以及她的得力清潔同仁小文(左)(攝影/黃惠玲)

「我要求帳目清楚,誰都沒有特權」

市場不僅是從髒污裡翻身,市場自治會也從窮變富,在這裡工作二十多年的會計最清楚,「以前大家對很多事情沒有這麼嚴謹,新會長上來都不一樣,例如市場停車場的停車費每個人都要繳,沒有例外或特權。」因為嚴加管理,市場的月停車費反而得以調降。會計說,「以前我們市場的卡拉OK室,進帳有限,現在每個月有3萬8千左右的收入。」

帳目的部分,許桂招都請會計跟我們說明,她自己只有一個原則,「要公平、公正、不貪。做會長,我要求自己帳目清楚,一定要乾乾淨淨,五千塊以上的支出必須有全體代表簽名通過。」

「以前士東市場只要夏天就跳電,一個月至少一兩次,所以很多賣生鮮的商家得要自備發電機,只要一跳電,整個市場又吵又暗,客人很不喜歡!」話鋒一轉,她講到停電的事情,這竟也成為她為自治會賺錢的契機。「我一查發現不得了,每個月我們都被台電罰至少20萬,因為市場用電經常會超過跟台電的契約容量!過去自治會為什麼無法盈餘?就是因為沒有更改契約用量,導致每個月被罰錢。」

過去商家們每個月都要均攤罰款,現在自治會每年夏天還可以補助大家電費,今年甚至有結餘換大門和樓梯間的地板,不討喜的會長又說話了,「大家都想要自治會辦一日遊,一起出去玩,我說服大家把錢省下來改裝門面,讓市場更整齊美觀。」

信德製麵店兩代全家福(攝影/黃惠玲)

管理複雜的市場 「大哥請我去喝茶」

市場是眾人營生之地,鐵腕改革難免擋人財路,難道都不擔心?許桂招說,她的確有一次被請去喝茶,最後她辦了一桌給大哥賠罪,但她也跟商家們說明立場,一切按照規矩來,不希望再有外人介入。「我真的講話很直,想到什麼就明講。」從此之後,市場風平浪靜。

這天過中午了,許桂招一口午餐都還沒吃,自治會辦公室的門又被打開,一個商家不滿新規定,站著咆嘯了十來分鐘。「其實我現在已經很能應付了,剛上任的時候很多人冷眼旁觀,甚至在會議上批評攻擊我,講話非常粗魯!」她轉頭立刻請同事去了解紛爭所在,當天就要解決問題。

不是文青市場,是大家都喜歡的傳統市場

2016年5月,花藝設計師凌宗湧和二十多位來自大陸、香港和台灣的國際級設計師來到士東市場舉辦「美好關係」,免費幫19家攤商改造門面。一家家有質感、設計感的店面,吸引大批媒體報導,士東市場一時大紅,甚至有國外觀光客遠道來參觀打卡,在網路上被封為「文青市場」。

一家賣熟食的老闆夫妻說,「士東改頭換面,業績真的有變好!」當然也有商家冷眼旁觀,「有沒有改不是重點啦,生意要變好比較重要。」

誰想得到一個傳統市場的命運會如此呢?如果當年沒有清水溝、掃廁所,還不會迎來一個戲劇化的翻轉呢?

建築師改造之後的商家「陳家燒臘」,第二代欣喜接班(攝影/黃惠玲)
建築師改造之後的商家「阿達水果攤」(攝影/黃惠玲)

許桂招:市場是大家的

許多人問她,要不要繼續當會長呢?誰知道許桂招上任修改了章程,自斷生路。「以前會長是代表互選,我上來之後改成市場254個會員直選,而且以前會長沒有任期限制,我在任內修改章程,4年一任,只能連任一次。」許桂招2010年10月接任會長,2018年9月即將卸任。

「我們不要有萬年會長,因為市場是大家的。」

為了採訪,我們前後打擾她很多次。「啊!下個禮拜是花店的旺季,我花店也是要做生意的,讓我忙一下!隨時來逛市場啦,我們士東市場很好逛的。」揮揮手,她穿著花店的圍裙轉頭忙去,又成為了一個花店老闆娘。

建築師改造之後的商家「豆工廠」(攝影/黃惠玲)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