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朗的笑聲,自信地拿著種植日誌展示--他是苑裡僅存少數保持著傳統菇寮種植洋菇的農夫「鍾徐樑」。厚實的手指著可愛又迷你的洋菇寶寶,這雙手同時也伴著歲月,經五六十年與泥土搏鬥,而有深刻的痕跡。苑裡,因為稻米產業的蓬勃還有氣候條件的適宜,曾經是台灣第二大的洋菇產區。鍾老師見證著洋菇產業的興衰,脫口就猶如活寶典,能夠道出需多洋菇的知識與歷史。策劃夥伴與他的初相識,就覺得這與《產地旬味GO!》的課程精神不謀而合!
從產地職人的生命,開展一連串令人驚奇的蕈菇成長故事。第三期的《產地旬味GO!》要帶大家前往孕育菇菇的搖籃!您可以與孩子一同化身菇農,體驗親身摘採洋菇,在傳統菇寮工作的感受。瞭解菇的營養價值,在產地品嚐各種菇類料理現採現煮的純粹滋味。又或者跟著各種菇菇包(杏鮑菇包、金針菇包、白木耳包、柳松菇包等)一同成長。從菇寶寶的誕生,幫它的搖籃洗澡,用麥麩、木屑等天然素材打造最舒適的小床,再呵護它們進到一間間專屬的育嬰房。最後,迎接長大的菇菇,幫他們穿上新裝!走一趟,你就會知道平時在傳統市場、超市、有機商店必定可見的菇菇們,從何而來?
在台灣,現在一年四季餐餐都可以吃到美味的菇料理。尤其是與家人朋友相聚享用的冬日鍋物,放入菇所熬煮的鮮美的湯頭,既暖身又暖心。菇,就是這樣一個平凡卻能帶來許多幸福的食材。
不論是消逝中的苑裡傳統菇寮,還是從椴木種植起家,邁向現代設備建置出各種菇類的育嬰房-隆谷養菇場。2018/1/20(六)菇菇大觀園,裡山塾邀請您一起來認識幸福食材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