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國際權威:防豬瘟未必需禁廚餘,區域合作、產銷鏈安全措施、野豬監控都重要

為有效防堵非洲豬瘟、汲取各國防疫經驗,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於7日至8日舉辦「2019非洲豬瘟預防與控制國際研討會」。邀請來自英國、俄羅斯、越南、日本、韓國、泰國等國專家學者齊聚台北,針對非洲豬瘟疫情在亞洲擴散情形、可能傳染的途徑進行討論,也檢視各國的防疫做法和交流最新的檢疫方法。(研討會系列報導共有三篇,請點選繼續閱讀

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表示,期望透過研討會促進國際合作,強化各國防疫意識,他國經驗與意見也可作為我國之參考,一同維護各國養豬產業的安全。至於會前雖有邀請中國代表,但對方「已讀不回」,會中出席的一名中國籍人士為學者身份,並不代表政府機關。

「2019非洲豬瘟預防與控制國際研討會」邀集各國專家學者齊聚台北。(照片提供/農委會)

權威專家Dr. Dirk Pfeiffer:對疫情「悲觀謹慎」比較好

英國倫敦大學皇家獸醫學院、香港城市大學獸醫及生命科學院教授Dirk Pfeiffer,常協助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等國際性組織進行動物疫病流行病學分析與研究,有著豐富的跨境動物疫病流行病學研究成果,他針對「非洲豬瘟的流行病學與防控政策」發表演說,不斷強調「病毒不會因為國界就停止散播,」提倡區域合作的重要性。

「大家都在同一艘船上,資訊共享很重要!」Dirk Pfeiffer表示,國際間對疾病的傳染途徑、感染區域都要充分掌握,也要提供足夠的衛教知識給養豬場業者、民眾和觀光客。

面對中國喊話國內非洲豬瘟疫情已趨緩,Dirk Pfeiffer表示,如果是真的當然令人開心,「但我還是認為悲觀、謹慎一點比較好,我很了解這個病毒,任何評估都要非常謹慎、小心,我們不能看到資訊就對疫情有所放鬆。」

黃金城(左)、英國倫敦大學皇家獸醫學院教授Dr. Dirk Pfeiffer(右)(攝影/林珮君)

嚴格稽查可有效降低風險、深化大眾防疫態度

而對於台灣的邊境防疫措施,他則頻頻點頭肯定,提及自己昨天自香港搭機入境台灣時,海關人員嚴格執行旅客行李100%檢查,「過去只有在澳洲機場看到同樣狀況,」且看到機場告示寫著違規攜帶肉製品將罰款20萬元台幣,「我瞬間有嚇一跳,立刻看包包裡有沒有什麼違禁品。」

他認為,嚴格的稽查機制可以有效降低風險以及深化大眾防疫態度,「有沒有找到東西不是重點,重點是讓大家知道這是有風險的、要提高大家的意識,有些人可能不是惡意(攜帶肉品)的,是覺得煮過、醃過(的肉品)應該就沒問題,我們要讓大家有這樣意識在,跟大家說『帶東西進來就是有風險』。」他強調這樣的威脅和緊張會讓全民保持在戒備狀態,不容易掉以輕心。

即使僅是「虛驚一場的通報」也很重要

但同時他也提醒,永遠沒有百分百、萬無一失的防疫措施,一旦病毒伺機進來了,能否即早發現、啟動應變措施就成了關鍵。因此,他指出,儘管只是「豬農虛驚一場的通報」,也會對該國的防疫系統有所益處,因為透過豬農對疾病的臨床反應有更多了解、防疫人員有多場的演練經驗,才能徹底知道建立起的監控系統是否有用。

Dr. Dirk Pfeiffer:廚餘經過適當處理,可以是安全的豬隻食物

非洲豬瘟來勢洶洶,英國、香港和泰國目前正實施禁止養豬政策。Dr. Dirk Pfeiffer表示,非洲豬瘟病毒可存活很久,中國最初爆發非豬疫情也跟使用廚餘有關,廚餘在疫病傳染上確實有一定風險,但他認為,廚餘只要處理得當,就可以是安全的豬隻食物,「你真的要把廚餘、這麼好的蛋白質埋入土裡嗎?」畢竟餵豬吃廚餘是一種環境永續的方式,「我認為如果在適當條件下,按照法規和該有的程序去處理廚餘,它不是不可以使用的。」

Dr. Dirk Pfeiffer說,英國在爆發口蹄疫疫情後即全面禁止廚餘養豬,但多年下來也漸漸出現反對聲浪,人們認為太過浪費糧食,希望重新檢討該制度。而香港雖然也支持「廚餘禁令」,但香港的養豬規模不大、養豬戶頂多40戶左右,和台灣情況大大有別。

提醒「廚餘禁令」需務實思考,否則將造成更多問題

不過他也指出,要把廚餘處理到可安全食用的程度,就得100%落實高溫蒸煮,儘管一萬戶豬農有99.9%都遵守規定,但只要0.01%沒做好,防疫就破功了。因此他認為台灣在思考「廚餘禁令」時,要務實地去想,是否每位豬農都有實施高溫蒸煮廚餘的能力?禁廚餘後豬隻要吃什麼?要進口穀物了嗎?

他認為自己無法為台灣提供答案,因為唯有台灣自身才最了解國家狀況和風土民情,「養豬方式必須符合豬農的成本效益,如果食物來源變得太過昂貴,他們就可能鋌而走險、發生更多非法狀況。」他呼籲台灣政府在制定政策時,務必要和豬農共同討論,才能一同找出屬於台灣的解方。

新聞背景:根據環保署統計,目前取得再利用檢核之養豬場共746場,其中桃園市(184場)最多;其餘尚有近500家廚餘養豬場未表明是否轉用飼養餵食。農委會強調,於3月31日前,所有未通過檢核的養豬場一律禁用廚餘、改用飼料。

                                          

非洲豬瘟疫苗急不得,安全性最重要

國際間十分關注非洲豬瘟疫苗研發進展,曾參與其中的Dr. Dirk Pfeiffer坦言,從2005年歐洲初次展開研發計畫迄今,「要有疫苗可能還要等非常久、非常多年,」不過他認為這事絕對急不得,因為疫苗首重「安全性」,倘若有廠商為了壓力緊急開發疫苗,但安全不夠有保障,在使用上只會造成更大的危險。

強化產銷兩端的生物安全措施、重視野豬傳染風險

面對非洲豬瘟防控政策,Dr. Dirk Pfeiffer再提出兩大重點。第一點為強化畜牧場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養豬產業的上中下游產業鍊:從養豬場本身的人員和車輛進出消毒、運輸車載運豬隻的過程、以及末端販售豬肉的市集部分。

他觀察發現,亞洲非常愛吃豬肉,食用豬肉的比例逐逐年上升,且偏好吃溫體豬肉,不像歐洲屠宰後一律進到冷藏、冷凍庫保鮮。而在許多傳統市場中,消費者也習慣用手指碰觸肉品、以此判斷肉品新鮮度,這和歐洲消費習慣也有很大差異。他認為,擁有文化特色不是壞事,但是應該督促生產端的生物安全腳步必須跟上,不該淪為輕忽防疫行動的理由。

第二點為重視野豬的傳染風險。雖然野豬在歐洲比較普及,亞洲還是以家豬飼養為主,但野豬也是潛在的病毒宿主,因此他建議國家單位要趁早調查野豬頭數、分布的區域,納入監控體系,畢竟野豬是難管控的族群,而且許多野豬會進到村落翻找廚餘,進而與家豬接觸,若因此讓病毒傳播到野豬群體、或是藉由野豬散播更多病毒,疫情就會漸趨複雜和嚴重了。

俄羅斯學者:野豬導致疫情擴散,爆發1386個案例

與會的俄羅斯和南韓學者同樣指出野豬監控的重要性。來自俄羅斯的動物傳染病專家Dr. Anton Karaulov表示,2007年底,原本就是疫區的喬治亞毗鄰著俄羅斯,病毒隨著在邊境移動的野豬慢慢進入國內,之後又透過走私行為將疫情漸漸往東邊帶,截至2019年,俄羅斯共發生非洲豬瘟確診案例1,386個(家豬病例833個、野豬病例553個),儘管事後撲殺上百萬頭豬隻仍止不住不斷擴散的疫情。

他解釋,疫情傳播跟俄羅斯的「後院養豬」型態有關,農民習慣在自宅周圍養豬,豬隻會自行覓食,也容易跟野豬接觸;然而受感染的豬隻在10天內可能還不會出現明顯病徵,就這樣隨農民運輸、攜帶到別的地方,不出三個月,就擴展成一整個區域性疾病,「我們現在只能不要害怕,要很努力的去避免和防治,要做的就是把農場隔離出來,落實更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來自俄羅斯的動物傳染病專家Dr. Anton Karaulov(攝影/林珮君)

南韓尚未出現病例,強調審慎處理野豬風險

南韓雖然還未出現非洲豬瘟病例,也同意應審慎對待野生動物的疾病傳染力。研究野豬疾病的南韓學者Dr. YongKwan Kim解釋,在南韓有很多野豬,冬季便開放獵人獵殺野豬,但卻讓獵人成為傳播病毒的潛在途徑。因此南韓政府積極宣導,不要在野外屠宰、肢解野豬,狩獵的器具使用後要徹底消毒,也不要將獵殺的野豬肉帶回來餵食家豬或其他動物。此外,政府也委託獵人協助捕捉野豬,讓研究人員可以採樣血液進行檢測,進行野豬的健康狀況監控。

而在防治系統中,南韓表示已擬定標準作業流程,倘若爆發非洲豬瘟疫情,則規劃出感染區、感染風險區(距離爆發場半徑3公里)和監控區(距離爆發場半徑10公里),分別執行撲殺、消毒、加強監測等不同作法;同時也實施豬隻撲殺後100%補助,鼓勵豬農即早通報。

南韓學者Dr. Hae Eun Kang進一步解釋,豬農通報後若確診為非洲豬瘟病毒,研究人員會再測量其抗體,以計算豬隻受感染之時間長短,來判斷豬農通報的速度,「如果通報速度很快,就可以領取100%(補償),但如果是延後通報、就可能導致疫情擴大,就可能不能領100%(補償)。」(研討會系列報導共有三篇,請點選繼續閱讀

研究野豬疾病的南韓學者Dr. YongKwan Kim(攝影/林珮君)

系列閱讀:

非洲豬瘟》越南10省市淪陷,泰學者:有心理準備迎戰,泰國航班3月底手提行李全檢查

非洲豬瘟》日韓要求豬農落實廚餘高溫蒸煮,專家:密切監測豬隻健康,加強邊境管控

延伸閱讀:

【專題】非洲豬瘟│防疫與廚餘之戰(持續更新)

(非洲豬瘟相關新聞,請點選這裡閱讀)

延伸閱讀:

非洲豬瘟》越南10省市淪陷,泰學者:有心理準備迎戰,泰國航班3月底手提行李全檢查

(非洲豬瘟相關新聞,請點選這裡閱讀)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