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外籍移工確定開放!農業外勞外展、印尼青農實習、乳牛飼育三計畫,七月上路

農業缺工問題已久,除了整合國內勞動力,是否開放引進外籍移工,是各界關注焦點,今年(2019)三月底勞動部通過農業開放外籍移工相關草案,農委會輔導處農業人力辦公室執行秘書蔡佩君表示,將執行「臺印尼青農實習計畫」、「農業外勞外展」、「乳牛飼育業開放外籍移工」三項計畫,正式開放外籍人力補強台灣農業勞動力。

蔡珮君表示,目前三項計畫已通過草案,預計四月底完成細節修正,五月初開始受理申請。若運行順利,三項國外人力計畫,再加上五項國內勞力調節計畫,可望紓緩國內農業七到八成的缺工情形。

國內農業缺工嚴重,仰賴不少東南亞移工協助(攝影/李慧宜)

臺印尼青農實習計畫,一年上限450人,每月600美元生活津貼

在即將開放的國外人力部分,蔡佩君說明,目前確定會先執行的是「臺印尼青農實習計畫」,目前與印尼方面,協商的內容已大致擬定,預計在四月底、五月初正式執行。她進一步說明,將開放農、林、漁、牧四大類別農場讓印尼青農來台實習,截至三月底已經有118家農場提出申請,需求人數約220人,大部分為農產業較多,小部分則是畜牧業,漁業和林業較少。

蔡表示,目前依據農場提出的實習計畫書以及住宿環境進行初步篩選,青農會居住在農場內,停留時間則是依照實習計畫而有所不同。篩選出來的農場,其對於人力需求的條件再送往印尼方面,之後將印尼青農與臺灣農場進行媒合。

她說明,此計畫會分為三個梯次來台,第一梯次將有75人於四月底來台實習,接下來則依照農場需求與印尼青農人力,互相調配、逐次來台,而一年內來台人數上限為450人。她進一步補充,實習生計畫主要是來台學習「技術訓練」,依據農場排定的實習計畫也會進行技能檢定,而每個月農場將給予實習生每個月六百美元的生活津貼。

農業外勞外展,由農業組織申請,聘僱外籍移工

另外,關於「農業外勞外展」的部分,蔡說明,主要是由農會、漁會、合作社或農業相關非政府組織(NGO)提出申請,再將外籍移工引介到需要的農場。國內目前開放外籍移工的農業僅「屠宰業」和「漁業」兩項,現將擴大至其他農產業,必定需要更縝密的規範。

對此, 農委會輔導處副處長蘇夢蘭表示,此計畫詳細實施要點仍在研擬當中,預計四月底完成修正案後公告,招募各縣市有意願擔任中介調度方的農會、漁會、合作社或NGO,再透過這些中介調度方去地方農場(包含農糧作物、蔬果、畜牧、漁業)瞭解實際需求人數以及產業重點需求,再逐一制訂出明確的條件與規範。

透過「農業外勞外展」來台的移工屬於聘用勞工,適用勞基法的保險以及必須領有最低薪資,根據農委會輔導處統計,平均下來,業者必須給付外籍人力每天約新台幣一千四到一千五百元的薪資。而來台移工則是依據未來招募到的農場與中介單位(農會、漁會、合作社、農業相關NGO)的配合來決定,農場若有良好的住宿環境則可直接入住,若無,則由中介單位另安排住宿。

乳牛飼育:聘僱每四名本國籍移工可聘一名外籍移工,每農場限聘一名

乳牛飼育業則是農業缺工情況更明顯的產業,輪班制、環境較髒亂、高度勞力密集的產業特性,「留不住國內人力」一直是業內的問題。「乳牛飼育業開放外籍移工」的部分,畜牧處此計畫主要負責人岳技正表示,目前研擬來台移工主要會負責酪農場裡面和「勞力相關」的工作,包含了,餵養牛隻、協助乳牛繁殖、擠乳、乳牛場環境整理、酪農場相關廢污處理等,而每個酪農場的需求不同,並非每一項酪農場的這些工作都會全由外籍移工負責。

而農場在申請方面也有規定,農場必須要飼養80頭以上牛隻,並且持有合法畜牧場或畜禽飼養登記者,才能夠申請。另外,對於外籍移工的數量也有細部規範,酪農場每僱用4名本國籍移工,方可申請1名外籍移工,且一個農場以一個外籍移工為限。透過此計畫來台的移工,住宿落腳於酪農場裡,屬於聘用勞工,一樣適用勞基法的保險以及必須領有最低薪資。

國內乳牛飼養人力十分缺乏(上下游資料照)

中華民國酪農協會秘書長吳進隆則表示,「這個(乳牛飼育業開放外籍移工)一直是我們在推的東西」,他表示,因為業內工作環境的特殊性,國內人力較不願意投入,因此酪農業普遍對此草案的通過樂見其成,期望短期內能夠紓緩酪農業缺工情況。他說明,目前尚未接獲細則的公告,正式開放之後依照將細則,酪農場會再與勞工配合、互相適應。但他也強調,長期來說還是需要更多本國籍勞工的投入,才能真正解決酪農缺工問題。

三項農業外籍移工,預計7月份正式來台工作

蔡佩君補充,這三項農業外籍移工計畫的期程,預計四月底完成修正,五月開始受理申請,兩個月的辦理時間,七月就能正式來台工作。被問到業者最擔心的語言文化溝通該如何解決?她表示,一切皆比照目前其他產業移工來台的程序辦法,移工來台前對語言應該具有一定熟悉度,而移工在台期間,則參照勞動部外籍移工相關辦法進行管理,目前細節正在研擬中。

國內五項農業人力團服務,將持續進行

蘇夢蘭強調,外國人力應屬補充性質,國內人力並不會因此而停止輔導和招募。目前政府透過農業人力團,以國內勞力調節農業缺工問題。目前有「農業技術團」、「農業更新團」、「產業專業團」、「農機代耕團」、「人力活化團」這五個服務,總共人力數約兩千人。

「農業技術團」是具專業技術的人力,服務對象多為三到六個月季節性的產業,目前有13團425個人;「農業更新團」是支援一般性、不需特別技術門檻的農務,目前有17團450個人;「產業專業團」則是針對特定需要全年性聘用人力的產業,例如茶園,目前有7團249個人;「農機代耕團」是排除稻作雜糧這類「本身機械化程度就已相對高」的作物,為其他作物提供農機服務,目前有2團55個人;而「人力活化團」則是利用、活化農村既有的人力(例如村裡的阿姨、伯伯等),目前有48團,參與人數為816人。

例如「有限責任桃園市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是國內第一間農機互助合作社,以農機代耕團的模式運作,先盤點北部最缺工的農作項目,召募對農務工作有興趣的民眾,將其派遣至合作農場支援人力需求,農工薪水主要由農場支付、部分再由政府補助,目前已和北部七個農場簽訂合作契約。

「有限責任桃園市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是國內第一間農機互助合作社。(攝影/林珮君)

引進外籍移工僅是補充,產業需升級輔導之處仍須進行

農委會輔導處表示,兩年前在規劃農業人力服務時,外籍人力就已排進計劃之內,為解決缺工問題最後一步才會提出的方案,在未嘗試過所有選項之前亦不敢貿然引進。而在嘗試了兩年之後,國內勞力仍量能不足,才會在於今年提出開放外籍多元人力此選項,提供農民紓緩人力更多的選擇。

農委會輔導處副處長蘇夢蘭表示,長期來說,當然希望輔導更多國人投入農業,但短期內的勞工缺口,仍然得靠外籍移工協助填補。目前國內的農業人力團,只能紓緩到約百分之四十五左右的勞動力,她表示,若是加入外籍移工的助力,再加上原有的國內人力團,盼人力缺口的補充能提升至七到八成。

農委會輔導會表示,根據調查瞭解,農業缺工問題有許多可能原因需要被驗證。若是因為就業環境艱苦而招募不到人力,盼外籍人力能暫時紓解此情況;若是產業普遍習慣使用較便宜的人力,只是填補人力空缺並非治本之道,需要透過整個產業進行升級與輔導,才是真正解方。而透過這些不同功能的人力資源,政府也能交叉比對,找出國內農業缺工的真正主因。

延伸閱讀:

自己的缺工自己救!桃園青農組「農機互助合作社」實戰演練學技術

缺人的地方就是機會│空姐、台大生化所碩士改行 當農業師傅

農業技術團成軍,專業師傅月薪上看5萬2千元

好有智慧的美生菜!自動施肥種植,估算產量時間採收,不再怕缺工

台灣畜產就靠逃跑外勞支援?酪農要求引進農業外勞,勞動部:恐改變農村面貌

酪農全台大缺工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