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吃,在傳染病大流行之際

文、圖 / 孫良蕙

車子轉進熟悉的停車場,停好車,戴上放在車子裡的口罩,下了車,進入倉庫大開的鐵捲門下面,現在放了一張桌子,桌上有一瓶消毒酒精,一個按鈴,一個手寫的告示牌,請你不要擅自進入倉庫,按一下鈴,會有人出來幫你服務。

這裡是Adaptations的倉庫,是我過去5年來,每兩個禮拜就來拿我所訂購的新鮮農產品的地方。以前直接開門走進Adaptations的大冰庫,找到貼了自己名字的箱子,拿了就走。

檀香山的KCC農夫市集。 夏威夷州政府從三月底開始下達居家令,州內的許多農夫市集也都關閉,許多農夫市集改成線上購物。

疫情改變了生活,小農生產照常運作

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把所有人的生活都改變了。台灣的生活日常還照著常規走,和世界上80%被下居家令的人形成兩個平行宇宙。上個星期,夏威夷州長把居家令延長到五月底,但是開放了海灘和公園,可以讓居民外出運動,但不能逗留聚會。小孩整個學期就這樣不見了,今年的畢業生沒有畢業典禮,許多父母在家上班還要排滿孩子們的時間表,史上前所未見的大批失業潮。社會上只剩下所謂的必須行業essential可以維持運作。

這禮拜我的箱子裡有羽衣甘藍、高麗菜、番茄、杏鲍菇、甜菜、櫻桃蘿蔔、青江菜、龍鬚菜、茄子、青蔥,還有半打的新鮮鴨蛋,大島東邊牧場的山羊乳酪,當天早上剛出爐的酸種麵包。全都是來自大島當地的小農。

這個星期我們CSA的箱子裡的新鮮農產品。

每週一次從CSA選購新鮮蔬果

Adaptations是大島當地的一個Food Hub,食物集散中心,是美國提倡食物地方化重要的一環,他們是食物生產者和食物消費者之間的一個中間人,有點類似台灣地方農會的角色,但是是民間機構。他們收購當地小農生產的生鮮蔬果,再轉賣給當地的餐廳、旅館、超市,可以說是包辦了食物從生產、發行到行銷的前半作業。

他們也提供CSA給像我們這種一般家庭消費者。Adaptations的 Fresh Feast CSA訂購方式非常靈活;可以選擇每個禮拜拿一次,或是每兩個禮拜拿一次;前題是先放一些錢在帳戶裡,每星期訂購就從中扣款,必須維持基本的金額。

我每個星期四就會收到e-mail通知網路商店開放,可以上網選擇這週提供的青菜水果,或是其他各類當地的農產品,農產品的下方還標示是從哪個農場來的,網路商店的時間開放到星期天早晨,在這段時間下單選購,星期二就可以到指定的地方拿你的Fresh Feast箱子。

這種新型態的客製訂購CSA,非常適合在我們大島,大家都有庭院,院子都有幾棵果樹和菜圃的生活型態。當家裡的酪梨芒果盛產,誰都不想要再拿到多餘的酪梨和芒果吧,相信有經驗的人都可以感受到食物過盛的壓力。

夏威夷的芒果也是不輸給台灣的。
去郵局辦事還可拿酪梨和葡萄柚,這恐怕是夏威夷才有的獨特景象。

CSA連結生產消費的互助與承諾

CSA是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的簡稱,中文可以叫做「社區支持農業」。SCA的概念開始於1960年代的歐洲和日本,在1980年代開始在美國開始漸漸普遍。一開始的機緣是因為農作物開始大規模經濟種植,讓人們開始關心食物安全和農地都市化的問題。

簡單來說,CSA是生產者與消費者的互助與承諾。消費者固定向農夫長期訂購農產品,農夫便定時將當令的新鮮農產品交到消費者手上。知道自己餐桌上的農產品是哪裡來的,甚至知道是哪一位農夫種的,吃下肚子的時候有一種更儀式感般對食物的感激,也是一種對農夫的尊敬和信賴。

難怪有人形容CSA可以讓你「認識你的食物、你的農夫與你的土地。透過分享與合作,消費者與生產者互相連結,以更友善的方式對待土地,我們能夠活的更健康,與大自然共存」

農夫市集裡各式顏色鮮豔的根莖類蔬菜。
農夫市集裡一箱一箱都是剛出爐的酸種鄉村麵包。

在家打造「勝利陽台」,整理廚房小確幸

居家令也改變了一般人的買菜習慣。非必要的出門不再可行,不得不才出門採買,以前幾天逛一次超市,少了米去買米,少了蔥,開了車馬上衝去買;逛農夫市集是週末必走行程。現在一個禮拜甚至兩個禮拜才去超市一趟,採買清單變成了必須。

發現煮飯這件事在疫情大流行之際也變成一大考驗,盡量避免煮需要過分複雜材料的料理,煮婦或煮夫們開始清空家裡的食物儲藏櫃,每天看著冰箱裡的食材,動腦想下一餐的菜色,以往廚房的廚餘都可以再度利用成為下一餐的食材,每一餐都成了清冰箱料理。

好比說把做菜切掉剩下的蔥白的根部放在水瓶裡,青蔥的根就慢慢的生長,頂上也冒出蔥綠,需要用到蔥時隨手剪下一些。這樣看似不用特別花力氣的隨手小事,在被關在家中已經超過一個月的人群中大受歡迎,大家紛紛把自己放在廚房窗台上,每天向著陽光生長的青蔥照放上社群網站,稱這個是小小的「窗台勝利」。

這個詞來自「勝利花園」victory garden,是指在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人們開始在庭院種菜養雞,餵飽自己和親友。這和這段時間另一個潮流不謀而合,大家開始播種種菜,這在多數人都有庭院的美國不是個難事,種子需求量大大提高。自製酵母烘焙酸種麵包,也是另一個在居家令期間開始流行的廚房小確幸。

水瓶裡的青蔥是窗台上的小小「窗台勝利」。
拿新鮮的鴨蛋泡入鹽水和米酒中,20天後就有鹹鴨蛋可以吃了。

餐廳旅館停業,生鮮蔬果由CSA直送消費者

社交距離也改變了超市的營運方式,限制入場的人數,每天開門的頭一個小時是專門給年長者的購物時間,開始提供上網訂購路邊交貨的服務。一些農夫市集也轉向虛擬市集,每個禮拜訂貨,週末取貨。不少新的CSA也紛紛出現,因為原本大量需要農產品的餐廳和旅館都紛紛停業,過多的生鮮蔬果無處可去,只好轉向一般消費者找新的出路。

居家令的這段時間,開始看到好多美國本土的朋友的網頁上開始放上每週從農場收到的CSA照片。我訂購的Adapatation的CSA訂戶,也從下達居家令開始增加了三倍之多。這會改變更多人開始買在地食材的買菜習慣嗎?

大島路邊常有這種誠實制的蔬菜水果攤。拿多少,比照一旁的布告欄公告價,現金放入旁邊的小盒子,網路時代Vanmo或Paypal都接受。
茂夷島通往Hana路上的一個咖啡小站的自助水果攤。

夏威夷90%食物依賴進口,疫情後該如何改變?

觀光是夏威夷最大的產業,卻也是在疫情大流行時重創最深的產業,航空業幾乎停擺,客機轉成貨機,旅館餐廳紛紛歇業,超過20萬的失業人潮。大批的失業家庭開始仰賴政府補助的糧食卷,上週歐胡島的食物銀行Foodbank針對剛失業的民眾發放食物,發放時間從中午開始,從凌晨5點就開始出現排隊車潮。

夏威夷能夠自給自足嗎?這一向都是許多夏威夷人的疑問,也是許多努力實踐環保的夏威夷居民的目標。夏威夷有40%的土地是農業用地,有3600個農場和1100個動物養殖場,數量不算少的農場和農人,卻有90%的食物仰賴進口,在居家令期間,新聞一定有Matson海運公司確保每週從美國本土海運的船班如期抵達,讓居民安心。

然而這樣的情況也提供了一個機會讓夏威夷居民開始反思,在疫情減緩之後我們要如何恢復所謂的「正常」,或許2019年經濟大好的「正常」是無法再現,但是要如何改變和應對另一次夏威夷群島面對的孤立和封鎖。改變產業結構,從教育和立法著手,也許「用在地食物餵飽夏威夷」,這個夢想並不會太遙遠。


孫良蕙專欄

了解更多 : 從種下一棵樹苗開始 專欄

台灣到紐約,再到現在為家的夏威夷,從不折不扣的城市人到與海洋山林為伍,真正的島嶼居民。島嶼生活常在積著土壤的指甲,帶著海水鹽份的頭髮,和梭子來來回回的織布機前徘徊。從種下一棵樹苗開始,將在這裡分享這些年來種回一片森林的夢想和甘苦、夏威夷人對土地的態度與智慧、和夏威夷在一個太平洋中央蕞爾小島實踐永續以及環保的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