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銷中受阻,銷往其他國家出現褐心鳳梨引起各界關注,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7)日於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接受質詢時,向國外購買到褐心鳳梨的客人致歉,並保證會請貿易商提供同等數量鳳梨換貨。
立委今日也針對台農發公司連續四年虧損提出質詢,陳吉仲表示,台農發的任務是建立外銷典範並開拓新興市場、為國內貿易業者打頭陣,他保證今年開始將轉虧為盈。台農發公司董事長洪忠修說明,台農發公司立足點與其他貿易公司並無不同,但是,台農發會將每一次開拓新興市場過程中的種種資訊提供給其他同業,讓想前往新興市場的同業少走冤枉路。
1.jpg)
農委會向國外客戶致歉,未來未依鳳梨外銷SOP的業者不予補助
陳吉仲表示,外銷出現褐心鳳梨是因為運輸過程溫度回升、造成鳳梨代謝異常所導致,「我向國外所有買到品質欠佳鳳梨的朋友致歉!」目前已請國際處統計,若買到品質不佳的鳳梨,農委會將要求業者再提供同等數量的鳳梨,以新加坡NTUC超市為例,會再送出12公噸的台灣鳳梨換貨。
陳吉仲強調,農委會已盤點鳳梨從生產到外銷上架的標準作業流程,將全部流程的溫度做出明確指南、並做權責區分,未來沒有依此辦理的業者不能拿到補助,以確保國外消費者拿到的鳳梨品質是非常好的。

陳吉仲:台農發今年將轉虧為盈,要建立外銷典範
本次輸澳鳳梨是由台農發公司首航,台農發公司由官股投資,採官辦民營模式。自2016年底成立,台農發被賦予「農業國家隊」的外銷開拓任務,原預計籌資十億,但實際資本額2017年為2.4億元,至2020年僅剩9865萬元,被外界質疑經營效能不彰。
立法委員曾銘宗表示,台農發是上市公司,要做的事涉及跨國檢疫、產銷調節、跨國合作協助國內農業轉型,「這些都是農業結構性問題,資本額那麼少,四年虧損58%,還能達成以上任務嗎?還是只要拿來做大內宣?」
「今年開始會有正的盈餘,不會再有虧損!」陳吉仲說明,台農發營運模式為從生產開始採取契作模式,例如在雲林莿桐與農民簽約種植烏龍蕉,搭配冷鏈物流來建立標準外銷體系。陳吉仲強調,台農發存在的意義並非純粹營利的貿易公司,被賦予的政策任務為嘗試新的農產品項目、外銷通路及市場,例如:結球萵苣由業務用進入日本超市零售、鳳梨外銷到澳洲。
「台農發要建立的是外銷的典範。」陳吉仲表示,台農發必須把每個外銷的細節做好,透過在全台佈局完整的冷鏈與低溫物流中心,未來在外銷供應鏈上,確保外銷農產品到貨數量及品質。

台農發:初期建置營業費用高,將開源節流
對此,台農發董事長洪忠修表示,台農發初期建置營業費用較高,主要用於人事,前兩年的人事費用約佔一半以上,特別是花在派駐各國的人力,高峰期員工數曾高達20人,但後續把各國業務與人事盤點後,人事陸續精簡,目前台農發有11名員工。
洪說明,台農發轉虧為盈的關鍵在於開源節流,人事費用節流,再來是開源,如何在不與現有貿易商競爭又有收入?答案就是開發新的品項、打新的市場,新的市場並不侷限於未曾外銷過的國家,現有外銷國也不是每個城市都有鋪貨,台農發選擇是開發較難的外銷選項來增加收入,營業收入每年增加就是最好的證明。

業者希望台農發協助行銷,台農發表示與其他同業立足點相同
針對台農發的定位,經營水果外銷多年的貿易業者黃先生認為,外銷業者在國外市場單打獨鬥,各自能量都相當分散,難建立「台灣農產品」的形象,台農發相較於所有外銷業者,擁有較多行銷資源,除了拓展國外新興市場,也希望台農發能串起所有農產品貿易業者在市場國共同行銷。
另一位經營芒果、蜜棗輸日的貿易業者李先生(化名)則表示,過去曾有台南縣長親自前往日本做「台南芒果」的相關活動,以產地農產品為主打的行銷才是最有效率的,能夠一次集中所有產地農產品的能量、拉抬形象。
針對貿易商的期待,洪忠修回應,「台農發和所有貿易公司的立足點是一樣的。」台農發並非如外界想像有較多行銷資源,而是和其他貿易公司一樣是自負盈虧,即便是外銷運費獎勵或是補助,都是走同樣的申請程序,「我們就是一間要完成政策性任務的農產貿易公司。」
2.jpg)
學界認為台農發能協助建置資料,以研究輔佐外銷
資深果樹研究學者呂先生(化名)則認為,台農發公司既然被賦予政策性任務,對於水果產業應有產學上的助益,台農發建立起標準外銷流程,作為領頭羊讓業者有所依循,但建置標準外銷流程的前提,在於和現有研究學者相輔相成。
呂先生進一步說明,農委會與國內各大學農業學者有諸多合作,但農產品研究多著眼於生產端,銷售端則侷限在國內,外銷過程及到岸後的果實品質追蹤、保存方式較無資料,台農發外銷若能與學者合作,例如:在水果箱埋溫度計,記錄空運及海運配送過程、到岸後的溫度變化,並在到岸後將果實切開測定糖度。
「學者有數據便能研究改善之道,對外銷更有幫助。」呂先生表示,不只是溫度、糖度等數據,還有外銷國當地的市場調查,例如:當地人偏好的果實甜度、大小、口感、價格、購買方式是整顆果實還是切片,都是相當重要的資訊。
台農發:願意與研究計畫合作,提供所有外銷細節資訊
對於學者建議,洪忠修則回應,農業試驗單位若有任何外銷水果的計畫,台農發都相當樂意配合。而台農發肩負開拓新興市場的任務,每一次開拓市場遇到的狀況、如何改善,洪忠修表示,在建置市場後,台農發願意把所有經驗提供給其他貿易業者。
洪忠修進一步說明,以本次鳳梨輸澳為例,澳洲雖在去年准許台灣鳳梨輸入,但所有業者都在觀望,並未有人願意當第一家輸入,台農發作為首輸便是開拓新興市場,「入境檢疫時85箱鳳梨逐顆檢查都沒問題,到岸的運輸則有疏漏。」運輸到岸的種種細節都會成為其他業者的養分。
台農發的外銷經驗又該如何與同業交流呢?洪忠修說明,農委會國際處會定期開外銷檢討會,會將業者、農糧署及農業改良試驗單位匯集,針對外銷過程問題一一檢討,而後在其他業者也想輸出時,台農發會提供完整資訊及諮詢。
延伸閱讀:
一封台商投書,點破鳳梨外銷盲點:外銷果品無標準SOP,無差別補助對產業無益
外銷到日本的鳳梨還好嗎?銷日常勝軍:顧好生產到上架的每個環節,不能向殺價低頭
終結鳳梨危機02》外銷不能靠報恩,從生鮮走向加工,躍上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