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停課》硬體不足、軟體不熟、父母不在不能上網,別讓弱勢學童成為疫情下的教育難民

台灣疫情轉趨嚴峻,過去一週每天都有三位數的確診數,同島一命的前提下,全國人民防疫如防大敵。各級學校實施「停課不停學」已有數天,儘管教育部曾要求各縣市提前演練,也提供遠距教學的工具,但《上下游》實際採訪各縣市小學,仍發現待改進之處,包括硬體不足、軟體操作不熟稔、以及學習品質低落等,加上防疫優先,社區功能也無法發揮,使得偏遠或弱勢學童的受教狀況出現危機。

防疫像一面放大鏡,突顯出數位時代中的社會階級落差,也逼視弱勢族群的現實狀況,在這場對抗疫病的戰爭中,沒有人應該在健康上脫隊,同樣也不該有孩子在教育上被犧牲。

學童在家遠距上課,需要載具、網路、監護人等條件俱足。(攝影/李慧宜)

家長出門就無法上網 雲林縣偏鄉學校僅分到6張網路卡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全台灣偏鄉學校最多的縣市是雲林縣,四湖鄉是偏鄉學校最多的鄉鎮,總共有11所偏遠及2所特偏學校。其中,三崙國小是最靠近濱海的特偏國小,在學學生人數60人。

三崙國小教導主任陳柏元指出,雲林縣只有700個網路卡可以提供,三崙國小只分配到6張,在許多孩子家中沒有wifi、只能靠家長手機分享熱點的情況下,線上教學遇到很大的困難。加上學校的營養午餐是許多學生每天最正常的一餐,停課不停學的政策不只影響孩子的受教權,甚至連生活都受到影響。

「現在學校採同步與非同步教學,前者雖然能讓師生有所互動,但有頻寬的問題;後者可以在離峰時上網,但教學成果難以評估。」陳柏元直指網路教學的兩難。

停課以來,還是有20位左右的學生會到學校領取營養午餐便當,校方也可以針對這些特別弱勢的孩子給予學習上的指導。陳柏元要求老師每天都要確認孩子的身體狀況以及當天的設備,例如家長臨時出門使得學生無法上網,就要隨時調整,學校也不會禁止真的有需要的學生到學校,只是要把防疫基本動作落實好。

「在大疫情時代,沒有最完美的方法,」陳柏元說,只能邊做邊修,慢慢調整出對學生最有利的模式。

台東縣軟、硬體不是問題 但學童的數位能力較落後

細部分析偏鄉學校的分布,台東縣的特偏學校最多,南投縣則以極偏學校數量居冠。

台東縣長濱鄉樟原國小全校只有16位學生,分別為阿美族、布農族和葛瑪蘭族的孩子,其中中、高年級10位學生使用線上教學,低年級則使用紙本,但每天與老師電話討論學習進度。校長徐凱齡指出,學校去年就演練過線上教學,前天正式實施後並未遇到困難。校方有充足的平板電腦可以讓學生帶回家使用,加上學生多在原民部落中,有原民會為部落設置的wifi可以使用,因此上網及頻寬都不是問題。

不過,台東縣成功鎮信義國小校長廖允伶指出硬體之外的其他問題。台東縣政府教育處補助信義國小硬體設備,另有企業贊助sim卡,孩子們上網都沒有問題。但是不比都會孩子對數位工具的熟稔,廖允伶說有學生到現在都還不會連網。

另外,為了孩童的視力健康,教育部規定中、低年級數位學習的時數不得過長,孩子在家裡上網課,多了很多自主學習的時間,「昨天有孩子跑到同學家去玩,違反避免群聚的原則;我剛才還看到幾個高中生在省道邊打球,非常危險。」廖允伶呼籲,在大家關心「停課不停學」的教育品質時,不要忽略低年級孩子的自律能力以及青春期學子的心理健康照顧。

南投縣首創手機就可觀看的教學公播版 盧山部落手機還是3G

主責相對弱勢的南投縣教育大任,南投縣教育處處長陸正威表示,他首創youtube 和Fb的教學公播版,由指定的國、中小各負責一個年級的課程安排和錄製,讓全縣的學生各自連網到不同的學校觀看影片學習,既可以減輕教師錄製課程或直播教學的負擔,也能節省網路頻寬的使用量,更重要的是不必電腦、平板,只要手機就可以觀看,讓線上教學的工具門檻降到最低。

不過即便如此,南投縣廬山國小在跨過「最低門檻」時還是碰到阻礙。這所位於賽德克族廬山部落的極偏學校,離廬山(溫泉)市區還有5公里的蜿蜒山路,50位學生家中多半沒有電腦或平板,只能靠家長的手機線上參與,但有些家長的手機還是3G,孩子只好到同學家學習。「我們跟教育處要求硬體支援,但等跑完採購程序,不知道還要多久。」

校長陳璿文指出,疫情開始升溫時,他便對停課預作準備,但政府宣布得太過突然,讓校方措手不及。「下午兩點宣布,四點就要下課,根本來不及跟學生宣導。」

老師在學校網路上教學,也要同時注意學童連線的狀況。(攝影/楊淑芸)

5600多台平板或行動載具供花蓮縣學生使用 也可申請網卡

花蓮縣的偏鄉學校共有82所,停課第一日傳出萬榮鄉西林國小70位學童中,有64位到校的狀況,雖然教育部規定不得禁止學生「到校學習、照顧及用餐」,但九成多的學生返校,一度讓校方措手不及。

花蓮縣政府教育處發言人兼網路中心執行秘書簡先生表示,西林國小因為隔代教養學童居多,家長一時未接收停課的消息,才會讓孩子們都到學校去。經過老師家訪告知後,第二日只剩9位到校。

簡先生指出,花蓮縣有八成學校的學童人數不及百人,縣府將5,600多台平板或行動載具分配給各級學校,估計能讓所有有需求的學生都有學習工具,另外也會優先提供網卡給弱勢的學生。雖然網卡從昨天、也就是停課後才開始調查,且需經申請、核可後才會配發,勢必耽誤好幾天的課程,「不過網路課程不一定要同步進行,學生也可以事後再自行補課。」簡先生補充。

非偏鄉的孩子仍可能是數位弱勢 遠距教學品質堪慮

成功大學資訊系教授蘇文鈺長期投入偏鄉數位教育的工作,他表示學生端關掉攝影機及麥克風,光是觀看視訊,即便是月租費99元的網路頻寬便已足夠,加上許多企業會贊助偏鄉學校硬體資源,因此偏鄉學生可能不是線上教學的高風險族群,反倒是都會中的隱形弱勢會得不到照顧。「以台南市為例,每個班級可能都有3、4個學生家中沒有任何可以上網的設備。」蘇文鈺擔心這些容易被漠視的學生,會成為疫情下的教育犧牲者。

基隆市八斗國小教學組車組長指出,學區的社經地位相對弱勢,許多孩子沒有電腦或平板,只能用家長的手機,但家長偶爾也需要使用手機,例如接聽電話或傳送訊息等,就會造成視訊中斷。另一位不願具名的老師表示,很多家長都不太管小孩,且大部份都對硬體、軟體不熟悉,遠距教學品質堪慮。

北海岸地區的林阿嬤幫忙單親的女兒照顧兩個孩子,遠距教學後,一個孩子用電腦、一個用手機上課,但因為地處偏遠,網路經常斷線,阿嬤也不懂得如何協助孫子們,前兩天的課程常讓線上的老師和同學等候,她感到非常焦慮。阿嬤還提到,孫子坐不住,常常跑來跑去,她相信在學校上課時不會這樣,但在家裡她實在管不了。

全國已演練過遠距教學 也徵用公視頻道播放教學節目

教育部表示,過去一年多都要求各級學校針對疫情的變化預先進行遠距教學的演練,之所以會在18日下午兩點通知、隔天立即停課,除了有即時防疫的考量外,也是因為之前已經演練過,相信學校和學生可以發揮演練的實績。

此外,過去一年多,教育部不斷要求地方政府調查、回報遠距教學的工具需求,也幫忙地方政府募集網卡,支援學生的硬體設備。停課後教育部徵用公視3台頻道,每天播放各6集30分鐘、共3小時的教學節目,包含國小低、中、高年級各1集,國中2集、高中1集,內容涵蓋4個學習領域,希望讓學生透過多元管道學習。

教育部也強調,萬一真有無法參與遠距教學的孩子,仍然可以到學校上課,任何學生的受教權都不會被犧牲。

然而,現實的狀況是家長不知道學生仍有上學的權利,像淡水的林阿嬤就說:「學校關門了,老師說不能去。」住在美濃的李小姐也觀察到,要割稻、要賣菜的阿公、阿嬤把孫子帶在身邊,可能都是因為不知道學生還是可以到校上課之故。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