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即將結束,《上下游》在農業新聞又奮鬥了一年,這是疫情繼續影響民生的一年,也是綠能爭議頻傳的一年;同時,這一年台灣農業有新的技術、新的進步,許多先行者的諄諄之言,也經由報導而傳遞。我們選出今年的十「最」新聞與您分享,一起來回顧《上下游》的精彩作品。
影響最大的民生議題
【專題】缺蛋啟示錄 蛋雞產業的困境與改革之道
年初出現蛋荒,《上下游》全員出動,以一週時間探究蛋荒原因,並發掘蛋雞產業的困境,在「限量買蛋」的社會氛圍中,這個專題讓讀者十分有感。本報導榮獲2022年消費者權益報導獎「特優」肯定。

最吸睛農情報導
超猛西瓜採收》蓋章師傅神認證!拋25斤西瓜如運球,疊瓜神速如玩積木
西瓜是最受歡迎的夏季水果,但大家對西瓜採收就相對陌生,《上下游》跟著「採瓜大隊」前往西瓜大本營花蓮,看他們傳瓜如傳球、疊瓜如積木的精彩畫面。

最重要「闢謠」報導
誰說這些水果不能拜!水果專家齊聲破除禁忌 中研院道士院士:心誠最重要
每年中元節,果農的臉色就會「青筍筍」,不是遇到好兄弟被驚嚇,而是網路謠傳他們種的蕉、李和梨閩南語諧音為「招你來」,又說鳳梨比較陰,芭樂、釋迦也不能拜拜,導致許多消費者在農曆七月都不敢買這些水果。學者指出「不要道聽途說」、「心誠最重要」。
.jpg)
最讓人感佩的人物
石虎媽媽傳奇》陳美汀:生命因石虎而圓滿 蜂螫瀕死、力擋開發 獻身保育終不悔
在一連串光電搶攻石虎棲地的新聞中,總有石虎媽媽陳美汀的身影,《上下游》進行人物專訪,才知道她雖因研究石虎險些喪命,卻仍不棄不悔,教人感佩。Podcast 也有這一集喔,內容收錄小石虎的叫聲,足古錐。

最「暗黑」新聞報導
全國最離譜綠能開發—追擊屏東種電幕後真相
繼兩年前《光電侵農大調查》後,《上下游》持續關注綠能議題,發現理應關門的農地種電,卻在屏東沿海四鄉鎮大張旗鼓。一場閉門會議後,屏東大舉將黑珍珠蓮霧園改成太陽能板的家園,《上下游》打開閉門的會議室,為讀者還原真相。

最讓人憂心的事件
台南七股千頃土地將成超載光電,漁電共生變地主和漁民相殺,模範養殖區何去何從?
繼農地光電、風電後,今年最受熱議的綠能當屬魚塭種電,但光電、風電操之過急所引發的危機,並未讓政府放慢腳步,如火如荼的漁電終於讓七股人發出怒吼,北上總統府陳情。
-.jpg)
最創新農技報導
殺蟎「死光」來了! 光桿菌讓葉蟎腸穿肚爛, 藥毒所研發18年將上市,農民實證效果絕佳
台灣的研究人員好厲害,居然發現光桿菌可以用來殺死難纏的葉蟎,這篇報導點閱率非常高喔,除了農民朋友躍躍欲試,要用「死光」來除蟎,一般讀者也對這個技術充滿好奇。

最具影響力的報導
【重磅調查】百萬噸生雞糞入農田 黃金為何變炸彈?
雞糞作為畜牧業的終點、農業的起點,政府雖有「不能用、不能賣、不能曬」的三不政策,但卻毫無管理,導致雞糞遍布農地,引發環安、食安等問題。《上下游》深入雞糞(是真的把手伸進去挖雞糞喔),發掘問題,促使農委會承諾以「四大解決對策」加強管理。用新聞監督政府、促進社會對話外,《上下游》的報導確實改變現況。

最賣座新聞報導
【干貝揭密】真干貝、組合干貝、腰子干貝,內容差很大!鐵板燒、火鍋的干貝是真是假?
食品加工技術進步是好事,但需要監督。得知市面有許多組合干貝後,《上下游》著手進行調查,除揪出各種冠名之亂,還發現組合干貝的添加物。報導見刊後讀者大量轉傳,點閱率創下新高。本報導榮獲2022年消費者權益報導獎「佳作」肯定,是一則叫好又叫座的報導。

最賣座podcast
用「吃」就能讓世界變好?郭華仁老師:亂世中「吃變世界」的四大守則
Podcast《食農搜查線》開播第二年,腳步更形穩健,收聽率也愈來愈高。這一集採「自然語」(國語/閩南語混著講),聽起來很親切,郭華仁老師深度分析全球食物生產模式現況,新的一年到來,大家一起來用「吃」讓世界變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