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恢復台灣釋迦輸入 果農:此時宣布,有時間為量產作準備

2021 年中秋連假期間,中國國台辦宣布將暫停進口台灣釋迦和蓮霧,當時釋迦即將量產,鳳梨釋迦更有一半產量銷往中國,震撼彈一投,舉國譁然。

端午節連假前,國台辦今 (20)日宣布將恢復台灣釋迦輸入,唯需「獲得註冊登記的包裝場及果園」才能將釋迦輸中。台東縣政府指出,註冊登記主要針對包裝場,台東目前有 3 家包裝場註冊登錄,但會輔導更多廠商爭取設備補助、完成註冊程序。

農委會國際處則補充,除了三處包裝場,另有25 座果園也完成註冊。對於台灣釋迦可恢復輸入中國一事,農委會僅發表新聞稿,強調中國應以「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平台與台灣溝通農產品檢疫規範,讓所有包裝場與果農參考。

國台辦:釋迦品質已改善,決定恢復輸中

國台辦網站公告,中國在綜合評估相關措施後,海關總署決定自 6 月 20 日恢復台灣番荔枝(釋迦)輸入,但必須是獲得註冊登記的包裝場及果園才能將釋迦輸中。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過去因為多次從台灣輸中的番荔枝中檢出大洋臀紋粉蚧,因此暫停進口事務。但因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台東縣縣長饒慶齡強烈表達希望恢復輸中,且業者也已改善產品品質、確保安全,在綜合考慮後決定恢復番荔枝輸往中國。

國台辦今日上午宣布,將恢復釋迦(番荔枝)輸入中國。(截圖自國台辦網站)

台東縣政府:已有三家包裝場註冊登錄

台東縣政府農業處處長許家豪說明,2021 年 9 月中國因檢疫問題,宣布暫停進口台灣釋迦後,縣政府便與台東大學一同研究、檢討釋迦外銷的種種流程,目標是改善有害微生物的檢疫問題,解決方案包含包裝場及農場,包裝場必須改善動線、分倉分流,例如已經清潔的果實和剛採收下來的果實必須分開,避免交叉污染,所有工作人員也要接受一定時數的防疫課程講習。

農場部分則要求果園必須取得產銷履歷認證,許家豪表示,透過整體生產、包裝品質,才有可能繼續外銷,種種方案研擬後,縣府一邊輔導農民,一邊與向中國談判,中國願意接受台東縣政府的提案,因此才宣布恢復台灣釋迦進口。

細看國台辦說明,中國要求輸入台灣釋迦的包裝場及果園必須取得註冊登記。許家豪解釋,註冊登記的對象主要是包裝場,包裝場改善後要向縣政府登記,縣政府到場訪視合格,才算取得外銷資格,全台東共有約 60 家釋迦包裝場,目前已有三家註冊登錄。

大目釋迦正迎來產季,鳳梨釋迦也有時間作好準備,農會認為「恢復輸中」宣布的時間點得宜。(攝影/林怡均)

台東地區農會:現在宣布能讓農民有時間準備

目前產地僅有三家包裝場註冊,其中一家是台東地區農會,農會總幹事李建通表示,中國暫停台灣釋迦輸入期間,有的釋迦果園已經廢園或轉作,整體釋迦產量已不如以往,但中國釋出善意,對釋迦產業來說仍是好事,釋迦將在縣府擬定的條件下提升品質,且每批釋迦都能溯源,有利於出口到任何國家。

過去台灣釋迦外銷佔比最多的是鳳梨釋迦,但鳳梨釋迦產季主要在 12 月,現在宣布恢復輸中,時機對農民來說好嗎?「當然好」,李建通表示,農民現在正在剪枝授粉,這些動作都會決定今年鳳梨釋迦的產量,中國現在宣布距離鳳梨釋迦產季還有好幾個月,能夠讓包裝場和農民有足夠時間做準備,屆時出口品質會更好。

李建通認為,註冊登錄等作業時間都不會拖太長,很快就能完成,包裝場不必擔心。許家豪則表示,只要包裝場願意投資,清潔流程改善絕對不是問題,縣政府也會爭取設備補助,預計 7 月會公告所有補助方案、註冊流程、課程內容及相關細節。

農委會:中國應與台灣溝通檢疫規範

國際處副處長林志鴻說明,今日可輸往中國的釋迦包裝場有三家,另有 25 座登錄外銷供果園,不過部分果園的登記編號重複,表示果農是同一位,實際上能即刻輸入釋迦的果農並非 25 位。

至於中國為何此時宣布重新開放台灣釋迦進口,林志鴻僅表示應為國民黨與台東縣政府對中國要求的成果,實際詳情尚待釐清。

隨後農委會以新聞稿聲明,雖樂見中國恢復進口台灣釋迦,但台灣鳳梨釋迦產業有 1009 座果園與 50 家包裝場,此刻僅有 3 家包裝廠、14 位農民獲得許可,呼籲中方讓所有包裝廠和果園有一致規範可循。

另外「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平台並未接獲中國主動通知台灣釋迦重新開放的消息,也未收到果農與包裝場註冊、登記之規範,農委會強調,中國應以該平台與台灣溝通農產品檢疫規範,讓所有包裝場與果農參考。

延伸閱讀:

中秋震撼彈!中國今宣布暫停台灣釋迦蓮霧進口,鳳梨釋迦受重擊,量產在即難消化

釋迦蓮霧銷中遭無預警禁運 農委會控:不符國際常規,將砸10億促銷助農 業者:賣壓大難度高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