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水林鄉竹椅師王瑞琳 融合創新與古法竹編子母椅

水林鄉位於雲林縣西南方,南鄰北港溪與嘉義縣相望,是一個傳統的農業聚落,人口數27000人,以生產台灣優質地瓜(番薯)而馳名;水林鄉並以生產台灣製造的「烏克麗麗」樂器聞名,成為台灣烏克麗麗的故鄉。

行車走過水南村王瑞琳的工作室前,經常會為他專注的工作身影而吸引,有時也看到王師傅坐在竹椅上乘涼,王師傅說:「竹椅生意已經沒有六十年代的興盛,水林鄉有五位竹編師傅在編竹椅,那時候家家戶戶,總會有五六張竹椅,現在大都是收藏家、茶坊、文創展場以及喜歡古早味的顧客訂購,沒生意時,也正好可以思考怎樣把竹椅做得更好。」

王師傅製作竹椅過程中,都是不穿鞋子的,為此王師傅進一步表示:「製作竹椅除了要專注之外,手腳並用更是重要的技巧。」竹子圓滾的外型在烘烤、裁鋸當中,透過腳掌精準的控制、滾動竹子的方向位置,是成為一位竹編工藝師精純技藝的門檻,否則技巧不熟練,往往會造成自身的傷害。

看著王師傅製作的竹椅時,以乾竹葉合圍竹管外徑,就能精準的裁切竹椅的彎角和缺口,王師傅說:「矮竹椅一天只能做六張,複雜的竹椅組包括桌子、長椅也需要一周的時間,客製化的傢俱、竹攤子從設計、施工,甚至要一個月以上才能完成。」而王師傅的竹椅不用鐵釘卻能精準契合,以溫火燒烤竹管除了讓成品翠綠自然之外,品質也勝過用蘇達水泡製軟化的竹椅,使用年限也更久。

台灣許多傳統工藝逐漸式微,改以塑膠、鐵製品作為材料,早年農村主婦操持農務,一旁幼兒坐在子母椅上,夜裡家人搬張矮竹椅齊聚坐在一起乘涼的畫面,已經收進老照片沉入記憶當中,王師傅堅守傳統技藝,不論未來有無接續承啟,當下做好每張椅子,讓每位顧客對他的工藝豎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