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州行動(1): 地產地消,食材自主!

「唉唷,怎麼早、午餐都是餅乾、沙其瑪、保久乳、香腸等,加工製品這麼多,青菜這麼少?」農村觀察作家吳音寧回憶去年3月接任彰化縣溪州鄉公所主任秘書時,花了半年的時間走訪鄉內公立托兒所營養午餐的內容,對於以加工製品為主的菜色,搖頭不已。

她接著說:「你知道嗎?那種餅乾,就是我們在夜市攤販看到的那種散裝品。還有我們到中央廚房,看到青菜都已泛黃,有的看上去還爛爛的。這些怎麼可以給我們的孩子吃呢?而且品質這麼差的食材竟然可以通過驗收!」

看到托兒所餐點的食材品質與監督竟如此不堪,又見到眼神真摯的孩子,每逢早、午餐與下午點心時間,就認真與認命地舀著碗裡對健康無益的加工食物,吳音寧心想,即使身處公部門的最基層,一定要改革當前營養午餐的陋習。

因此,當鄉公所與先前的食材供應商合約到期,吳音寧立即向新任鄉長黃盛祿爭取,將「地產地消」的觀念融入營養午餐,並於今年二月啟動「托兒所在地食材供應計畫」。

溪州鄉公所推動「托兒所在地食材供應計畫」,是國內第一個強調營養午餐使用在地食材的政府公部門。這些在地食材的來源,包括贏得溪州鄉冠軍米頭銜的「真珠米」、溪州鄉當地農民生產的蔬菜瓜果、當地業者製作的手工麵線與豆腐,以及校園橫跨彰化縣埤頭、溪州兩鄉的明道大學有機農場相關農畜產品等。

現在到溪州鄉公立托兒所實際走一遭,發現孩子們的營養午餐是吃糙米加白米飯,三菜一湯使用的食材均是有機或無毒栽培的青菜,所使用的雞蛋也是在市場價格不斐的「紅仁蛋」。全溪州鄉10間公立托兒所250位小朋友,可以享用村頭厝邊鄰居伯伯阿姨種植的新鮮農作物與食物,再也不必與食品添加物充斥的加工製品為伍。

當營養午餐食品安全議題與校園採購弊案如許多未爆地雷,溪州鄉公所究竟如何拆除地雷引信,將「地產地消」結合營養午餐的食材,提升採購來源的透明度,也改善孩子用餐的品質?

挑戰一:揚棄低價搶標制度,從食物價值出發

「首要先改變食材只是商品的思維,揚棄使用政府採購法『價格標』,才能擺脫廠商以低價搶標食材供應的惡習,」吳音寧說,她觀察先前食材供應商得標的價格,每天每名孩童的托兒所早、午餐與點心食材費,僅有新台幣26元,難怪加工食物這麼多,因為加工食物成本最便宜。

但是,從最低價得標的「價格標」,改為以評選食材來源、品質的「最有利標」,這個看似簡單的過程,在公務機關就是一項極花費心力的改變。

「當我們向縣政府報備改變招標方式,就受到政風單位的關切,質疑為何要改變長期慣用的價格標,」吳音寧指出,對業務承辦人員來說,用最低標的方式決標,既簡單安全,又不會惹禍上身。因此做出改變的公務人員,除了清廉,更需要非常勇於擔當。

好不容易縣政府核准改採「最有利標」,溪州鄉公所以每名孩童每天新台幣35元的價格進行招標與內容評選,最後由長期推動原鄉產業發展的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接手這個極具挑戰的在地食材供應計畫。這時,真正的難題來了:到哪裡去找適合地產地消的農民?農民又是否有意願配合生產多樣性的蔬果食材?

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秘書長金惠雯說,一般農民習慣以生產大宗蔬菜的方式,在固定時間種植單一種類蔬果,送往果菜批發市場販售,這樣最省事。但對於要同時間滿足提供托兒所少量、多樣的蔬菜需求,反而增加麻煩,以致徵詢農民配合的意願時,大多數都興趣缺缺。

此外,金惠雯也發現基層農政單位或農會,幾乎無法有效掌握農民栽種農作物的資訊,因此在找尋願意配合地產地消的農戶時,也倍覺艱辛。

除了農民的意願,家長的態度也非常重要。金惠雯說,配合白菜盛產的季節,營養午餐的蔬菜會搭配較多白菜,卻有家長抱怨白菜比較寒,要求不要連續給孩子吃。照理說,飲食內容配合節令時蔬是最健康的飲食方式,但家長不認同,也增加推動食材「地產地消」的難度。

為了維持食材來源的多樣性與供應的穩定性,營養午餐在地食材的範圍,也做出某種程度的妥協,從溪州鄉放寬為中部地區。

挑戰二:地產地消與食品安全法規之間的兩難

另一項推動營養午餐使用在地食材的挑戰,則是在加工食材的選用與把關上,面臨地產地消與符合食品安全相關法規之間的兩難。

吳音寧說,為了儘量符合地產地消,托兒所在食材選擇上,雖儘量避免使用加工製品,但仍免不了用到手工麵線、豆腐、肉丸等少量加工食品。這部分食材,也希望優先選用溪州鄉本地所產。鄉公所與原促會的承辦人員會親自訪查生產這些食品的加工戶,勘查安全衛生與檢驗把關通過,才會採用。

雖然這些食品加工戶的生產過程是容易被監督的,食材的品質又受到各托兒所廚房廚媽的檢視,可以得到更進一步的保障,但是這些在地的食品加工戶都僅是家庭規模,產量僅以供應當地市場為滿足,沒有營利事業登記證,也沒有意願去申請CAS或GMP的標章驗證。因為CAS或GMP制度是針對大型食品加工廠所量身設計,對這些家庭式的食品加工戶來講,驗證費用非常可觀。

但是有CAS標章驗證的食材是否就一切放心?答案也未必。吳音寧舉例,她們曾選用中部某家取得「健康豬」標章的肉品,對方也拿出通過CAS驗證的書面資料,但托兒所廚媽在料理時,卻感覺肉質並不新鮮,後來改向其他廠商採買肉品。

打破中央廚房壟斷,找回從產地到餐桌的透明

溪州鄉今年二月啟動「托兒所在地食材供應計畫」至今,雖然食材要完全落實「地產地消」,與理想目標有段距離,每人每日35元的食材採購價格,運作上也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但仍有一些不錯的成果。

除了托兒所餐點的食材品質提升,參與在地食材供應計畫的農民或加工業者,知道產品是提供給村頭厝尾的孩子食用,生產時會特別仔細與用心。而孩子們除了知道自己碗中的食物是鄰居伯伯阿姨種的,懂得感恩,藉由校外教學的行程實際到農場參觀與體驗,更拉近與土地的距離。

「過去統一由中央廚房供餐,我們不知道食材的來源與品質,只見成本低廉的加工食品充斥。低價競標的制度下,更有許多見不得光的藏污納垢,」吳音寧說,藉由找尋在地食材供應行動,配合托兒所廚媽的把關,以及飲食教育的結合,才是真正落實從產地到餐桌的透明,為孩子找回碗中的自主權。

推薦閱讀

孩子,你的午餐營養嗎?碗中的未來.專題導覽

台灣立報–托兒所食材的教育甘苦談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