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陽光普照─內惟的太陽公祭祀

甫過農曆三月十九(2013.4.28),揮別連日陰雨綿綿的太陽公誕辰,日臨大地,普天同慶,去年面臨拆除的高雄內惟李氏祖厝,在李家後代的努力奔走下,太陽公聖誕祭祀得以再次如期舉辦。

內惟太陽公祭祀

太陽公之信仰相傳與明思宗有關,信仰的由來含有反清復明的強烈民族意識,連橫《台灣通史》云:「3月19日,相傳太陽誕辰,實則明思宗殉國之日也。聞之故老,謂明亡之後,遺民不忍死其君,又慮清人猜忌,乃藉言太陽。太陽,日也;日,君象也,故曰:『太陽一出滿天紅』,以寓復明之志。是日以麵製九豬十六羊供為犧牲,則少牢之禮也」。但隨著歷史的推進,太陽公生逐漸演變為對於四季恩惠之感謝而祭拜。目前太陽公信仰多見於台南、高雄及金門地區,而使用九豬十六羊之供品的太陽公祭祀目前台灣僅見於台南府城。

「九豬十六羊」的綠豆糕供品

過去農業時代,太陽公是靠天吃飯的農漁人口重要的常民信仰,但現今卻已十分少見。在高雄地區的太陽公信仰,著名的有鹽埕區的太陽公,早期鹽業發達,鹽民供奉太陽公祈求陽光普照,金身由三間廟輪流供奉,每年還要輪祀於鹽埕三山國王廟、沙仔地萬興宮、鹽埕壽山宮,使三廟之間奠定良好友誼。而昔日高雄的左營一帶相傳最早是明鄭居隊的屯墾地區,民間曾保留有太陽公的傳統信仰。

李祖厝正廳上的太陽公八仙彩

內惟地區早期是農村聚落,李氏為地區之大姓,李氏祖厝約建於清朝末年,距今已有百年歷史,一落雙護龍古樸合院空間,細部裝飾講究,係以「對場」方式建造。內惟地區的太陽公信仰源自於清末1890年代,當時位於左營桃子園的太陽公巡境時,經過內惟的李氏祖厝前,停留下來並指定要在此地分靈接受祭祀,因而開啟了此地的太陽公信仰。

每年農曆三月十九日是為太陽公生,由當年的爐主籌辦,李氏祖厝提供的是正廳和寬闊的磚埕,方便信眾參拜,祖厝內供奉有太陽公,並組織有「太陽公會」的祭祀公業,李氏祖厝每年仍舉行祭拜儀式,但已將一些古時禮制簡化,李氏祖厝的太陽公祭祀十分罕見,完整保留了太陽公金身(明思宗及其護臣塑像),以及令牌、令旗等珍貴文物,尤其是神像在民宅中更為少見,是高雄市僅存設有太陽公會於民宅祭祀的地點,目前內惟太陽公會的人數越來越少,是瀕臨消逝的珍貴民間習俗。

李氏祖厝供奉珍貴的太陽公神像、令旗及令牌

太陽公聖誕祭典於上午開始,祖厝在前一天就在磚埕上設好供桌,在正廳掛上太陽公的八仙彩,拜太陽公的除了李氏族人外,也有其他各地不同姓氏的信眾,陸續前來內惟祭拜太陽公,誠心地上香獻供品,感念自然大地給予的恩惠,大家並無統一規定前來祭拜的時間,傳說是源自清代時的祭拜習慣,為了不引起清官的疑心,所以很低調的錯開且祭拜完就離開。祭拜時,先拜天公及三界公,再向太陽公神像上香,最後才拜供奉在大埕上的令牌與令旗,待線香過半,再焚香一柱後開始燒化金紙。

來祭拜太陽公讓許多久未謀面的人聯絡彼此感情

內惟拜太陽公的供品和台南的「九豬十六羊」糕點製品有所不同,主要是三牲及鮮花鮮果,另外每年爐主都要準備象徵福壽平安的紅龜粿或壽桃,太陽公會會員每人皆有份,是種福份的分享,會員家中若有添新丁,需多做一擔紅龜分享給會員們。中午設有布袋戲表演酬神,並辦桌慰勞從各地前來的信眾,藉此聯絡彼此的感情,大家在祖厝埕上吃一頓,一同歡慶太陽公生,這幅人文景象是高雄這個現代化城市中很難再見到的。

三牲及鮮果供品

爐主準備的大紅龜及壽桃

中午大家在祖厝埕上吃一頓,彼此閒話家常

祖厝前的百年內惟古路上設布袋戲酬神

直到下午開始酬謝太陽公旗下的兵將,稱作「犒將」,請來道士作法,並於每項供品上插上一炷香。接著的重頭戲是要擲茭選出下一位爐主,將令牌請回家供奉,並籌備下一年度的太陽公誕辰祭祀,這項習俗延續至今,在高雄地區可說是十分珍貴的民間習俗,也是台灣目前罕見保存完整儀式過程的太陽公祭祀。內惟李氏祖厝更是難得一見的無形文化財與有形文化財不可分離的綜合體,亟待《文化資產保存法》的呵護。

道士作法酬謝太陽公旗下的兵將

信徒在供品上插香

眾人齊聚擲茭選出下一任爐主

這項珍貴的祭祀行為,百年來持續在李氏祖厝舉行,是內惟地區的盛事,但百年的祖厝仍未脫離巷道開闢拆除的險境,這樣的「文化場所」一旦消失,太陽公祭祀就更有可能加速走向消逝的一途,於是李氏族人團結起來,為祖厝申請文化資產登錄而努力,已經爭取到2/3的所有權人同意保存,但在提報歷史建築審議會後,遭市府駁回申請,不予已登錄,曾勘查過李氏祖厝的古蹟專家得知文化局決議後也感到錯愕,認為祖厝的價值確實是足以登錄為歷史建築的資格。

李氏祖厝除了建築價值之外,更有人文、歷史、信仰的高度價值,市政府給的不充分且不真實之理由,讓祖厝仍舊面臨拆除的窘境,但李家人仍未放棄,還在積極奔走中,希望太陽公祭祀還能在李氏祖厝繼續傳承下去。

傳承百年的太陽公祭祀

影像紀錄者:陳坤毅、莊文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