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改食品暗藏健康風險 放心生活靠自己

揭露基因改造食品(GMO)真相的重要著作《欺騙的種子》在台出版短短一個月,已經三刷,說明民眾對基改食品問題的重視。作者傑佛瑞‧史密斯來台,並於8、9、10日分別在台北、新竹舉辦書友會。8日下午於台北誠品信義店舉辦《欺騙的種子》新書分享會,與台灣長期關注基改議題的學者專家:台大農藝學系郭華仁教授、主婦聯盟合作社黃淑德主席、台大植病系副教授洪挺軒、綠色陣線協會吳東傑對談,分享如何選擇非基改食品,維護自己權利。

本書揭露了以孟山都為首的跨國企業種苗公司,為了發展出符合企業利益的決策,如何勾結政府部門以及馴養科學家來為其服務,為了把持全世界種苗供應,孟山都夢想讓全世界90%都是基改種子,透過基改種子的控制掌握全世界。在這種情況下,基因改造的問題也成了不可說的秘密。

認知影響行動

作者傑佛瑞‧史密斯也是非營利組織「責任科技機構」的執行長。他說,通常在美國演講前會先問聽眾,會不會嘗試避開吃GMO食物,結束後再問一次,發現民眾在了解GMO的問題之後,大多會選擇不要吃。

在《欺騙的種子》第一章中即說明,自從阿帕‧普茲泰的封口令解除後,改變了人們對基改食品的認知,設計安全的測試模式中,即使是對白老鼠無害的凝集素,植入馬鈴薯,卻產生了對小白鼠有害的蛋白質。

普茲泰不過是指出這個現象,認為應該更進一步的測試基改作物的安全,卻因此遭到政府以及社會的詆毀。然而當事實經媒體大量報導揭露後,民眾覺醒行動,使得包括聯合利華、麥當勞、漢堡王、雀巢等企業皆表示不賣GMO食品。

基改健康風險浮出檯面

美國傾全力透過官僚體系向全世界傾銷的不只是廉價的牛肉,更早之前就已經將基改作物推向全世界。史密斯指出,越來越多的證據說明GMO(Geneticallymodifiedorganism,基因改造有機體)並不如生技業者所說的沒有影響。以每棵玉米會自己產生有毒蛋白質的蘇力菌玉米(BT玉米)為例,不管是美國政府或研發的公司都表示蘇力菌不會跑人體。

然而,不但2011年加拿大的實驗則在婦女和新生兒血液中發現BT毒素,2012年也有研究指出BT毒素破壞人類細胞。

蘇力菌原本是用來破壞玉米螟蟲腸道,造成腸破蟲亡,如果BT基因轉殖到人體的話,史密斯形容「他們可能將我們腸內細菌基因改造成殺蟲劑工廠」,而這項研究卻是人類食用GMO食物唯一一次研究,證明基因片段會轉移到人類腸道內持續作用。

俄羅斯科學家以與進口到台灣相同的GMO大豆餵食母鼠,發現出生的老鼠體型明顯變小。倉鼠餵食GMO大豆到了二、三代,死亡增加4-5倍,第三代以無生殖能力,而且倉鼠嘴巴長毛。

GMO剛引進美國,當時美國慢性疾病的比例是7%,9年後增加為13%,至今仍未有GMO食品飲食的監測研究,只聽信GMO食品開發公司所說的沒問題。2009年5月美國環境醫學研究院要求醫生向患者指定非基改食物,因為基改食物會引發嚴重的健康風險。

GMO食品檢驗未顧及民眾福祉

從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1992年5月29日的內部聲明顯示,美國在GMO不須嚴格檢驗和實驗,然而FDA的科學家早已提出的警告,包括基改食品導致過敏、增加毒性、新型疾病以及營養問題等風險;食品化學及科技部門也提到4項潛在的危險,包括增加已知天然生成毒素的濃度、產生前所未知的新毒素、增加環境毒物(如殺蟲劑或重金屬)的蓄積以及營養成分含量異常增加,他們建議每種基改食品上市前都應當測試。

這些科學意見卻都遭忽視,原因出於企業以滲透方式,貫徹有利於企業的決策,史密斯列舉的人物是麥可泰勒(MichaelTaylor)歷任孟山都律師、副總裁,現為美國食品安全決策上具最大影響力的官員。

DSCN5842

推動基改食物標示

史密斯指出,在獨立研究的科學家都被圍剿,而出錢公司都希望實驗結論有利於自己情況下,唯一的改變就靠消費者覺醒。責任科技機構除了持續推動消費者運動,不但自願標示基改食品的廠商快速增加中,也提供非基改食物購物指南,透過網站、iPhone都可以下載。美國最近已有一連串聯署活動,要求將基改食品強制標示列入法案。

有讀者對於台灣民眾仍無感於基改食品充斥,詢問該怎麼辦?史密斯說,只要拒絕GMO人口達5%,就可撼動食品供應鏈,供應商看出沒商業利益就會放棄GMO食品。美國雖有91%民眾支持GMO食品標示、50%以上的民眾表示當知道標示後會避開GMO食品,但會積極避開GMO仍屬小撮。

台大植病系副教授洪挺軒認為,GMO食品靠政府把關,基改政策也必須明確,但至少應標示清楚。

台灣沒有吃GMO食品的理由

台灣除了進口的大豆、玉米含有基改細節,事實上還有一款自製的基改木瓜在市面上由南到北流竄,這款由實驗室逸出的基改木瓜雖已通過農委會田間實驗,卻未通過衛生署審查。台大植病系副教授洪挺軒表示,除非糧食問題已經鋪天蓋地而來,否則台灣沒有理由吃GMO作物。

台灣目前科技已經成熟,科學家都會做轉基因,在瓜類的基改研究最積極。基改木瓜是為了抗木瓜輪點病,目前的品種是以植入病毒刺激其抗病毒能力的副向轉殖方式,比起正向轉植稍微安全,但仍為水平轉殖風險仍然存在。洪挺軒說,抗病好雖是特效,卻不是萬靈丹,現在又傳出木瓜有病的消息。

洪挺軒解釋,GMO作物主要有三個目的,一是性狀改良,讓作物吃起來好吃、色香味更上一層樓;另外是抗病毒害以及抗除草劑。他形容抗殺草劑的原理就是「耍懶」,農民整地之後先灑過除草劑整理,然後再買同一家的種苗播種,讓孟山都這類的廠商獨佔,因為一般的種苗同樣無法對抗除草劑。

洪挺軒說,人類將自然界不該轉的基因殖入到作物種子,不是植物基因植入植物,而是細菌或動物基因轉到植物的水平轉移,如此一來造成人體和環境的風險。他說,人類扮演起上帝的角色,實在很危險。而這些基改過的作物可能在野外造成基因污染,使得野花、野草都可能都存在不該存在的基因。

基改作物改變了栽培上的慣性,農民變得非常依賴GMO種子。基改木瓜一旦通過上市可能造成木瓜產業結構變化,也將使得木瓜在精緻農業中缺席。洪挺軒說,台灣木瓜達人種出來的木瓜,甜到必須附贈礦泉水,可見技術之嫻熟。一旦基改木瓜上市,人人都可種木瓜,這些技術一定會式微。而除非標示為基改木瓜,否則民眾無從判別。

「台灣應該發展的是永續的農業。」洪挺軒說,台灣人吃基改作物就和吃瘦肉精一樣沒道理,他不反對實驗室研究GMO作物,但不一定要生產,研發應該和生產隔離。台灣甚至可讓非基改食品成為觀光重點,觀光客為了吃無基改作物來到台灣。

當讀者問到如何看待抗乾旱、寒害的基改作物時,洪挺軒不諱言指出,許多作物本身已具有抗乾旱的基因,基改後未必比傳統育種更抗旱,而且價格比較貴,且存在風險。有些作物具有這些特性,只是孟山都不願意強調。市面上尚未有抗寒害、增加營養的基改作物。

抗病、抗寒、抗旱等特性,其實都可以透過傳統育種達到,但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洪挺軒感慨傳統育種人才凋零,現在傳統育種家要拿到經費已經不容易了。

不種不買不吃反基改

主婦聯盟合作社理事主席黃淑德表示,台灣依賴大豆製品的程度高於美國,素食人口以及對牛奶過敏的兒童都必須依賴豆漿等豆類製品。台灣自2003年雖有標示法規,卻並未有足夠的監控。

他提醒消費者購買豆腐、豆漿以及豆干、爆米花應先看標示,醬油以及大豆沙拉油依法是不必標示,但最近也有研究發現在沙拉油中驗出基因。目前黑豆尚未有基改品種,可以選擇,最好是台灣自己種黃豆。

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引言時提到,有機食品所強調的健康、生態平衡、公平、謹慎四大原則中,公平原則指的是有機農業生產不能因為消費者要便宜、盤商要賺錢而犧牲生產的農民,而GMO企業是對小農最不公平的;謹慎原則則指,對於新科技應該要慎重,有機農業反對基改的理由也在此(尚未有研究指出GMO作物不會造成傷害)。這也是主婦聯盟合作社推動無基改農區的原因。

綠色陣線協會總幹事吳東傑表示,台灣以無基改農區喚起消費者注意以及覺醒,這項運動主要強調農民不要種、消費者不要買不要吃基改作物,並鼓勵農民種植有機大豆。

安心生活靠自己

在台灣怎麼吃才會吃到非基改食物?黃淑德表示,目前團體膳食是不需要標示的,只有包裝食品才須標示,放心的生活方式要靠自己,主婦聯盟合作社也是在這種信念下成立。

史密斯所成立的「責任科技機構」則有購物指南,透過4個步驟教導消費者如何避開基改食品,買有機、買自願標示為非基改食品、列在消費指南的食物、避免高風險基改食物,而台灣規定標示基改食品,可再加上第5個步驟,避免吃標示為基改的食物。

延伸閱讀: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