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上周根據銘傳大學生物科技系教授陳良宇,指出市售牛奶6成含禁藥,但依法規定要公布的檢驗報告卻不齊全,衛福部要求在今天五點前補齊,商周趕在截止前半小時,以快遞寄送170多頁檢驗報告,不過實驗室名稱卻另以密件寄送。明天晚上六點衛福部將召開專家會議,商周也在晚間發表11行聲明,向造成社會紛擾致歉。
實驗室名稱以密件另送
陳良宇11月抽樣市售九款牛奶,驗出抗生素、抗憂鬱劑、避孕藥等代謝物,不過卻被多位專家質疑實驗方法有問題,且不是在國家認證實驗室,不過陳良宇和商周對實驗室名稱保密到家,陳良宇接受上下游專訪時表示:「一開始根本不是什麼實驗室,這是我委託我一個朋友,他曾經是我的學生。」
衛福部今天下午4點22分收到商周寄來的快遞,食藥署副署長姜郁美晚間八點表示,還沒有拆件,不曉得有沒有提供實驗室名稱,「但商周說會給,應該就會給。」但衛福部內部消息指出,商周另以密件寄送實驗室名稱,十分耐人尋味。
根據《食品衛生管理法》第40條規定,發佈檢驗報告必須同時附上檢驗方法、檢驗單位,及結果判讀依據,不過並未要求必須在國家認可實驗室才能出具報告;商周23日初步繳交的檢驗報告被衛福部指出四大缺失,包括沒有提供檢驗設備、確效資料,姜郁美表示,這次資料如果再沒交齊,會要求商周或陳良宇到食藥署說明。
參與審查的專家指出,上次的報告非常簡略,應該不超過20頁。據指出,這次商周繳交的報告,一口氣補到170多頁。
儀器型號、實驗室認證是專業度指標之一
台大動物科技系教授陳明汝表示,商周第一次提供的報告非常不齊全,沒有提供數據判讀依據、檢驗儀器的型號,只寫上簡單的實驗方法,專家會議要求他們一個一個指出peak(訊號)的圖譜,可能因此頁數增多。
陳明汝說,儀器型號及實驗室,可以判斷偵測極限、專業度,認證的實驗室會定期考核,例如發給實驗室未知樣品,要求檢測裡面是否含某種物質、含量多少,是判斷專業度的重要依據,但不是唯一標準,「陳良宇的實驗室沒認證就算了,至少要像樣。」
商周發表11行聲明,向造成社會紛擾致歉
商周則在晚間發表11行聲明〈我們的反省與使命〉,其中幾行聲明指出:「追求事實,是媒體的使命。但我們報導的方式,可以再更全面。對於造成社會的紛擾,這並非我們的初衷,對此,我們深感抱歉。」
商周品牌總監林秋寶表示,這份聲明是回應各界的意見,不過檢驗方法是ok的,陳老師非常有信心;但當記者詢問商周是否過度解讀此份報告,林秋寶回應,已將資料全數交給衛福部,他們會再去判讀。
針對昨天酪農協會開記者,揚言提告,林秋寶則說尚未收到酪農協會通知,會再和他們溝通。
不過商周用超過11頁篇幅報導牛奶含禁藥,卻只用11行聲明道歉,酪農協會理事長洪長進表示,尚未看到商周聲明,但希望商周能夠承認自己的報導有偏頗, 「如果商周釋出善意,我們也不必要去傷害別人,道理越辯越明,社會已經很亂了,我們不要成為亂源。」他說,酪農協會已在今天下午寄出存證信函,等待商周回覆再看後續處理。
牛奶案似乎已被定案了,證據不足,然真的如此嗎?還是又被農委會搓掉了?為何身為消基會的陳教授,在沒看到任何證據時,就一口咬定是檢驗有問題?衛福部找專家開了一晚的會,只在能否推斷有雌激素避孕藥,而忽略掉代謝物可能是真,然推斷錯誤之可能性。
學過農藥代謝都知,四氯苯醌也可能是五氯酚的代謝物,可能非原銘傳陳老師所推斷的避孕藥,然五氯酚因其可能致癌而被禁用,當然這也需證實。這只是個例子,然衛福部的專家們完成沒討論,真是專家嗎?應是乳品代言會議吧。而衛福部也只想在食安會議前把案子結束,跟本無意追蹤,慘啊!政府態度不積極,叫人民如何安心?
牛奶真的安全嗎?永遠沒答案,商周,您敢追嗎?
有人說,商周應把資料給政府,然後讓政府追蹤,現在,政府知道了,又如何?公然吃案啊!
消基會?上下游?也不見了,碰上農民及綠色執政縣市的大廠,統一,就轉彎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