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菜自己移動 宜蘭小學生發明便利切菜器

下廚經驗也能成為小學生發明的靈感來源!宜蘭縣學進國小四年級的楊宜蓁、陳芊毓發明「輕鬆方便切菜器」,讓小孩、肢障人士切菜更便利,獲得今年宜蘭縣青少年發明展的社會貢獻獎首獎。兩名小學生的指導老師陳榮政與簡淑媛表示,從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出發,就是創意發明的來源,近期他們將參加台灣區的選拔,若入選將代表臺灣參加明年二月的世界青少年發明展。

發明讓菜自己移動的切菜器

10384203_1000570733292030_6285289836304711807_n
陳芊毓(前)與楊宜蓁(後)因為下廚經驗而開始思考怎麼讓切菜更便利。 提供/陳榮政

學進國小教師陳榮政帶領學生參與發明展多年,他認為發明並不是資優生的專利,對生活周遭的觀察力才是發明的重要來源,因此他先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有沒有什麼不方便的地方,或是有什麼需求是市面上的產品沒法滿足的」。

「我常在廚房和奶奶一起準備晚餐,看見奶奶在切菜時,一手將菜不斷的往前移 動,一手將刀快速的上下移動,總覺得刀要切到她的手,雖然奶奶很有經驗,但 偶而也會有意外發生。」

宜蘭縣學進國小四年級的楊宜蓁說,這讓她聯想到有沒有可能發明方便又安全的切菜器,讓小孩和肢障人士都能安全地切菜。

宜蘭縣學進國小四年級陳芊毓也說,她幫忙媽媽切菜時,發現「切菜真的是一種挑戰」,因此有了「能不能讓菜自己移動」的想法。這些根據下廚經驗的發想,都來自於指導教師陳榮政的逐步引導。

運用彈簧、軌道等機制 單手就能切菜

10675524_1000569566625480_8874737052280615189_n
宜蘭縣學進國小四年級的楊宜蓁、陳芊毓發明「輕鬆方便切菜器」的設計草圖 提供/陳榮政

在陳榮政的引導下,兩個小女生模擬原子筆的彈簧功能,先畫草圖,再用厚紙板試做模型,最終發明了「輕鬆方便切菜器」。陳榮政解釋,便利切菜器就像是「沒有電力的輸送帶」,運用切菜器下方的鋸齒狀,只要重複切菜的動作,就能讓小砧板逐次移動,讓菜被切出固定大小的形狀。

楊宜蓁、陳芊毓兩個小女生則說,當菜刀往下切菜時,會順勢壓下裝置,讓小砧板順著切菜器設計的軌道橫向移動,食材就會自動移到切菜孔下,菜刀就可以再次往下切。在發明展的解說現場,評審也好奇地彎下腰,驚嘆這項發明的巧思,最終這項發明獲得了宜蘭縣青少年發明展國小組的社會貢獻獎首獎。

10401460_1000568979958872_8744079868694749534_n
輕鬆方便切菜器的小模型,從上方施加力量後,小砧板就會從左往右慢慢移動。 提供/陳榮政

觀察、動手做 解決日常生活的需求

陳榮政說,兩個小女生發明的便利切菜器,雖然還沒有成熟到能商品化的階段,但重要的是從日常生活的觀察中,實際從事發明到動手做的過程,「很多教育理念都強調動手做,但是我們的教育體系還是教太多理論了,認為小孩長大自然就會用,但是長大之後還是不會,因為那些理論只是考試的時候才派上用場。」

陳榮政強調,他帶學生參與發明展的出發點就是觀察,「關懷我們周邊的人,這跟我們整個社會的發展也有關係。」他前幾年帶學生參加世界發明展時,發現東南亞國家的中小學生的發明作品,有許多跟農漁業有關,例如發明類似燕尾夾的作品,能夠快速剝蝦殼,「能夠實際解決人們的需求,這類發明都是跟日常生活最密切相關的。」

10805703_1000572579958512_9105744842941560459_n
兩個小女生示範便利切菜器的用法 提供/陳榮政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