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風暴影響 青梅保價收購僅去年一成 梅農憂價崩

為了保障青梅收購價,農委會8年前推出「廠農合作」,以一公斤9~11元保價收購青梅,不過今年市場需求減少,加工廠開出的收購量僅去年十分之一,為免市場崩盤,農委會祭出停採措施,每公頃補助1.4萬元,希望農民不要貿然採果,打壞市場行情;不過有農民認為,之前盤商都是以政府收購價為標準下修,現在廠農合作幾乎取消,農民只能任盤商喊價。

食安風暴影響,梅子保價收購量僅十分之一

清明節後進入青梅採收季,來到高雄桃源、那瑪夏,會看見許多農民拿著長長的竹竿打梅樹,讓梅子自然落下,又稱「竿採梅」,不過早期這些等了一季的心血,每公斤只能換5、6元,連成本都不夠,直到2008年,農委會和台灣區蜜餞工業同業公會合作,推出「廠農合作」政策,補貼加工廠每公斤運費2元,加工廠以9~12元(不含運費2元)收購青梅,近年價格才穩定在8.4~10.6元。

然而,今年「產農合作」的數量僅350噸,是去年的十分之一,市場面臨崩盤,農糧署實施1000公頃竿採梅園停採措施,每公頃補助1.4萬,若結果率不到三成,或有採收痕跡,則不予補助,目前申請面積已超過500公頃,詳細結果仍在統計。

農糧署運銷加工組副組長饒美菊表示,去年梅子盛產,蜜餞廠商超收,加上食安風暴影響,蜜餞消費量下滑,出口也受影響,去年收的梅子都還囤在工廠,僅3家廠商提出收購需求;此外,高雄甲仙、桃源都是粗放式管理、竿採梅,梅子個頭小,就算採了讓中盤商收,價格還是不敷成本,在供過於求的情況下,停採比較不會打亂市場行情。

台灣區蜜餞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莊福松也證實,去年業者收得多,市場需求量又下降,且有些收購的梅子個頭小,比較難賣,醃漬池裡還有很多梅子,今年「廠農合作」收購的農會,從去年8個減為2個,分別是南投仁愛農會和高雄六龜農會。

青梅過剩,盤商恐壓價

台灣梅子主要分佈在南投縣及高雄市,根據2013年的農業統計年報,南投梅子面積達1398公頃,高雄則有1118公頃,其中高雄又以原住民部落桃源、那瑪夏最多,由甲仙農會收購,去年「廠農合作」1500噸,今年完全取消,對農民造成莫大衝擊。

高雄那瑪夏區代表李惠民說,1.4萬元的補貼和之前「產農合作」的收益差很多,可是農民也沒辦法,但他質疑,這次收購量減少,是因加工廠刻意壓價。

他解釋,以往盤商都會以政府訂的收購價為基本門檻,一路下調,每公斤從8元、7元、6元往下喊,「一台車載2萬斤,若比政府收購價低1元,就賺2萬元了。」產農合作是農委會請業者收購,但業者若講好都不收,農委會也沒辦法,只好再加碼補助業者,或給更低的價格。

甲仙農會農事指導員陳仁勇也坦承,今年轄內共1千4百多公頃梅子,每公頃約產出5、6噸,今年完全沒有廠農合作,青梅價格會變差,目前已有232個農民,426公頃申請停採補助,目前農會大約收購2、300噸有機梅子,沒打算再增加,但會辦促銷、梅子DIY活動。

農政單位籲轉型

對於業者反映竿採梅和高雄梅子顆粒比較小,不好加工,李惠民說,先前農委會來說明停採政策時,從未聽過他們這麼說,也沒聽政府說要輔導,若因個頭小而不收,一開始就該反映給農民知道,「可以跟我們說多大粒才收、是否用手採,我們會認真努力做,」希望政府能研究如何輔導產業,照顧農民。

饒美菊計算,今年梅子減產2到3成,每公頃大約收穫4、5噸,補貼1.4萬,平均下來每公斤約3元,且農民不用再費工照顧,按過往經驗應可彌補成本,「需求量減少是大環境趨勢,農民也要一起思考如何轉型。」

他說,各地方政府可以自行加碼補貼,但行銷比補貼更好,已有不少縣市思考如何推廣梅子產品,今年是個契機,農委會第一年雖以補貼停採為主,但之後會輔導農民轉手採、有機栽培,朝量少質精、高單價的產品邁進。

延伸閱讀:傳統蜜餞式微 天然梅產品逆勢崛起 農政單位呼籲轉型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