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授粉 花東農村結果

陽光灑進大稻埕百年藥房,窗台壓克力板上的山蘇,隨著光線流轉,時而墨綠時而青翠,仿佛從2D平面活了起來,重現它在田裡的一天。這是藝術家蘇伊涵到花蓮瑞穗跟著農民採山蘇、火龍果時,觀察陽光穿透枝葉間而逬出的靈感。

花蓮子弟彭昱融返鄉創立農產平台「花東菜市集」後,深感農村人口外移、產業衰退、大街充斥陸客喜愛的紅珊瑚,今年夏天和花蓮縣文化局提案「藝術授粉計劃」,與設計公司「三月半」合作,把五位藝術家「丟」到農村,看見花蓮不為人知的美好;有藝術家將農民製茶、採金針的過程做成立體手帳,也有人將農民小孩的畫作設計成logo,讓農民直呼,原來我的小孩這麼厲害。作品將於今天到下週日,在大稻埕百年藥局改裝成的ASW TEA HOUSE展覽。

吉林茶園第四代彭瑋翔和藝術家馮議徹
吉林茶園第四代彭瑋翔和藝術家馮議徹(圖片提供/花東菜市集)

「授粉」連結藝術和農業

彭昱融說,藝術授粉計劃的起源來自日本,日本許多農村和台灣一樣,面臨人口老化、後繼者不足、產業衰退等困境,許多地方政府和設計師合作駐點,透過藝術眼睛,重新發現風土民情;以往台灣多半是補助做包裝,這次計劃不急著把東西商品化、做成包裝,而是讓彼此對話,「授粉」的意思便是連結藝術家和農村。

花蓮物產豐饒,許多農家習以為常的生活,在藝術家眼中都是一幅美麗的畫作。擅長「紋飾」(pattern)創作的蘇伊涵第一次到農村駐點,從早到晚跟著農民套袋、套袋、套袋,躲太陽時意外發現光影灑落枝葉縫隙,映照出閃閃發亮的果實,「那景象真的很漂亮!」

為了捕捉當時的光景,她特地用半透明的壓克力板輸出,以果園中的火龍果、美人柑、山蘇為題,設計出一系列色彩繽紛的圖紋,展覽時隨著陽光流轉,呈現出農作物的生命力。

半透明的壓克力板,陽光照耀進來讓農作物有不同觀賞角度
半透明的壓克力板,陽光照耀進來讓農作物有不同觀賞角度(攝影/林慧貞)

這是蘇伊涵第一次到農村駐點,「原本我還以為火龍果和鳳梨一樣,集中長在一個地方,沒想到是一個枝條一個枝條長!」他笑說,這次看到很多新東西,例如第一次知道百香果的花是紫色的,第一次吃到超嫩的地瓜葉,學著和農家一樣睡午覺,雖然每天不斷重複套袋,但過程超療癒,「心靈得到救贖。」

羅山大自然體驗農家二代淑萍和藝術家陳采瑩
羅山大自然體驗農家二代淑萍和藝術家陳采瑩

在瑣碎中看見農民日常

不只是藝術家改變了,許多農民也在交流過程得到新的刺激。瑪布隆農場主人柯春伎,帶著兩個孩子返鄉種黑豆,全部落就她一個40歲以下的年輕人,當25歲的藝術家倪瑞宏到農場時,率性的柯春伎沒有特別款待,煮的都是家常菜,有一次端出蝸牛野菜湯,倪瑞宏當場傻眼,頓了3秒鐘才克服恐懼吃一口,困窘的表情把當地老人家逗得哈哈大笑。

「我很喜歡嚇她啦!」柯春伎說,老人家看到年輕的新面孔都很開心,透過藝術家的牽線,也認識了更多不同領域的人,小孩子可以學不同的東西。她又是半開玩笑地說:「以後我的女兒美術、英文都有著落了。」

倪瑞宏和柯春伎經過這次結緣,成為忘年之交
倪瑞宏和柯春伎經過這次結緣,成為忘年之交

後來柯春伎和倪瑞宏成為忘年之交,平常來台北擺攤時都不忘送她青菜,先前柯春伎曾透過外面廠商設計名片,原本希望走童趣路線,沒想到出來卻很匠氣,倪瑞宏特地用她女兒手繪的「豆豆人」圖案及手寫文字,編排成瑪布隆黑豆茶的logo,肥肥的黑豆配上纖細的四肢,別有一番親切感。

但不要因為這些歡樂的事,就覺得農家生活都很有趣,其實倪瑞宏大半時間都跟著柯春伎一起打雜顧小孩,她的展覽作品,畫的是柯春伎平日「超人媽媽」的一天,5點起床叫小孩、送到學校、趕到農場、和部落的人開會、準備中晚餐、挑豆想包裝、假日到台北賣東西⋯⋯。 「現在吃東西都會覺得很得來不易,也開始注意到自己的媽媽有多辛苦了。」

瑪布隆農場的黑豆包裝是農家和藝術家攜手的結晶
瑪布隆農場的黑豆包裝是農家和藝術家攜手的結晶(攝影/林慧貞)

從外地人眼中挖掘花蓮美好

正是這些瑣碎的日常,構成了農村生活的面貌,彭昱融說,許多人會認為在花東務農很浪漫,藝術授粉計劃便是希望打破獵奇的眼光,讓大家看見農村真實的面貌, 一開始就考量藝術家和農民個性,花了很多時間配對,也會和比較前衛的藝術家多溝通。

參與授粉計劃的農家型態非常廣泛,有家庭式的部落農場,努力轉型觀光的有機果園、傳承到第四代的茶園、台灣第一個有機村等等,倒是藝術家有個共同點,大半生活都在城市,但也因此對農村事物充滿好奇,例如有人特別觀察到高寮社區的砂畫,其實述說著他們祖先在八七水災後,從嘉義竹崎遷徙到這裡的過程,「我三年來在這裡進出上百次都沒特別注意,這次最大的收穫就是看到了以往沒注意到的細微事物。」

身兼藝術家和策劃單位的三月半創辦人蘇伊涵說,進入農村最重要的事放下之前的想像,慢慢與人接觸後,再去思考如何表現作品;未來希望年年舉辦,不排除找裝置藝術家、音樂家合作。

花東菜市集創辦人彭昱融
花東菜市集創辦人彭昱融(攝影/林慧貞)

活動電子書
http://issuu.com/aswteahouse/docs/pp2015_brochure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展覽資訊
10/31-11/8
台北大稻埕 ASW TEA HOUSE 三樓
(建築為全台灣第一家西藥房古蹟,屈臣氏大藥房)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34號3樓
電話:02- 2555-9913

11/14-11/22
花蓮市區 O’rip 生活旅人 工作室 二樓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節約街27號
電話:03-833-2429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