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老屋現代糧倉 精米切肉吃美食

傳統市場攤販熱情互動,人情味滿滿,但食材來源標示不夠清楚,超市賣場生鮮蔬果貼著生產認證貼紙,食材較能溯源,但人與人的互動少,失去買菜樂趣,甫開幕的「樂埔匯農—一號糧倉店」嘗試在都市裡打造「科技糧倉」,現場有溫控現切肉品,還能精米榨油,加上小酒館與講座活動,讓嚴肅的農業議題在生活輕鬆發酵。

切肉師與客人互動
切肉師與客人互動(圖片提供/「樂埔匯農」)

老屋修復結合農食,現場分切互動

「樂埔匯農」是由立偕生活文化團隊打造,繼參與「樂埔町」老屋修復後,立偕團隊承租位於台北市同樣建造於日治時代的「一號糧倉」,這次不僅引入在地食材打造美味佳餚,更將糧倉一樓空間全數設計為「農產展售場所」,無論是生鮮蔬果、永續漁產、加工農產品都一應俱全,現場更提供精米、榨油、溫控室現切豬肉和雞肉等服務。

食材達人兼樂埔匯農顧問的徐仲舉例,當消費者想煮三杯雞,傳統市場可能只會說土雞好、放山雞好,在這裡專業分切員會更進一步說明,飼養70天和100天的桂丁土雞風味、口感有何差異,提供消費者參考,不但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同時也對農產有更深認識。

安全衛生的現切肉區
安全衛生的現切肉區(圖片提供/「樂埔匯農」)

除了肉品專業分切,樂埔匯農也強調物種多樣,光是馬鈴薯就高達5種,除了常見的克尼伯外,還有台農一號、紫洋芋等羅列其中,徐仲說,「馬鈴薯因應地域和品種會產生不同味道,但多數人卻只認得這是馬鈴薯,無法分辨其中差異,因此樂埔匯農在販售當季物產時,會嘗試將單一物產採多個品種陳列,啟發消費者好奇心。」

像馬鈴薯大致可分為粉質和蠟質兩類,克尼伯屬於粉質,吃起來口感鬆軟、適合油炸,台農一號屬於蠟質,黃色的果肉吃起來較Q,適合水煮或燉咖哩,「這就是品種的差異,對我們來說,食材安全只是基本,安全之外的地域、風土等知識,消費者有權利了解更多。」

徐仲強調,傳統超市現在都在談健康、有機等論述,但食材的安全本該是最基本的要求,他認為超市應扮演「引導人思考怎麼吃」的角色,賣場不僅是賣農產,更應該成為販售生活的地方。

樂埔匯農賣馬鈴薯,品種多達5種。
樂埔匯農賣馬鈴薯,品種多達5種(攝影/郭琇真)

逛菜市場也能參與農業政策

此外,樂埔匯農有些食材會特別挑選曾參與農會比賽得到冠軍的產品,「像今年奪得新社農會香菇大賽第一名的香菇,我們也有販售,除了販售,未來我們會把評鑑標準為何、那一屆評審委員是誰等資訊一一揭露,進一步促進消費者思考農業政策的合理化。」

徐仲解釋,樂埔匯農支持農業良好政策,同時也希望能促進討論,有些農會辦比賽會被批評過於注重外觀,有些則是過度強調滋味,當這些議題能在商業市場上展開討論,就是一件好事。

除了一樓農產品展售空間外,立偕團隊將挑高空間的一號糧倉一分為二,二樓打造西式小酒館,使用在地食材,和一樓連成一氣。在這裡可以品嘗到,飼養胡蘿蔔豬聞名的永隆牧場的豬五花,採義式作法,歷經18小時低溫烹調和高溫火烤出爐的鮮嫩豬肉捲。

未來二樓空間也會延伸成為食物講座的講堂,「我們近期更打算邀請湧升海洋創辦人徐承堉來談,怎麼挑選永續漁產。」

二樓樂埔町小酒館
二樓樂埔町小酒館(圖片提供/「樂埔匯農」)

腦中總是有著許多想法的徐仲興奮地說,我們還在計畫發起契作,契作的作物會鎖定市場上幾乎看不到的農產品種,像早年台灣的地瓜粉都是採用台農17號和31號製作,不過隨全球化貿易開展,地瓜粉清一色被進口貨取代,台農17號和31號地瓜因此消逝匿跡,目前僅被少量保種在嘉義農試所中,未來我們會募集有意讓這類產業復興的消費者,透過重籌方式,讓這些物產有機會重新在這塊土地生長。

樂埔匯農顧問徐仲。
樂埔匯農顧問徐仲(攝影/郭琇真)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