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強烈的情感連結會萌發人對土地的珍惜

我們常常在經濟發展的名號下犧牲自然環境。古代社會的人即使取之於自然,卻是抱有相當莊重的態度,懂得適當的取用,在取用後有時間讓大自然恢復生息,那些資源才可以用之不竭。相比之下,現代社會裡大多數人很不了解自身所處的這片土地,而決策者們要不是不理解,就是總低估了人的破壞力。我認為其中一個問題在於我們與土地的情感連結不足。通常人對五官親身經歷的事物才會有情感的連結,強烈的情感連結會自然萌發人的珍惜,我們的土地就不會那麼輕易怠慢了。

以往出外踏青,就是因為不了解,眼前的風景對我來說看起來差不多,就容易遺忘。而身為建築人,我們圖面上的一條線都能輕易決定一人往後五、六十年的生活品質。仔細想想若是就這樣到了社會,當負責與自然環境有關的案子時,我是不是就會輕易地做出無可挽回的決策呢?如同二戰後,國民政府接手台灣的錯誤政策就此毀了大片的樹林,有些台灣特有種動物甚至就此消失了,「閒暇時偷看雲豹一家曬太陽」已變成了神話。聽到這樣的事情,我頓時感到無比慚愧。

這趟旅程很幸運的有機會遊歷曾文溪中到下游,從大匏崙到濱海邊沿路是在google map 上難以窺探的神祕景象。即使是跟一群不認識的成大同學,也能享受旅行的愉快。當我們蹲在玉豐橋附近的溪畔,雙手浸入沁涼的溪水時,再嚴肅的人都自然流露出笑容,人與人之間陌生所生的芥蒂輕柔地就被化解了。我想那一刻起,我所見的風景不再是稀鬆尋常,它們將深植入記憶裡,變得很有溫度。

後記:
隨此心得附上一些所拍的照片,從相片裡也可以感受到當下的氛圍。
BY小筠同學


更多文章請見「曾文溪流域共學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zengwenexpl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