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緊繃衝突 無信任基礎 日核災食品公聽會喊卡

日本核災食品叩關,日前在新北市新店舉辦的「日本核災後食品風險危害評估管理及茨城、櫪木、千葉、群馬食品開放與否公聽會」討論情況混亂,會場外聚集數百名抗議人士,會場內也吵成一團,直到主持人朱增宏將「公聽會」改為「座談會」才得以進行討論。

接連幾場公聽會議程不斷被干擾、群眾討論難以聚焦、現場對立、衝突不斷,協辦公聽會的公民參與小組今(29)日召開記者會,表示若再依照目前模式進行,未來兩場座談會將可能面臨同樣動員狀況、失去討論空間,無法達到有效溝通目的,因此沈痛建議政府,停辦1/2、1/8兩場座談會。

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表示,行政院內的檢討結果與公民參與小組想法不謀而合,「因此我們採納公參小組建議,停辦後續兩場公聽會。」

公參小組:緊繃政治動員社會衝突,難以聚焦討論

「公參小組開這樣的記者會很迫不得已,但我們仍要呼籲政府暫停座談會。」公民參與小組成員呂家華語帶哽咽地表示,原先規劃的討論形式低估了緊繃政治動員下的社會衝突,仍沿用公聽會方式舉辦,造成各方難以充分表達意見、聚焦討論。

呂家華表示,過去政府多是以維持既有政策方向、行禮如儀走完程序的方式與民間進行政策對話,「能理解這樣的干擾是源於長期不信任。」社會長時間的不信任、焦慮直接在這幾場公聽會爆發,當然也反映民眾對台日談判內容的質疑、及對食安把關能力的不信任。

「群眾對緊張政治局勢的不信任,會壓縮討論空間。」呂家華表示;對此,朱增宏也坦言,又感受到後續兩場公聽會群眾動員的壓力,有點擔心,因此才希望政府停辦公聽會。

公民參與小組成員施佳良也指出,觀察先前公聽會狀況,看到了一些困境,「有人想要溝通,但卻不會到這個場域溝通。」比方說可能有日本食品進口商想了解、討論這件事,但可能不願意進到公聽會、捲入紛爭,這就排擠了「願意溝通的人」。

朱增宏坦言,又感受到後續兩場公聽會群眾動員的壓力,有點擔心,因此才希望政府停辦公聽會(攝影_賴郁薇)
朱增宏坦言,又感受到後續兩場公聽會群眾動員的壓力,有點擔心,因此才希望政府停辦公聽會(攝影_賴郁薇)

公民參與機制應在政策形成前,提升溝通效率

「雖然建議停辦後續兩場,但還是期待未來有更多的公共議題溝通、討論。」公民參與小組杜文苓也建議,應該思考、設計更多元的公共討論模式,「擴大公共參與不只有公聽會模式。」可透過公正第三方協助運作,運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焦點團體討論、公民審議會議等方式,持續與社會對話。

朱增宏也建議政府,在未來處理公共議題時,應該在政策形成前就納入公民參與機制,而不要到最後才來溝通,「這樣也能提升溝通的效率。」

盤點公聽會運作時遇到的困境後,公民參與小組已說服行政院食安辦透過線上網路直播、即時文字播報每場公聽會;也把「科學與技術議題相關爭點交流座談會」獨立拉出,由公民參與小組協助主持,聚焦討論專業問題。

經彙整,公民參與小組將爭點分成六大項:強化管理的規劃、完整的風險評估報告、對赴日檢測更進一步規劃評估、從本土風險視角檢視日本17縣的監測原始資料、快篩與分級的規劃執行、邊境查驗與檢驗SOP。

「這幾場公聽會下來,至少我們整理了一些爭點,也抓到政府的漏洞了。」施佳良表示,在討論過程中發現政府缺乏缺乏整體風險評估規劃,「政府在會後已承諾會執行、規劃快篩與分級管理。」

公民參與小組沈痛建議政府,停辦1_2、1_8兩場座談會(攝影_賴郁薇)
公民參與小組沈痛建議政府,停辦1_2、1_8兩場座談會(攝影_賴郁薇)

公參小組:政府對「如何對話」與「跨部會溝通」很陌生

公民參與小組迫於無奈,建議政府停辦後續兩場公聽會,施佳良坦言,前端花了很長時間跟政府磨合,「因為說實在話,可以感覺政府對於『該怎麼對話』、『怎麼跨部會溝通』很陌生。」

呂家華也指出,未來類似的爭議議題還會出現,「不只是日本整體食品輸台管制,未來可能還有如美豬、基改等食品管制風險議題的挑戰。」政府若繼續用專斷單向的決策模式、粗糙的溝通方式,將無助於問題的解決,而使爭議越演越烈。

「確實,目前的結果離民間期待、降低社會衝突的目標,仍有相當大的距離。」公民參與小組坦言,但仍持續呼籲政府採用多元參與模式、實質回應民眾,「實問實答、釐清爭點才是重點。」

針對公民參與小組所提出的建議,行政院也在稍後行政院院會後記者會回應,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表示,行政院內的檢討結果與公民參與小組想法不謀而合,「因此我們採納公參小組建議,停辦後續兩場公聽會。」

但難道停辦就停止對話嗎?徐國勇表示,後續會繼續跟公民參與小組磋商,討論該怎麼溝通、怎麼對話。

延伸閱讀:國民黨質疑程序 公民團體掀政府隱藏資訊 日核災食品公聽會宣布「無效」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News&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