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紅標土雞啟示錄 高密度飼養外的另類選擇

每到冬季,禽流感病毒往往伺機而動,不僅讓農民憂心忡忡,一般民眾更是提心吊膽,深怕哪天病毒變種成人類剋星,即便政府祭出禁運禁宰作為應變措施,並配合非開放式禽舍和消毒來隔絕外來病毒,仍有不少聲音呼籲主管機關,無論是站在防疫或動物福利角度,都應設立更完整的畜牧政策,試著降低飼養密度和畜牧場的集中,才能從根本解決病灶,並為畜牧產業開闢另一條康莊大道。

農委會:全台八成蛋雞八成活在格子籠 歐盟已禁止

根據農委會統計,家禽業產值約佔整體畜牧產業的一半,其中白肉雞一年生產兩億隻、土雞是一億一千萬隻,蛋雞則是三千多萬隻左右,然而其中到底有多少是屬於較高密度的飼養模式?

先就台灣的蛋雞產業來看,就農委會調查,全台約有八成以上還是採用傳統的格子籠飼養,生長面積僅有約0.045平方公尺外(小於一張A4紙),而歐盟早已在2012年就廢止不人道的格子籠飼養,除了明定市售雞蛋必須明確標示屬於哪種飼養系統外,也規定雞隻在室內時,每平方公尺不得養超過九隻雞,等於一隻雞享有約0.1平方公尺的生活空間,幾乎是台灣的兩倍多。

2-3
格子籠的飼養空間窄小,每籠內關了2~4隻雞,十分擁擠,母雞無法展翅梳理羽翼、連伸長脖子都很困難。母雞被迫踩在自己的糞便、羽毛上(圖片來源/動社)

白肉雞:每坪要擠50隻,一隻雞分到一張A4紙

白肉雞部分,在嘉義以高密度、密閉式禽舍飼養白肉雞的蔡姓雞農,也強調他們最理想的養殖密度,是每坪地養50隻雞,換算下來約莫為每隻雞享有0.066平方公尺(約等於一張A4紙),其實與格子籠飼養的蛋雞密度相差無幾。

為何訂下上述的養殖標準?蔡姓雞農直說是成本考量,因為替國內大廠卜蜂代養,一隻雞的利潤本來就不高,還得扣掉廠房成本、加溫燃油費用和大把飼料費,養殖數量不夠就沒有辦法生活。

農委會畜牧處牧場管理科科長林瑞蓬解釋,其實台灣並沒有規範飼養密度達到多少才算「高」,畢竟業者還是得考量到禽舍的興建成本,所謂的高密度也都是比較而來的結果。

DSCF6879
白肉雞每坪飼養50隻,每隻雞分配到的空間僅有一張A4紙(攝影/孔德廉)

雞農:雞多到踩死雞 健康只能靠藥物控制

彰化一名不願意具名的雞農說,他從小看著家禽業發展,從以前雞可以在雞舍裡頭自由走來走去,到現在雞多到踩死雞的情形頻頻發生,或許就是最明顯的改變。

而雞隻越養越多,則可能是因為外來文化興起,導致大家飲食習慣改變,肉類食用需求越來越高,在近年整個產業幾乎被大廠垂直整合後,雞的毛利也縮水,平均一隻白肉雞只賺幾塊錢,土雞也半斤八兩,大家自然越養越多,才有辦法賺錢。

該名雞農也說,為了讓高密度飼養的肉雞在短短三十幾天生長期中減少折損,達到育成率標準,就必須用抗生素控制雞的健康,譬如高密度飼養下,會產生很多雞屎,糞便裡阿摩尼亞的量一高,臭味也隨之升高,在通風沒辦法做到更高規格的情況下,就只能常態性的對雞的支氣管施以藥劑治療。

「這就好像一個班級裡有兩百個學生,卻只有一個老師一樣」,他悲觀地指出,這樣的「師生比」,當然很難把每個學生都顧得好好的,再加上大家都不談品質 只談重量,養殖數量當然越多越好,除非像許多有機蔬菜一樣能創造市場需求,否則集約化的飼養很難一時半刻就做出改變。

高密度飼養 影響禽流感病毒傳播

根據農業科技研究院動物科學所所做的估算,在地狹人稠的台灣裡頭, 平均3407隻家禽才享有一平方公里的土地,相較於歐洲是每平方公里47隻、澳洲是每平方公里10隻,土地面積狹小就是台灣養殖集約化裡先天的隱疾。

集約化養殖除了大幅提高用藥的可能性外,在禽流感的防疫上又會造成何種影響?曾經處理SARS、伊波拉與禽流感等疫情的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何美鄉指出,飼養密度分為禽場跟禽場間的距離和場內的飼養程度,其實不只台灣,世界各國的飼養趨勢都是越來越集中,而這對於禽流感的傳播勢必會造成影響。

像現在各禽場距離近,病毒就容易傳播,而密集飼養的禽場內,一次感染就幾千幾百隻全數撲殺,在沒有具體調查的情況下,病毒極有可能就在密集的飼養場中進行基因重組,變成更難防範的新型病毒,若想要改變,何美鄉則認為必須由政府訂定規則,一點一點著手改善,才有辦法讓病毒的影響降到最低。

養雞重質不重量 法國紅標土雞的啟示

不過密集養殖又稱為經濟養殖,就是透過擴大數量來取得利潤,養雞重質不重量,可能嗎?土雞育種專家、前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教授李淵百說:「可能」。

他舉法國的「紅標土雞(Label Rouge)」為例,這個高品質的「土雞階層」是由法國民間業者所推動的認證制度,並由國家管理,從品種選定、飼養方式、屠宰地點到販售前的存放都有相當程度的專業規範,一定程度取代了大量快速飼養的白肉雞,成為全民及世界公認的品牌,法國更還有特殊產地雞(AOC)有機雞(Organic)和認證雞(Certified),各自代表不同等級的新鮮肉雞。

李淵百就紅標土雞做出解釋,他表示紅標認證是規範業者要選特定品種的雞隻進行養殖,且至少要養81天、體重2.1公斤以上才能上市販售。

在飼養密度部分,該認證規範一個農場只能有四棟雞舍,一棟雞舍最多飼養4400隻,每隻雞在雞舍裡頭可擁有約0.1平方公尺的生存空間,並強調配有無圍籬的放牧場,每隻雞最少可享有2平方公尺以上的運動空間;至於利潤更是不用擔心,因為該認證普遍受到法國民眾認可接受,高品質的雞也就能賣得好價錢,而這樣的高品質飼養方式,利潤絕對比規模化養殖來得高。

YouTube video

李淵百說明,紅標土雞的屠宰方式也與台灣不同,我國在屠體殺好後會浸水保持肉體平滑、冷凍存放;法國則是選擇讓屠體吹冷氣,即便肉的表層因為吹風而變得皺巴巴,但在不冷凍只冷藏的情況下,不但可以存放兩個禮拜,還不會因為解凍而破壞了肌肉組織,能讓雞有比較好的口感。

「法國人愛吃、懂吃,台灣也毫不遜色」,李淵百強調,其實台灣有很多特色的土雞,也同樣是美食天堂,條件跟法國比不會差太多,其實可以考慮朝這個方向來經營,若從種雞場、飼料廠、飼養場到屠宰銷售,都能遵循這樣的體制,其實就可以把整體收益拉高,民眾也能吃得健康,不僅不用再被集約化的模式所束縛,也能用更人道的方式來養雞。

廖震元:推動每隻蛋雞至少有0.075平方公尺

家禽飼養有三十年以上研究經驗的台灣農業標準學會秘書長廖震元表示,提議降低飼養密度,其實還是與動物福利較為相關,也因此才會在台推動「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希望讓每隻蛋雞無論何種飼養方式,都至少能有0.075平方公尺以上的生存面積。

不過他也指出,正常密度的飼養是維持家禽健康的條件之一,密度高就會容易導致禽場不通風,讓家禽的免疫力降低,同時加速病毒傳染,因此業者必須在利潤、消費市場和動物福利之間取得平衡點。

棲架站的越高的雞,代表地位越高。
拆掉格子籠後的蛋雞可以自由活動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News&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