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農業是碳排放大戶,改變飲食習慣,搶救發燒的地球

「喔,我忘了領帶。」舞台上的歐巴馬以自我調侃作為開場白。西裝外套,淺色襯衫敞開兩顆釦子,輕鬆不失莊重的衣著標示著身分的轉變,雖少了美國總統的繁文縟節,但走入民間的歐巴馬仍是多方期待的領袖。

卸任後首次出國訪問,歐巴馬來到米蘭,在「種子與晶片」(Seeds&Chips)的全球食物創新高峰會上,對著三千多位聽眾暢談氣候變遷對糧食安全的威脅,科技可能解決問題也會製造問題,而移民潮與恐怖主義都是與之環環相扣的全球議題。

1─1360
歐巴馬在米蘭的全球食物創新高峰會上演講(攝影/鄭傑憶)

卸任新目標:培養下一代領導人,繼續改變世界

回首白宮的八年生活,歐巴馬認為總統就像活在泡泡中,身為民主國家的領袖,卻沒有行動的自由,不管到哪都有安全疑慮。如今走出總統泡泡,「但我落入自拍的牢籠,每走兩步就有人要跟我拍照。」衣冠楚楚的義大利企業家,聽完演講後也不能免俗,排起隊來等著和歐巴馬合照。

由朝到野後,五十五歲的歐巴馬沒有閒著,四處聆聽意見,而印象最深的是,「有那麼多才華洋溢、充滿活力的年輕人想要改變世界,但沒人傾聽他們。我接下來的任務,是發起串連全球活動者的網絡,培養下一代的領導人。」

喊著「改變」、「我們可以」的口號進入白宮,歐巴馬任內的「改變」正慢慢被拆解,讓他最在意的是,繼任者川普打算退出對抗氣候變遷的巴黎協議(Paris Cop21)。

2015年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上,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克服歧見,在巴黎推出新的協議,允諾遏止全球氣溫上升,在歐巴馬的努力下,美國和中國兩大排放國都加入這項協議。「要做的還很多,這個協議只是個架構,當時沒有訂下規範。」

照片二
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在巴黎舉行(攝影/鄭傑憶)

地球正在發燒中,只是不知道燒了幾度

然而,川普甚至不承認有氣候變遷,指稱這是中國讓美國製造業失去競爭力的詭計。

「氣候變暖是事實,還有爭議的是氣溫究竟上升了幾度。大國如美國、中國和歐盟需要做出示範。馬丁路德說,永不言太遲。可是在氣候變遷上,如果我們還不行動,那就太遲了。」

少了當年競選演說的慷慨激昂,重回平民身分的歐巴馬用字遣詞謹慎,沒有明指川普,但字字句句顯然都不認同新總統的作為。

身為領導人,歐巴馬還是要捎來一點希望。「許多公部門、科學界和企業都投入了減少碳排放的創新。即使聯邦政府在對抗氣候變遷有所退卻,地方政府像是加州仍維持減少碳排放的法律,也許進展有些慢,但美國已經邁向正確的方向。」

農業是碳排放大戶,改變飲食習慣為地球降溫

能源業與交通業逐漸受到規範,但許多人忽視了,農畜牧業是氣候變遷的二號殺手。

凱斯(Sam Kass)是歐巴馬在白宮的私人廚師,兩人對談時,歐巴馬說:「問題在於,人們比較容易理解工業污染。然而,除非農夫告訴你,他們是怎麼工作的,否則人們很難知道農業所造成的污染。」世界銀行預測,若不改變生產模式,到了2050年農業可能佔全球碳排放的六成到七成。

聯合國指出,以二氧化碳計算,全球的溫室氣體有18%來自畜牧業,牲畜的糞便則造成大量的一氧化二氮。「吃是種享受。我不是素食者,但尊重他們。要大家不吃肉是沒有用的,不過可以告訴大家,吃肉但不要吃上一大塊。」

農業影響氣候變遷,氣候變遷也影響農業,一些國家的糧食生產不足,造成人民出逃。「移民潮不只是因為逃離戰爭,也因為飢餓。」歐巴馬說。

他認為,「教育」是減少農業碳排放的不二法門,向消費者和生產者傳授更多的資訊與知識,賦予行動的力量,而不是用法令強制規定。「食物和情感連結有關,尤其是在義大利。來演講前,我去看達文西的『最後晚餐』,食物在宗教、藝術一直是很重要的,食物是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們要面對的最重要問題。」透過每天的吃,進行改變。

照片三 (1)
演講後,歐巴馬與廚師凱斯對談(攝影/鄭傑憶)

富裕的美國卻嚴重飲食失調

吃會影響環境,更與健康息息相關。身為全球強權,富裕的美國卻是嚴重飲食失調,全國有近三千萬人罹患糖尿病,其中包括許多的孩童。「正確的飲食和健康攸關,而美國甚至沒有全民健保。如果省下大筆的醫藥費,可以投資在其他地方。」川普也打算翻轉歐巴馬任內推動的健保制度。

前總統夫人蜜雪兒和凱斯致力於改變孩童飲食,發起「一起動」(Let’s move)要孩子們多運動。歐巴馬指出,「關鍵在於,蜜雪兒知道問題出在家長身上,許多家長抱怨,沒有時間也不擅長烹調。讓家長積極參與,畢竟媽媽們在意給孩子吃什麼。」

儘管美國人正逐步矯正飲食失調,認識到當前農業模式的不可持續性,但仍舊浪費太多食物。歐巴馬也承認:「農業群體在許多國家的政治上是很強勢的,尤其在美國,共和、民主兩黨經常一起保護食品業者,整個體系如此不均衡,以致於很難形成理性的政治機制。」

照片四 (1)
「產地到餐桌」,美國人逐漸意識到飲食與農業問題(攝影/鄭傑憶)

科技往資本密集發展,自動化技術加劇不平等

大農模式的缺陷,歐巴馬點到為止,肯定科技對農業、糧食安全以及減少碳排放的貢獻。至於經常讓大西洋兩岸爭得面紅耳赤的基改技術,他也只是指出,需要更明智的對話,而不是一刀兩斷的截然對立。

讓他更擔憂的副作用是,突飛猛進的科技加劇社會的不平等。「在總統任內,我最大的掙扎是如何讓政策趕上網路等科技的速度。」以無人駕駛車為例,技術已經成熟,但問題在於建立安全上路的體系。此外,美國有三、四百萬人靠開車維生。更便利、更有效率的科技,讓一些人被遠遠拋在趨勢之後,感覺被遺棄。

歐巴馬指出:「科技在許多產業往資本密集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越來越少。一些中東或南亞國家的年輕人,因為失業而激進化或是成為恐怖分子。」

透過精密農業與共享經濟,田野與餐桌的資訊也匯入大數據

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承包商的前雇員史諾登(Edward Snowden)在2013年揭發政府「海撈」數據後,人們關心起網路隱私議題。數據庫是21世紀的金礦,臉書和谷歌等科技巨擘記錄著用戶網路上的一舉一動

偵測器、無人機和衛星正在推動著精密農業,精準記錄氣候變化,規劃播種、施肥與施藥,觀察牲畜的所有活動;所謂的共享經濟則有智慧型手機和社交媒體推波助瀾。在精密農業與共享經濟的名義下,田野與餐桌的資訊也一點一滴匯入大數據的洪流中。

科技解決問題,也帶來問題。「我們必須讓使用者知道,數據是他們的財產,必須知道數據是如何被處理,可是許多公司並不會告知用戶,這將是未來的關鍵議題。」歐巴馬表示。

在將近兩小時的演講以及與廚師凱斯的對話中,歐巴馬觸及許多超越國界的核心議題,卸下美國總統職銜,儼然醞釀著當全球精神領袖。

問題是,歐巴馬在朝時無法實現的「改變」,在野後可能透過累積、串連全球的私人、社會力量實現嗎?但願台下許多繳了850歐元的「貴賓」,聽完演講後,心中有答案。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