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走一趟日本地方創生現場吧!

總務省移住交流情報花園,分門別類擺放各都道府縣的移居宣傳資料。攝影 / 邱劍英

最近一年,「地方創生」這四個字,成為台灣顯學之一,連行政院長賴清德都在日前宣布,2019年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從日本飄洋過台的「地方創生」,到底是什麼?

日本於2014年通過〈地方創生法案〉及相關法令,2015年正式展開地方創生,許多人多半解讀成日本為了振興衰退的地方,所祭出的活化政策,嚴格來講只對了一半。

正式名稱為「城鎮.人.就業創生」的地方創生總合戰略,真正目的是要改善人口減少的現狀,在2060年維持一億人口、確保1.5%~2%的GDP。至於具體的策略是什麼呢?點開創生本部的網站,就會得到答案:「取回地方持續成長的活力」。

新聞小辭典:什麼是「地方」?據日本國土交通省的定義,「地方」為三大都市圈之外的地區。三大都市圈為首都圈(東京、神奈川、千葉、埼玉等週邊縣市)、中京圈(以名古屋為首,加上周邊市町村)、關西圈(以大阪市、堺市、神戶市為首加上周邊市町村),其他地區統稱「地方圈」。

地方創生重點之一:回復地方活力

戰後一度達到4.32的合計特殊出生率(每名女性生涯產子數),此後逐年減少,在2005年跌至最低點的1.26,即便去年回升至1.46,但仍在低點徘徊──要維持人口總數,得提升至2.07才行。

即便2003年日本便已制定了〈少子化社會對策基本法〉,祭出各種政策,但出生率未見改善。促成政府制定地方創生計畫的「地方消滅論」中,直指日本人口減少的主因,在於東京過度集中、造成城鄉發展的極端失衡。東京及其鄰近市町已然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圈,推測有3784萬人居住於此,超過全日本四分之一人口。

東京宛如「人口黑洞」、吸納來自各道府縣的年輕人,但出生率卻是全國最低,去年僅1.24。與之相比,地方出生率高,如第一名的沖繩達1.96,島根、宮崎分別有1.78、1.77,因此許多專家認為,讓東京年輕人移居到出生率高的地方,是防止地方消滅、解決人口減少的捷徑。

因此創造新產業、增加就業機會、改變人口流向,以回復地方活力,就成了地方創生計畫的重點項目之一。

攝影 / 近藤悟
攝影 / 近藤悟

東京持續社會增加,地方創生路迢迢

地方創生計畫中極具指標性的項目之一,就是「抑止東京的社會增加」,讓移出、移入人口達到平衡。

但根據總務省於2017年發表的2016年人口移動報告,東京圈的人口持續21年呈現社會增加,移入比移出人口多了11萬7868人。雖然比前年少了1489人、增加幅度五年來首次減緩,但要在2020年達到平衡顯然是不可能的任務。

然而,要在這個階段斷言地方創生失敗、似乎又太早了。解決人口問題、扭轉當前結構並非短期內就能奏功,地方創生本部的官員更直白表示:「我們並未預期所有計畫都能成功,不管是成功或失敗,都是可供未來參考的重要經驗。」

前往地方創生現場──岡山,拜訪「地域振興協力隊」

《上下游》這次造訪移住熱點之一的西日本的岡山縣,這裡被稱為「晴天之國」,一年之中晴天的日子比其他縣市多,且氣候溫暖,311之後,更是成為移居的首選。記者深入地方創生現場,發現許多「過疏地區」早已走上自立道路,要為後代子孫留下可以安穩長住的家園。

新聞小辭典:什麼是「過疏地區」?一般指的是農山漁村人口大幅減少,社區的生產、生活機能、教育、醫療難以維持的地區。日本的「過疏地域自立促進特別措置法」中,將「人口減少率」與「財政力指數」當作判斷是否為過疏地區的指標,可參考這裡

日本岡山縣
日本岡山縣

位於岡山縣東北角的偏遠山村「西粟倉村」,拒絕行政區合併後走上自立之路,不僅成功達到林業的六次產業化、更以「地方創業」為號召,十年間有八家公司成立、營業額達八億日圓,更吸引超過一百位的移居者,堪稱山村異數;在美作市上山地區活動的NPO團體「英田上山棚田團」,立志要「復興8300枚梯田」,十年來吸引了許多年輕人移居,除了梯田復育,更著手六次產業化、綠色旅遊,發展出獨特論述,吸引全國注目。

國家推動制度,鼓勵移居者進入鄉村

此外高梁市、瀨戶內市、美作市等,對台灣人、甚至對日本人來說名不見經傳的過疏地方,都能看到許多年輕移居者的身影。

他們有的想開民宿、有的想讓繭居族回歸社會、有的想瞭解農村現場、有的對都市的生活方式抱有疑問,但多半都透過「地域振興協力隊」的方式進入鄉村。

「在日本,你很難貿然搬到沒有任何地緣關係的地方,協力隊是國家推動的制度,容易得到居民的信賴感,每個月14萬~16萬日圓的薪水雖然不多,但最長可領三年,對許多想到鄉下展開新事業的人來說,也可看作是一種basic income的保障。」現任瀨戶內市掛裳地區的集落諮詢員的菊地友和肯定的說。

「我一直想移居到上山,就透過協力隊制度搬來。因為有基本薪水的保障,才讓我鼓起勇氣邀請朋友一起移居。」原本是樂天高級主管、離職前手下有五十多名員工的井上寿美說。

辭去樂天主管職,移居到美作市上山地區的井上寿美和小磯香。攝影 / 近藤悟
辭去樂天主管職,移居到美作市上山地區的井上寿美和小磯香。攝影 / 近藤悟

「我其實是因為失戀了所以報名協力隊,」專門輔導繭居族回歸社會的NPO法人「山村enter plus」代表藤井裕也笑著說:「在協力隊期間發現鄉村生活有療癒人心的力量,讓很多足不出戶的繭居族重新開始人生,所以卸任後決定成立NPO,專心投入這件事。」他認為,協力隊對許多沒有特定目的、對鄉居生活有憧憬的年輕人來說是個很好的嘗試,「慢慢地就會找出適合自己、也能夠成為事業的素材。」

根據總務省的調查,協力隊隊員在卸任後的定居率高達六成,因此現在加碼提供第四年的創業補助金,期待更多人根留鄉村。

農水省地域振興隊的說明會。攝影 / 近藤悟
農水省地域振興隊的說明會。攝影 / 邱劍英

成敗尚未定論,態度值得肯定

日本的地方創生究竟會帶來什麼變化,相信台灣許多人也是等著看。

因為台灣的平均出生率比東京還低,去年僅1.07,創下全球最低紀錄,預估2025年人口將會進入負成長,屆時減少速度恐將超越日本;近七成人口集中六都的高度都市化,卻缺少全面性的政策。

台日國情不同,我們無法完全複製日本的做法,然而其正面迎戰的態度值得肯定。

正當台灣熱烈擁抱日本「地方創生」概念之際,先跟著《上下游》記者,走一趟地方創生現場吧,或許,能夠找出一些可供參考的線索也說不定。

(這趟旅行,《上下游》特別邀請了日本移居來台、全球接案的攝影師近藤悟擔任主要攝影。與台灣記者一起拜訪故鄉,是什麼感受?近藤悟的精采後記,請別錯過!


專題製作團隊

企劃編輯:上下游新聞部
採訪寫作:上下游特約記者簡嘉潁、上下游記者孔德廉
攝影:近藤悟、邱劍英、Alittle
美術編輯:蕭名宏
校閱:蔡佳珊
【本專題由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PART1

日本國土南北狹長,幅員遼闊,即使想搬到地方,到底哪裏才適合居住?為了媒合城鄉需求,日本中央、地方政府、民間NPO都提供了移居支援,包含豐富的情報與專人諮詢,官方提出「地域振興協力隊」等鼓勵移居措施,以及移居體驗旅行和試住服務,使得到地方去的熱潮持續加溫。

農水省地域振興隊的說明會。攝影 / 邱劍英

PART 1

日本國土南北狹長,幅員遼闊,即使想搬到地方,到底哪裏才適合居住?為了媒合城鄉需求,日本中央、地方政府、民間NPO都提供了移居支援,包含豐富的情報與專人諮詢,官方提出「地域振興協力隊」等鼓勵移居措施,以及移居體驗旅行和試住服務,使得到地方去的熱潮持續加溫。

因一個「想學自然農法」的衝動,2011年來到日本大分縣,2012年搬到靜岡縣,進入MOA自然農法大學校,學了兩年的自然農法後移居長野縣,在自然農法農場工作,作物栽培沒什麼長進,但長出一顆打定主意關心農業、飲食和地域風土一輩子的決心。 九月落腳東京,暫時不會再搬家了(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