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政策推行以後,許多地方政府無不祭出各種優惠吸引民眾移居,位於岡山中西部的高梁市也是其中之一。
如果要買地蓋房,政府支援最多兩百萬,租屋每個月有一萬,最多可領兩年;甚至連整修房子、設置淨化槽、修築私人道路、強化耐震都有補助。想務農的有獎勵金、想創業的有創業基金;為了鼓勵生育,小孩到十八歲看病都免費,第三子、第四子更能分別領到50萬和100萬的生育金。
由於移居牽扯到住家、工作、交通、教育等各種層面,高粱市設置了「來住高粱吧推進課」,整合相關資訊,民眾只要上網就能夠輕鬆瀏覽所有相關情報,並設置兩位「移居諮詢員」,意者可以直接找諮詢員面談。
先鋒移居者的協助是重要關鍵
前地域振興協力隊隊員、現在也是諮詢員的佐藤拓也表示:「光靠網站資訊其實還是很難想像實際生活的樣子、我們帶移居的人看房子、介紹已經移居的前輩,建立人與人、人與家的連結,是我們的工作。」
同樣是前任隊員、日本和哥斯大黎加混血的長野愛德華,瞄準高梁市的吉備國際大學有許多外國留學生,打算想辦法讓他們留下來:「留學生畢業後往往因為簽證關係必須回國,如果能夠成功讓他們找到工作、結婚、甚至創業就太好了。未來我和佐藤打算成立NPO,專門負責移居諮詢,因為不透過公部門才能長久。」
事實上,鄉下居真的大不易。在高梁市成羽町的吹屋故鄉村(吹屋ふるさと村)開民宿「eleven house」的田川壽一回憶起移居初期,仍忍不住搖頭苦笑:「一開始和太太抱著田園夢搬到高粱來,但面試了這邊十幾間公司,竟然沒一家肯雇用我,後來只好到大阪朋友介紹的公司上班,每天開車來回要四小時。」地緣關係,遠比他想像的還要重要。
新聞小辭典:什麼是「吹屋」?吹屋故鄉村指的是高梁市成羽町吹屋地區的建築群,其外觀呈現統一的赤紅色,十分有特色。在江戶末期到明治年間,居民討論後決定統一全體建物外觀,屋瓦用赤銅色的石州(今島根縣)瓦、外壁則塗上氧化鐵顏料。1974年被岡山縣府指定為故鄉村,1977年被日本文化廳指定為「重要傳統建築物群保存地區」。
這些新移民因為不同理由來到高梁市,但不約而同地表示,未來將協助更多都市移民安定下來,「要怎麼讓新的人願意待下來?其實在地居民有沒有心很重要,我們要怎麼來創造新的連結?」愛德華說。
專門支援移居的NPO「地方回歸支援中心」的代表高橋公指出:「移居人數的多寡,和地方政府的投入程度為正相關。」而政府如何帶動官民合作、先鋒移居者如何成為積極主動的中間者,更是重要關鍵。
留言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