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面鷲與里山美濃

「灰面鷲適合里山的環境。」李璟泓說,里山美濃的意象一下子鮮活起來。

李璟泓,被封為「追鷹狂人」,曾花2年時間拍攝影片《灰面鷲傳奇》,並在2009年於國家地理頻道首度播映。

9月8日這一日,李璟泓利用回杉林娘家之際特別前來黃蝶翠谷,與美濃鳥王劉孝伸、九芎林生態農夫羅元鴻、屏科大野動所翁國精老師的兩位學生…等愛好生態的夥伴一起上山,踏勘調查灰面鷲的地點,晚上並於八色鳥協會分享長年來研究灰面鷲的心得。

灰面鷲是整群一、二十隻的集體出現,也是觀辨識的要訣。

灰面鷲體重平均約400克,擁有超高的御風能力,時速約45公里,每一趟遷徙飛行超過6,000公里,繁殖地在日本,冬季則會因為天候、食物的因素向南遷徙到菲律賓這樣的地方渡冬,春季則會北返,而台灣即是一個重要的過境、停棲點。

為何說灰面鷲適合里山的環境呢?由於灰面鷲覓食喜歡開闊的環境,如果園、椰林;棲息則選擇隱密的林地,里山正是典型丘陵與平原交會的環境,美濃亦為典型的里山。而灰面鷲補食的蛇類、蜥蜴、大蝗、青蛙等小型動物,以及利用溪流補充水份,翠谷生態條件都一併俱足。

黃蝶翠谷水底坪終年流水不斷的淺山溪流環境。

李璟泓在報紙查詢到,台中鳥會與高雄鳥會曾於1984年在美濃、旗山一帶發現成群北返的灰面鷲。2010年10月,劉孝伸等人也曾於船頭看到一群南遷的灰面鷲;今年3月,鳥友鄭大俠更於美濃觀測到鷹柱的景象。因此劉孝伸特別計劃於這個月來進行夜棲地的調查;李璟泓也研判,從八卦山南遷到墾丁,或從墾丁北返到八卦山可能停棲的點應該就是美濃、六龜、杉林這一帶的山區。

灰面鷲在船頭盤旋。

李璟泓不僅利用無線電追蹤進行調查,並運用google地圖詳細標示調查與各方鳥友提供的記錄,找出了灰面鷲在台灣島的遷徙路線。更妙的是他還利用俗名、古文獻、書報進行研究,與科學儀器所做的研究比對亦相當吻合。

灰面鷲最早的一一筆記錄為1700年查慎行《得樹樓雜鈔》提及:「屠墳秋鳥」、「自海外來」等描述,研判浙江嘉興亦為其重要棲息地點;「南路鷹」的說法更來自於彰化文人陳肇興1860年《陶村詩稿》中:「南路鷹,一萬死九千」的說法。從這些文獻,以及人們給他的俗名:「清明鳥」、「掃墓鳥」、「屎鳥」、「飛烏鳥」、「三春鷂」等等,了解到灰面鷲的獵捕文化,以及與人類生活重要相關度。

美濃八色鳥協會前理事長黃淑玫說,灰面鷲在美濃耆老口中是「白露鳥」,「清明鳥」則是八色鳥。請大家注意未來這個月美濃、杉林、六龜、旗山一帶的天空,或許會望見這群可愛的朋友正在和你打招呼喔。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