鯖魚捕撈各派激戰!紅火心鯖鰺產卵漁區能否開放百噸漁船進場?漁業署:有條件同意

「鯖魚越捕越小」「鯖鰺交易價格慘跌」已不是新聞,為讓海洋休養生息、維持鯖鰺族群量,漁業署在102年制訂〈鯖鰺漁業管理辦法〉要求100公噸以上大型扒網漁船不得進入12浬作業,並將小魚最多、成長最快的六月份訂為禁漁期,不論何種噸數漁船均不得入內捕鯖魚。

三年過去,眼見鯖鰺資源量未有起色,大型扒網漁船漁民倍感生存壓力,而拋出「鯖鰺捕撈」問題,質疑現禁漁區依漁船總噸位為限制依據,「大、小鯖鰺漁船的網具有差嗎?」僅讓100公噸以下鯖鰺漁船進入紅火心鯖魚產卵漁區、排除100公噸以上鯖鰺漁船之舉不甚公平,要求漁業署應開放紅火心漁場,讓大船可在每年1月至4月底、鯖魚產卵期進入捕撈。

眼見按捺不住的大型鯖鰺漁船大動作喊話,小型漁船不由得憂心「大船、小船一起捕」可能擠壓生存空間;漁業署火速於昨(10)日召開「鯖鰺漁業管理措施調整公聽會」,各方激戰三小時,漁業署決議,仍將維持百噸以上漁船不得進入12浬作業之基本規定;至於百噸以上大型漁船能否進入紅火心捕撈鯖鰺?漁業署則強調,在本年度先與學者共同訂出一段禁漁期的條件下,同意一段時間進入作業。

這些條件包括禁漁期、漁獲體型限制、漁價限制等管理辦法另外由中央訂定管理辦法並且定期檢討調整之,另外漁業署也要求漁民確實遵守相關法規及卸漁申報,並採用VMS(船舶動態監視系統)24小時監視所有作業漁船動態,嚴懲違法漁船。對於資源量下降的白腹鯖,也要加強與鄰國的漁業合作,並要求海巡單位加強我國漁場的巡護工作。

會議激戰3小時(攝影/海龍王協會提供)
攝影/海龍王協會提供

新聞小知識:台灣海域的鯖魚有2種,白腹鯖及花腹鯖,日治時期以「一支釣」及「延繩釣」漁法為主,捕撈量有限,1977年後引進「圍網」漁獲大幅提昇,2001年後改成「扒網」操作敏捷更加高效。台灣近海鯖魚族群逐漸減少,花腹鯖最大體長從2004年的43公分,降為2013年的37公分,在環境壓力下,鯖魚被迫提早性成熟,1歲就當媽媽,近2年甚至開始捕捉到不及25公分的幼魚(零歲魚)。

研究指出,2014年起每月6月禁漁至今,花腹鯖、真鰺之性成熟體長較禁漁前略為上升。但白腹鯖性成熟體長在台日中共同圍捕壓力下,反而呈現嚴重的下降,顯示白腹鯖受到過度漁撈及環境壓力的情況未有改善。

自主管理「紅火心」?蘇澳區扒網漁船業者:農曆過年前後休漁20天

目前漁業署核准從事鯖鰺漁業之單船鯖鰺圍網、鯖鰺圍網、扒網漁業漁船共計60組,而總噸位100以上的41艘大漁船中,就有27艘為蘇澳籍漁船,顯見「鯖鰺漁業」對於蘇澳區漁民之重要;昨公聽會上,蘇澳大型鯖鰺扒網漁船業者力爭每年1月至4月底進入紅火心捕撈鯖鰺,此舉踩到新北、基隆一帶沿近海小船漁民敏感神經,憂心漁業資源、生計受影響。

公聽會中,主要癥結點在於,「紅火心」既為12浬內的鯖鰺重要產卵區,究竟應該採取「完全禁止大型漁船作業」?亦或是允許「適度開放」?「這是我們的傳統作業漁區,」臺灣鯖鰺漁業協會成員黃初芬日前接受電訪時指出,漁民也願意配合產卵期保護資源,黃初芬大嘆,12浬外就是沒有鯖魚,不應堅持12浬內不給捕魚。

蘇澳區漁會代表強調將「自主管理」紅火心海域,至於如何執行?蘇澳區漁會表示,雖說建議開放總噸位100以上的鯖鰺漁船得於每年1月1日至4月30日期間進入紅火心區域作業,「但我們也有20天的自主休漁啊,」表示若開放進來捕撈,會將農曆元月份前兩天至農曆元月18日訂為禁漁期。

蘇澳區漁會理事長蔡源龍(攝影/海龍王協會提供)

蘇澳區扒網漁民喊開放就開放?基隆小漁民喊:留一點魚給小漁船

面對蘇澳區漁會高喊「開放」,究竟未來〈鯖鰺漁業管理辦法〉會不會按蘇澳區漁會建議調整?公聽會涉及諸多討論,包括是否開放部分時間允許總噸位100以上鯖鰺漁船進入12浬作業?鯖鰺產卵場是否該劃為鯖鰺漁船禁漁區?6~12浬內海域是否均應劃設為漁船禁漁區?甚至,現行六月份禁漁期是否應配合每年一至五月份鯖鰺產卵期而重新調整或增加?

對此,基隆區漁會總幹事的陳文欽直指鯖魚越來越少的根本原因在於「沒禁產卵期」,「蛋都還沒下,魚就被抓走,當然量會逐年下降。」基隆市府也表明立場,希望漁業署「維持原案」,而為顧及小漁船生計,陳文欽也呼籲,「留一點魚給小漁船,像是烏魚、鯧魚。」基隆市府代表也盼漁政單位「聽聽小漁船的聲音」。

蘇澳區漁會總幹事陳春生(攝影/海龍王協會提供)

鯖鰺落入「越捕越小」惡性循環,如何永續管理?

年產值破三、四億的「鯖鰺漁業」為國內沿近海漁業重點,漁業署於102年祭出〈鯖鰺漁業管理辦法〉,為配合鯖鰺成長期,明確規範東北海區(北緯24度以北之海域)須在6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禁漁;且鯖鰺漁船不得於台灣本島6浬內從事漁撈作業,百噸以上的鯖鰺漁船更不得進入台灣本島12浬內作業。

上述鯖鰺漁撈作業限制行之有年,但鯖鰺族群壓力仍未見緩解,民國101年鯖鰺漁獲量尚有8萬公噸,但現卻僅能維持7萬多公噸,呈現下滑趨勢。眼見鯖鰺漁業資源未有好轉,現行〈鯖鰺漁業管理辦法〉中的休漁期是否該隨之調整、延長?

海大教授呂學榮:禁漁後花腹鯖有改善,白腹鯖性成熟體長繼續惡化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教授呂學榮指出,禁漁實施後,花腹鯖、真鰺之性成熟體長均較禁漁前略為上升。但白腹鯖性成熟體長則反而呈現嚴重的下降,顯示白腹鯖受到過度漁撈及環境壓力的情況未有改善。

對此,國立臺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榮譽教授、國立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講座教授曾萬年也補充,雖目前台灣漁業規模未有過漁現象,「但加入性過漁的疑慮。」亦即,未留足夠母魚數量,以致加入量不足,而無法期待隔年會有新的小魚加入,「現在是20%,」留20%的母魚在海裡產卵;對此,呂學榮也認為,應該要留25%~40%的產卵母魚較為恰當。

現既要討論〈鯖鰺漁業管理辦法〉要如何調整,呂學榮指出,六月份成長期禁漁措施實施以來,主要鯖鰺漁獲物的生物性指標已朝正向發展,但再生產力卻提升有限,海中的魚總量未增多,顯示能成功產下卵的魚沒有增加;故呂建議,若要進一步提漁獲的量與值,可考慮增加產卵期禁漁及訂定總容許漁獲量(TAC)兩項措施。

圖片來源/呂學榮簡報
圖片來源/呂學榮簡報

永續漁業是共同目標,漁業署坦言:應彈性調整休漁

雖說學界指出過漁、產卵母魚量不足等問題,造成鯖鰺族群壓力仍大,但蘇澳區漁會代表卻依舊堅稱,捕不到魚的根本問題在於「中國大陸漁船崛起。」

「現在如果要討論禁漁期、禁區,應該同步處理外在干擾。」海龍王愛地球協會執行長林愛龍指出,永續是共同目標,既然如此,國內不僅要一致對外,「像海巡署要驅逐彭佳嶼產卵區的中國漁船,」對內也應一致合作,此外,無論是以VMS系統確實監測漁船作業行為,抑或是在魚體變小、魚價變低時彈性休漁;而在民間在意的外在因素尚未沒解決之前,反對大型漁船進入12浬。

但林愛龍也強調,規定不是訂了就一輩子不能改,「我們要開始適應動態變化,每兩個月或一季來討論一次。」對此,漁業署副署長王正芳也深表認同,指出,鯖魚是迴游性魚類,「確實應該彈性管理,隨時討論是不是要休息,」建議成立專家小組,隨時討論這兩者變動。

禁期、禁區怎麼訂?漁業署決議:成立「鯖鰺漁業諮詢小組」

公聽會持續三小時,漁業署決議,「維持100噸以上鯖鰺漁船不得進入台灣本島12浬內作業之規定,」至於是否同意蘇澳區扒網漁船業者「開放紅火心」之建議?漁業署則表示, 將在本年度先與學者共同訂出一段禁漁期的條件下,同意一段時間進入作業。

但被問及禁漁期將怎麼訂?漁業署表示,將在每年2〜3月間之鯖鰺產卵期,擇定一定時間採行完全禁漁措施。

至於詳細禁漁期間為何?管理機制怎麼管?漁業署署長陳添壽承諾成立「鯖鰺漁業諮詢小組」進一步討論禁漁時間、相關自主性休漁措施,並研議給予指定性休漁獎勵金;另諮詢小組也將研擬TAC配額制度及漁獲透明化申報查核機制。

漁業署署長陳添壽(攝影/海龍王協會提供)

陳文欽:開放12海哩後如何管理?有沒有觀察員?

面對漁業署公聽會決議,基隆區漁會難以接受,卻也只能連番拋出質疑,「鯖鰺漁船進來,看到烏魚、白鯧、紅甘魚、白帶魚,抓不抓?捕到其他魚,算不算違規?要不要報備?有沒有觀察員?」陳文欽直指,「開放進來12浬後,或許解決了爭吵,但解決問題了嗎?」並再三強調,重點在有沒有管理、有沒有處罰。

對此,漁業署表示,就捕撈鯖鰺的巾著網漁船、鯖鰺漁船不得進入禁漁區捕撈鯖鰺以外的魚種,納入鯖鰺漁業管理辦法進行規範;另也將請海巡署針對外來非法漁船加強巡護及取締,以保護台灣經濟海域作業漁場。

延伸閱讀:

鯖魚過度捕撈,越來越小!怎麼辦?漁業署:先由業界自主管理

老天爺的懲罰?休漁三年 鯖魚仍越來越小

林愛龍/鯖魚媽二月要生寶寶,大家趕快來抓?你沒聽錯,真的有漁民想這麼做!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