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產地到餐桌:番薯的產銷過程

歲末的海風寒氣襲人,沿著北港溪望向雲嘉交界,難得晴朗的冬日暖陽逐漸升起,曖昧的光輝映著立冬時令的豐饒,清晨的水林農田,在寒風中卻十分熱鬧。

大型機械隆隆作響駛入田中,翻泥覆土,一串一串番薯從土堆中翻出,隨著機器向前,滾落田地,即便諸多步驟已由機器取代人力,仍需許多鄉村婦女幫忙分類番薯,或跪或坐,或彎著身子,數小時的曲身而耕,可謂對土地崇敬至深,眼明手快將番薯分類:上薯、中薯、小薯、格外品,以每袋五十台斤分級包裝,番薯的價格和命運也就此分門別類。

運販商:護送農產的差使

一旁的「番仔」早已坐在卡車上等候許久,準備收購番薯賣至下游,如批發市場、加工廠、行口,大多數的薯農自地自耕,個人種植面積約三公頃,由於收成量較少,缺乏議價能力,由運販商統一收購,免去尋找通路的困擾,是多數傳統農民習慣的做法。

價格根據批發市場的拍賣過程浮動,每台斤三到十幾元間變動,加上運送過程中疊加物流、清洗成本,壓縮獲利空間。在網路發達的今日,諸多青農選擇透過網路自產自銷,獨自運作電商,越過販運商與批發市場的拍賣,價格較高,利潤較豐,物流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但農民需負擔種植、採收、行銷、物流等其他工作,門檻較高。

行口:新鮮蔬果的敲門磚

凌晨三點的台北第一果菜市場早已人聲鼎沸,拍賣聲此起彼落,販運商將番薯從水林運送到台北,搬運工負責下貨,拍賣員慧眼一識,價格已大致拍板落定。此時「行口」也趕來驗貨,行口就是經營批發事業的老闆,負責競標農作物,小至路邊攤販大至量販店都向他們購買水果,由於拍賣市場內皆為現金交易,因此極為注重人際信賴關係,甚至讓行口這個職位採「世襲」制度。

競標農作物,容易應當日的情況、競標狀況而讓行口販賣的作物品質不穩定,除了競標外,許多行口在產地有固定配合的農民,沒有沒有白紙黑字合約,全憑信賴維繫著彼此的關係,有時價格劇烈起伏,行口仍會因為情意而收購,透過親載或托販運商運送,藉由農作物穩定的品質,打響自己的口碑,但不會對於農民的栽種、用藥做管理,僅僅只是挑選作物品質較佳的薯農合作,對於產量較少的自耕農相對較有保障。

小農夫,大產量

自地自耕的薯農,每人通常僅能管理約三公頃的農地,每公頃成本約一萬四千元,約能收成五至七千台斤,但市場價格卻會上下浮動,收入相對不穩定,因此水林鄉的薯農們,共同成立「保證責任雲林縣瓊埔合作農場」、「大溝果菜合作社」或是加入「水林鄉農會」,透過共產、共銷,從品質的源頭改善:健康薯苗的育種、零用藥的管控、栽種的相關農業知識傳遞,增加議價能力,以穩定、較佳的價格賣至大型餐廳、量販店,提供穩定的收入契作農民,並發展成價格固定、保存期限較長的加工品,如:薯片、冰烤番薯、番薯粉,因應生鮮番薯產量的增減,增加產品多樣性,提升附加價值。

運銷,農民的靠山

許文富教授的《農產運銷學》ㄧ書中指出:「運銷是把產品或勞務,從產地在適當的時間和適當的形式,輸送到消費地,以滿足消費者欲望的種種活動」

運銷作為農業的後援支柱,應當創造讓農人能專心專意從事生產環境,並讓普羅大眾能夠食用到如剛採收般新鮮的蔬食鮮果,將作物送至消費者手上,並使農民獲得應有的收入!

旅伴手札|林梓鈞;旅伴速寫|余欣盈;本文由 旅人食通信 授權

馬上入手旅人食通信雜誌:
?博客來:goo.gl/V7oxNp
?讀冊生活:goo.gl/PFch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