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農業政治貿易戰 01》中國宣傳大戲再度上場,貨出去等於農民賺錢嗎?

文/焦鈞(水果政治學一書作者)

前言:回首2005年的兩岸情勢,對比十多年後的今天,依舊險峻;2005年有一場石破驚天的「連胡會」,被喻為兩岸融冰,也造就了台灣水果銷往中國的熱潮;十多年過去,兩岸官方交流陷入停滯,但中共對台統戰手法更顯細膩,特別是對中下階層的農民的民心收買,沒有一日鬆懈。

無巧不巧的,新科高雄市長韓國瑜競選口號「貨出去、人進來、高雄發大財」似乎與中共習總書記的最新對台方針隔空唱和,媒體也證實,單單是福建平潭台商就開出了兩千萬的訂單,採購高雄及南台灣的農漁特產品。韓市長很聰明,深怕被冠上紅帽子,同一時間也大力推動東南亞與香港等其他國家的市場通路。但這一切的一切,只是政治人物的美麗海市蜃樓?還是真正可以落實到農民身上的利益?筆者將以系列文章專題分析,本文為首篇。

貨賣出去了?高雄就要發大財了?

這回(2019)首先啟動台灣水果(及其他農漁特產品)出口的是福建平潭台商,而不是過往的上海、北京或是廈門;但明眼人看得很清楚,這是為了要凸顯「中間流程沒有被其他不當『買辦集團』所壟斷」的一種「宣傳操作」手法。當天新聞斗大標題寫著「貨賣出去了!福建採購高雄農產品2千萬 下午高雄港直送」,高雄港停泊的台北快輪,將一車車貨櫃來自高雄的農特產品,只需九小時便可快速通關抵達平潭口岸,展開銷售。

有趣的是,同一時間高雄市政府也發布新聞,表示外貿協會於香港舉辦的台灣農特產品展,將採購高雄地區的棗子,證明了「貨已經出去」,接下來人進來、高雄就發大財了!

但,事情真的就如此簡單嗎?

華岡快輪載運高雄農產品貨櫃由高雄出發至平潭(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網站)

平潭是個甚麼概念?買家不明的借道銷售

首先我們來看看「平潭」到底是個甚麼概念。平潭島現在的正式名稱是「平潭綜合實驗區」,這是在2009年首先由福建省政府提出的一個配合「海西經濟特區」建設的「探索兩岸經濟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從2009年到現在將近十年的時間,台商一度絡繹不絕前往投資,中國大陸國務院也將平潭特區列入「十二五」規畫中。

但現實上,平潭在經濟發展戰略上終究不可能取代香港,連超越廈門都還差得遠的情況下,台灣一貨櫃一貨櫃的水果往平潭送,說穿了就是「借道而行」,經由平潭島再經陸路轉往中國其他市場;而這樣借道而行就是避開外界農產品出口中國市場被「中間剝削」的一種宣傳效應,讓外界誤以為水果可以直接賣進中國市場。

簡單的說,平潭根本沒有胃納程度消化台灣的出口的農產品,反倒只是借道平潭將台灣的農產品轉運到福州之後,再分運到中國其他市場;這樣一種「不知買家如何銷售」的出口生意,其所潛藏的風險,怎麼看都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4.5億的政治採購,透露不尋常的訊息

這批約500公噸的高雄農漁產分裝55個20呎的標準貨櫃,幕後促成這次首航的「嵐台企業」與「企業家聯合會」執行會長陳曉蓁、華岡集團所屬的台北快輪董事長洪清潭等人,過去均不是檯面上從事農產品貿易的台商。如果說沒有中共中央政策的「指令下達」,這批產值約新台幣2,200萬元包含冷凍魷魚、秋刀魚等水產品和鳳梨、火龍果、芭樂、蜜棗、西柚、蓮霧、楊桃、柳丁及高麗菜等生鮮蔬果訂單,形同從天而降。這批訂單實為標準的「政策性採購」訂單。

另,根據媒體報導,嵐台企聯會是由台灣到平潭發展的企業組織,近年來與平潭企業家們合作組成聯合會,目前有近500家企業會員加入;嵐台企聯會、華岡集團和高雄市政府三方均有信心,可望持續創造每年4.5億元新台幣的出口產值。

問題是,國內的生產者要如何滿足這4.5億元的「農產品政治性採購訂單」?當天的首航新聞,又透露出不尋常的訊息!

訂單不知怎麼來,也不知道哪些農民團體出貨

高雄市政府當天發出的新聞稿中指出「韓國瑜、高雄市農業局、高雄市農會理事長蕭漢俊、農漁會對於對岸企業界人士集體採購高雄農漁產品,都表示不太清楚,也強調此次採購未透過農會。」新聞稿還強調「以往農漁品從出貨至運抵目的地至少要2、3天的物流時間,對於保鮮期極短的農產品有極大考驗。這次中國大陸買主排除貿易商居中交易,直銷直送再經由快速遞送的流通運輸,可在最短時間內送達目的地,確保鮮度和品質。」

魔鬼藏在細節中。既然高雄市官方與農漁民團體都不清楚這次採購訂單怎麼來的,也沒有「介入」這次的採購買賣,那麼這群平潭商人出口的農漁產品,到底是向誰買的?更有趣的是當天華岡集團總經理王仁杰說:「不清楚對岸是那些企業採購農漁產品,但確定這次採購的農漁產品以高雄產出的為主。」「平潭企業人士採購高雄的農漁產品不會只買一次,以後還會陸續採購。」

整個高雄農產品出口平潭,「貨品不知道哪些農民團體出貨、買家不知道是誰、也不知怎麼銷售」,這樣的「生意買賣」怎麼會是一件正常性的農產品進出口生意呢?

4.5億元是看得到、吃不到的畫大餅,還是一個可以持續性出口的生意,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

(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網站)

農委會協同貿協出口香港,以商業模式較勁政治採購

同一時間,台灣水果外銷香港,也傳出「捷報」。根據媒體報導今年元月比去年同期成長兩成,農委會偕同貿協,協助台灣水果外銷香港市場,當月出口貨櫃超過350噸,品項包括蜜棗、葡萄、火龍果、茂谷柑、番茄、椪柑、芭樂、楊桃等,出口金額超過新台幣2,200萬元。

根據外貿協會發出的新聞稿,去年12月11日在香港辦理的大型春節台灣水果嘉年華會,「貿協香港台貿中心」邀來香港重要的三大進口商及五大超市通路商與屏東縣農會、林邊農會、高雄市農會、美濃農會、傑農合作社及疊溪合作社等六個農會代表採購座談,並進一步推廣高雄蜜棗、珍珠芭樂、美濃木瓜、屏東黑珍珠蓮霧及金鑽鳳梨、臺中東勢的茂谷柑、巨峰葡萄等台灣冬季水果熱門品項。農委會這次與外貿協會積極合作,將台灣的各農會各季節優質水果持續推展全世界。

這則新聞頗有與「平潭模式」互別苗頭之意。雖然這也是政府宣傳政績的必要,但依香港市場的銷售模式,透過展銷會模式達成訂單的成長,確實是一種有效的「短期性」效應,關鍵就在「訂單的長期性與穩定性」。

對比貿協開展的香港模式,與中國平潭模式最大的差異,是香港市場為「超市通路買家決定市場訂單」,中國大陸則是「政治性的政策採購訂單」。農產品出口中國市場,最大的不確定性就在於「永遠不知道下一筆訂單是否會繼續」,這個根本性的巨大差異,當然使得兩種出口生意的模式大相逕庭。

貿協與農委會共同將台灣水果推至香港(圖片來源/外貿協會網站)

第二次中國政治採購,直指台灣民心

回到2005年連胡會開始的兩岸農業交流,就是一場「宣傳重於一切」的政治大戲,當時配合演出的單位,都是經過「政治性盤算」結果得出的對象,能夠在其中參與者都是過去對「兩岸農業交流有貢獻者」,抑或為「對兩岸農業交流統戰有實質效益者」。只是這場政治大戲後來走味,當時國民黨買辦集團壟斷了中國對台農產品政策性採購的訂單,引爆了太陽花學運,終究在2016年的總統大選時後遭致反撲。

時隔四年,當2018年民進黨在地方大選中潰敗,中共中央是否又啟動了「第二次政策性農產品採購訂單」,截至目前為止並沒有太明顯的「檯面上動作」,但可以看出中方已經不信任台灣的政黨、政治人物的情況下,決定找到自己信任的「中間環節白手套單位」,這些新冒出頭的「中介團體」看起來打著台商的外衣,以合法的農產品貿易生意,去掩護背後的政治性目的。

就這一點來看,以中共中央對台政策的一致性而言,是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或者說,這又是一種換湯不換藥的操作手法:過去,有雲林物流公司、高雄農業開發公司為中介角色,如今換成像是華岡集團這樣的新台商,如此而已!

於是乎,有趣的議題就是,這場新宣傳大戲,真的是完全做球給新任高雄市長韓國瑜嗎?還是,中共對台政策另有其高度,是為了「直指台灣民心」呢?這個部份,且讓我們就繼續看戲下去吧!(專題系列待續)

延伸閱讀:2019農業政治貿易戰系列閱讀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