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行軍蟲0831》嘉義市蟲體出沒,確認全台淪陷!秋季雜糧種植,需嚴加防範

過去未有秋行軍蟲出現案例的嘉義市,於8月29日在八掌溪堤防旁發現玉米植株受害,經通報確診為秋行軍蟲,確認全台淪陷!

國內秋行軍蟲通報案件數,截至29日17時,達到247件,其中81件已經解除列管,166件仍在管制中。現在管制中的案件皆採施灑藥劑,8月起通報數增加速度已趨緩。

防檢局表示,截至目前為止,通報地區作物仍以玉米為主,以西部雲嘉地區為大宗,上個月有高粱及百慕達草等通報,目前暫無其他作物,但由於8月12日至21日的強降雨,衝擊許多田區,接下來也開始進入夏季玉米種植期,9-10月是國內雜糧種植期,也是夜蛾類好發期,需嚴加防範。

秋行軍蟲幼蟲為害嘉義新植玉米植株葉片(圖片來源/防檢局)

防治SOP:通報、撲殺、吊掛、翻田、淹水、曝曬

自6月起發現秋行軍蟲以來,防檢局及各地政府、農改場多方協力下,逐漸控制住疫情。來自對岸的秋行軍蟲在全台蔓延,大量危害玉米、高粱等雜糧作物農田,防檢局建立通報機制,農民通報成案後,由承辦人員到現場施藥,並在案區吊掛性費洛蒙做監測。

防檢局植物防疫組技正蔡馨儀說明,施灑藥劑可大量撲殺植株上的幼蟲,成案後會反覆到現場確認有無殘蟲,至作物收成為止,而不論是否解除列管,性費洛蒙都會持續吊掛,阻止秋行軍蟲繼續繁殖。

此外,蔡馨儀補充,在施藥後也會教導農民將田區翻耕過,並在田區裡淹水,若不能淹水則作曝曬,淹水或曝曬動作持續3-7天,可殺死蟲蛹。目前通報區域以西部雲嘉為大宗,東部通報案區多為有機、友善農田,對於採用友善環境耕作的農民,蔡馨儀建議可用蘇力菌作防治。

防檢局植物防疫組組長陳宏伯解釋,整理田區動作(簡稱清園),不需用藥,不論有機或是慣行農民皆可採用,不用藥對於環境也較為友善,清園後也可輪作水稻,水旱輪作可大大降低殘蟲繁殖機率。

秋行軍蟲生活史(提供/農委會)

防檢局:玉米秋行軍蟲IPM已完成,即將宣告第三階段

對於何時進入防治第三階段(提供防治秋行軍蟲的SOP,由農民自主管理),防檢局仍在評估,陳宏伯表示,決定的關鍵有二,第一是確認防治資材效果,第二是害蟲整合管理計畫(IPM),防治藥劑效果是大規模災害時應急,但IPM著重於平時田區管理,進而達到防範未然,之後公布各作物IPM,農民可參考執行。

陳宏伯說明,玉米的秋行軍蟲IPM已經完成,主要是建議農民在玉米生長到V3時期後(玉米長出第3片葉子到長出第4片葉子前),需開始加強巡田,單片玉米田達100株以上,危害率達10%以上才建議用藥,也才有施用效益。

宣告進入第三階段只差臨門一腳,陳宏伯說目前在等待金門高粱的藥效結果,國內危害最嚴重的2種作物是玉米和高粱,金門的成果下週便會出爐,屆時將目前成果及IPM提報給國內專家學者,若無疑慮,很快就會進入第三階段。

如何鑑別秋行軍蟲(提供/農委會)

西南氣流危機四伏,秋行軍蟲可能由對岸來台

前一陣子強降雨造成農田毀損,每年第二期玉米現正進行種植,然而9-10月同時也是國內夜蛾的好發期,因此即便通報趨緩,仍舊不能掉以輕心。防檢局近期加強宣導農民做巡田,除了目前飽受危害的玉米、高粱,其他高風險寄主作物如:甘藷、落花生、大豆、生食甘蔗、狼尾草、盤固拉草等,目前巡視結果並無秋行軍蟲蹤跡。

對於之前出現非玉米的百慕達草通報,陳宏伯認為這僅是個案,國內通報仍集中在玉米及高粱,而危害面積也僅只有1.22%,接下來的夏季鮮食玉米生長,最大的危機除了夜蛾好發期,還有難以預測的西南氣流,若對岸防治措施不夠完善,可能會再次被氣流挾帶來台

胡高以過去五年的氣象數據(2014-2018),模擬預測秋行軍蟲在台灣及日韓固定遷飛路線。(取自胡高論文)

寄生蜂試驗尚未完成,田間附著產卵困難重重

尚在研發階段的寄生蜂剋蟲,已經進入田間試驗階段,由中國文化大學謝佳宏助理教授主持試驗,然而前一陣子因強降雨,田區毀損,因此數據並無代表性。陳宏伯表示,田間試驗考驗天時地利,會重複試驗到確定有效為止。

寄生蜂防治仍在試驗階段,過去實驗室中發現雌蟲鱗毛沾附於卵塊表面,但進一步研究後發現,雌蟲鱗毛有限,並非每次產卵都會出現,卵塊結構才是決定關鍵。

秋行軍蟲產卵時會隨機出現單層、雙層、三層卵結構,寄生蜂在卵塊表層可成功寄生,因此在單層卵的寄生率為100%,但若是遇到雙層、三層卵結構,寄生效果便會打上折扣。

陳宏伯強調,各方法都會試驗,寄生蜂是其中一種,未來即便確認有效而商品化,防治的藥劑或是資材都已經是蟲害發生後的事,呼籲農民平時就要做好IPM,才能防患未然。

防治全民有責,自然農法農田也配合施藥

秋行軍蟲危害施藥,即使是有機友善田區也需配合,採行自然農法的新竹縣竹東鎮六香田農場,為協助防治政策,7月份提供田區給防檢局做藥劑試驗,施灑結果隔天便看到大量成蟲死亡,撲殺大量成蟲後,後續再以蘇力菌做後續防治。

六香田農場負責人莊正燈表示,蘇力菌的防治效果比較慢,要3天才會見效,但也是現在唯一可用的生物資材,其他生物防治資材見效時隔太長,效果不佳。

而對寄生蜂防治,莊正燈直接說:「這個無效啦!」,並進一步說明,過往使用寄生蜂片防治斜紋夜蛾的經驗,田間的蟲卵表層有刺,寄生蜂產卵無法附著,另外,寄生蜂使用還必須考量操作面。

莊正燈解釋,相較於其他蜂種,寄生蜂體型小,新竹風大會影響其行動力,而蜂片施用也必須搭配秋行軍蟲出現時機,但沒人知道秋行軍蟲會在哪天出現,如此一來會使蜂片孵化及防治都無效。

現實來看,蜂片的價格高昂,莊正燈認為,考量成本、施用方式等,面積1、2甲以上的大農根本不可能使用寄生蜂片,使用上不夠直觀也無法保證效果,不如選擇施用藥劑。在藥劑施用後,為保商譽,可將田區作物送驗,並將過程及送驗結果告知消費者,消費者也紛紛表示諒解及支持。

金門防疫第一線,神經繃緊最上限

金門防疫所所長林政道說,金門種植及受災作物都是高粱,申報成案共計15件,危害面積約有1748.08公頃,已施藥面積1229.75公頃,其中的1100公頃目前仍在噴藥,藥劑的施灑時機及稀釋倍數是控制疫情的關鍵,輔以費洛蒙吸引雄蟲做撲殺,所有感染田區的危害都已受控制。

針對寄生蜂剋蟲,對此林政道表示,寄生蜂的數量不足以應付全台需求,而寄生蜂能否適應金門的海島環境仍是未知數,目前仍會以藥劑防治為主。

金門是秋行軍蟲及非洲豬瘟防疫第一線,林政道表示,秋行軍蟲一夜可飛行100公里,廈門到金門不到30公里,隨時都會飛過來,能做的便是盡力撲殺,近幾個月來防疫讓業務加重,但防疫人員並未懈怠,在進入第三階段之前都會持續協助農民防治。

延伸閱讀:撲殺秋行軍蟲教戰手冊!外貌糞便咬痕揪蟲,專家:秋行軍蟲易有抗藥性「看到蟲才用藥」

(閱讀更多秋行軍蟲新聞,請點選這裡)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