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統計》糧食自給率創15年新高!糧食自給率34.6%,食米量微幅上揚,雞肉需求大增

最新一期的糧食供需年報於九月底發布,民國107年綜合糧食自給率上升到34.6%(以熱量計算),創下15年以來新高。因為去年風調雨順,稻米、蔬菜都豐產,國內生產量大增,減低對進口的依賴,使自給率比前年增加2.3個百分點。

國人食米量也微幅增加、麵粉供給量則些微下降,雖然幅度不大,但也表示飲食西化的風氣已有趨緩。

不過自給率提高並不代表消費量也同步提高,稻米盛產就造成公糧倉庫極大壓力,某些蔬菜大出更引發市場動盪,譬如高麗菜就在107年年底崩盤而啟動耕鋤制度。雞肉的供給量則是大增10萬公噸,顯示國人對雞肉需求日增。

稻米盛產,供過於求仍衝高自給率

去年稻米大豐收,總生產量高達156萬公噸,是18年以來最高,也使得國人的稻米自給率衝到120%,連帶提高整體糧食自給率。

稻米供給遠大過需求,農糧署糧食儲運組組長黃昭興表示,107年公糧的收購量確實比往年多出很多,減緩庫存壓力的方式主要是外銷,除了繼續推公糧標售外銷,並輔導業者外銷新米,走高端市場,「就是直接鼓勵民間業者糧商,新米就出去,不要進公糧。」去年一共出口6萬5506公噸的稻米。此外,以米穀粉做加工也在持續推廣。

食米量止跌回升,麵粉微降

而國人的食米量雖未因為豐收而大增,至少有所回升,去年每人約食用45.6公斤稻米。值得注意的是,麵粉的消費量原本是年年上揚,但去年卻下降0.1個百分點,每人消費38公斤。

負責推動國產米食的農糧署糧食產業組組長林傳琦認為,米食推廣的力道年年都在加強,感覺有所成效,必須不斷創造新的話題,吸引國人多多吃米。近年農委會舉辦的碗粿大賽、炒飯王比賽,都獲得熱烈迴響,得獎碗粿亦上架便利超商,「要結合後端通路,讓消費者更容易買到米食。」

此外也有越來越多的食品業者,願意嘗試用米來取代玉米、小麥或豆類等原料,自從前幾年「米乖乖」掀起風潮後,市面上出現越來越多米果、米餅、米捲、米可樂果等零食,米蛋糕等烘焙點心也持續發酵,讓稻米更百變。

蔬果供應增加,高麗菜盛產價跌

蔬菜水果方面,因為天氣平順也使得供給量增加。農糧署作物生產組組長徐煇妃表示,去年沒颱風,所以蔬果供應充足,進口量下降,「價格平穩就有助於外銷,所以去年外銷水果創新高。」

但是風調雨順也讓賭徒心態的菜農失望了,沒盼到颱風的高昂菜價,卻生產出巨量的過剩蔬菜只好報廢。高麗菜去年的產量43萬公噸就創下歷史新高,價格也下探到一公斤只剩五元,而政府出手無論是耕鋤或補助,都是全民買單。

水果的供給量較去年減少,但農糧署解釋,是因鳳梨的產量計算方式變動,由原本一年半一收改為兩年一收,平均產量才會看似減少,因此其實果品整體產量穩定。

雜糧停滯待開拓通路

而雜糧復耕之路,則是崎嶇坎坷。大豆生產量已經連續五年一路成長,107年卻出現下滑跡象,從4674公噸減至4404公噸。花生產量也較前年減少6%,芝麻產量更大減44%。

徐煇妃解釋,國產雜糧的挑戰在於跟進口競爭價差大,市場供需自然會回頭影響生產。政府現在已經把輔導的重心從生產轉到行銷,加強媒合通路端的拓展和加工應用,譬如結合餐飲業者開發新菜色、推動國產豆奶進校園等,不放棄以國產雜糧取代進口的目標。

雞肉需求量多了10萬噸,進口國產都增加

肉品方面,整體供給量大增,進口比例節節上升,提高到25.7%。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國人對雞肉的需求量突然變大,不只國內生產量增加4萬1922公噸,進口量也驟增6萬3055公噸,都是十年新高,家禽肉總供給量首度超越豬肉。換算起來,每個人去年比前年多吃了4.45公斤的雞肉。

農委會畜牧處家禽生產科科長李宜謙表示,近年因為販賣雞肉的餐飲業激增,「通路做很多開發,對養雞業者是好事,整體收入也會上升。」譬如有知名炸雞店一年內新開九百多家,帶動民眾消費。

白肉雞市場增加,土雞產業賠本萎縮

中華民國養雞協會肉雞組組長邱時恩解說,雞肉的整體消費量確實在增加,因為雞是白肉,比紅肉健康。而去年剛開始肉雞的種原出了一些問題,導致缺少小雞、生產成本增加,雖然後來產量有趕上,但是已經拉大和進口雞肉的價差,因此貿易商趁機進口更多雞肉

邱時恩舉例,以T8規格的雞腿來說,進口的每公斤65元,國產的每公斤就要80-90元,而在油炸或滷製的重口味烹調後,消費者難以辨別差異,炸雞店大多使用的都是進口雞肉。他也指出,雞肉增加大都是白肉雞,土雞產業反而在賠本萎縮當中。

不過李宜謙也指出,今年的雞肉進口量應該就會下滑了,因為非洲豬瘟導致豬肉短缺,國際上對雞肉需求大增、價格上漲,預估今年的進口量會回到過去的16-17萬噸左右。

參照國際,研擬更完整的糧食安全指標架構

農委會統計室鄭姓專員補充,糧食自給率雖可提供我國對進口農糧依賴的參考,但單一指標難以涵蓋糧食安全的全貌,目前農委會正在研討建立一套包涵更多面向的糧食安全指標架構。日前第六次全國農業會議結論中,就包括參考國際趨勢,納入營養、熱量、安全及價格等質量並重的糧食安全指標,以建構更完整的糧食安全預警系統。

延伸閱讀:

進口雞肉攻陷台灣市場,市佔率55%!標示寬鬆反覆解凍,食藥署將試辦「自願標示屠宰日期」

稻米豐產破新高,農委會擴大公糧收購支撐糧價,陳吉仲:水稻帶動2千億社會效益

國產雜糧新鮮優質,豐收賣壓大,庫存量近3千公噸,農委會:加強力道行銷

拆解高麗菜賭局│老天作莊全民買單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