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褒忠鄉 潮厝社區-內心與土地的情感

對生活在這片土地的民眾來講,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這些故事都深藏在每個人的內心世界裡面。(就讓我們一步一步的走訪、繼續看下去 )
褒忠鄉潮厝社區,一個人情味滿滿的村落,走訪村落、社區可以看見許多珍貴的老屋、具有價值(生活價值)的文物、還有宗教文化以及社區努力維護與照顧的植物園,裡面有著許許多多有趣的植物與細微的動物昆蟲呢^^
1.農業社會故事-
潮厝發展協會理事長張秋文大哥的母親十八歲便從大屯嫁到潮厝,已定居潮厝七十年,當時的嫁妝骨董臉盆架仍保存良好,年輕時約民國54年開雜貨店,之前曾到甘蔗株式會社工作,當時會社的待遇佳,每月初一、十五發薪,也曾種過田,她說以前很窮沒錢繳水租,回憶起當時每到要繳水租時都要到處借錢繳水租給水利會。當時要繳給水利會的水租太高,根本入不敷出,所以張大哥年輕時曾與其他友人組成五人小組到水利會抗議。
2.古建築保存-
張大哥說到小時候住的是土角厝,仍保有當時的有舊照片,現在已改建為透天厝,目前社區內仍保有許多百年古建築三合院、竹子厝、舊豬舍,古厝部分仍有老人家居住,大部分竹仔厝、豬舍大多已經沒在使用,已年久失修,或者堆放許多廢棄物,其中較特別的是以前的旺族吳家古厝內仍保有保存良好的百年壁畫。
3.兒時農村回憶-
問到現在跟以前的差別,大哥提到以前他們沒有玩具,都要自己釘陀螺、玩玻璃珠子,且從早到晚都要幫忙趕羊、牛,也有人會跟在後面撿牛屎,將牛屎曬乾後拿來當燒材的火種或是肥料。小時候村裡也有許多鴨寮,農忙時鴨寮的主人會請左鄰右舍、親朋好友來互相幫忙,鴨寮的主人也會準備豐盛的餐點答謝來幫忙的親友,這種濃厚的人情味的互助精神、凝聚力,已隨著時間逐漸的消失。
4.廟宇文化-
每年最期待農曆三月十六日的神明生,每年的神明生是村子裡最熱鬧的時候,以前不僅有拚戲文化(兩尺四、三尺三戲台)、還有遶境活動,現在已經沒有了。以前一年當中會舉辦三次流水席,由各家主人辦桌邀請親朋好友一起來參與,雖然經濟狀況不佳,但還是會去借錢來宴請賓客,算是一年當中有三次的加菜的機會,所以大家也都非常期待吃辦桌。
以前過年時非常熱鬧廟埕初一至初三也都會有居民聚集壓輪豆子。
5.對社區的想法-
潮厝社區發展協會張大哥與陳大哥非常熱心致力於社區的發展、綠化美化,社區內的潮厝應用植物園平時由張大哥及社區整理、照顧,此植物園也曾參加109年度雲林縣社區規劃師輔導計畫社區PK賽啟蒙組第六名,張大哥與陳大哥表示明年也有意願再參加比賽,也期許更多年輕人加入他們的行列。
並提出以下想法:
1. 台19線至雲9線鐵道綠美化為小公園作為居民休閒去處。
2. 每年12月-3月有甘蔗火車經過,可舉辦這蔗裡追火車系列活動。
3. 潮厝秋欒秘境規劃步道&導覽,帶動當地觀光發展。
4. 農特產與鄰近鄉鎮相近較無特色,希望可朝精緻農業發展。
5. 推動老人照顧,讓老人有地方聚集聊天、一起吃飯。
每種想法都是地方的一個目標
每個過程都是地方經驗累積的過程
每個環節都是生活的記憶
以上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