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歷史、文化、環境共生的大地藝術(7)資金、人力、作品的成功募集─兩個藝術祭的效應(下)

年一度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此刻正在日本新潟進行,本文作者(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秘書長)特別為未能親自參與盛會的讀者們,詳細寫下「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及「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兩個藝術祭產生的脈絡與展演內容,以及這樣的藝術行動對當地以及日本社會帶來的影響。本文針對藝術祭的志工參與及國際交流效應作分析,閱讀系列其他文章,請見文末附錄。

尋找第二個故鄉

募集志工參與一直是北川富朗藝術策展的一大特色,從Faret Club立川俱樂部開始,到大地藝術祭「小蛇隊」與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小蝦隊」,致力讓志願服務者從生活中訓練對於藝術的感受,融入當地生活,參與者許多都是從東京、大阪等大城市而來,他們不僅參與藝術家與居民的創作,更是許多國外藝術家、節慶表演團體與當地居民的橋樑,協助穿針引線縫合兩造語言與文化的隔閡。

小蛇隊志工的工作其實並不簡單,每天從早到晚提供即時的勞力與知識支援,包括運送創作媒材、清理空屋與廢校、清理與修復藝術作品、擔任國外藝術家翻譯、迎接國內外參訪團體……等,分攤了大地藝術祭可觀的工作量,這些實質面對社區與訪客的工作經驗對於許多都市年輕人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

一般大眾對於藝術活動志工的印象,多半是協助「導覽」的工作人員,然而大地藝術祭及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志工的服務同時也是在學習,並不僅是訓練志工解釋藝術作品的表達能力,而是以藝術為號召、教育為根本的藝術推廣教育工作。

在活動之前即透過讀書會(藝術作品鑑賞、藝術家介紹、地域風土講析、現地調查)、討論會、工作會議等方式,讓來自不同地方、不同身分、不同想法的義工隊成員聚集在一起激盪出火花,並從做中學,瞭解藝術祭與土地的關係,養成藝術鑑賞能力,進而發展到實際協助藝術祭執行的層次。藝術祭志工募集可說是藝術與環境教育的「播種」,將人與土地的環境觀念撒向日本都市與海內外。

7911934826_c830fa9305_b
三省house(林間學校)的經理人飛田晶子,她說她原本也是幫助新潟里山行動的小蛇隊,有空就來幫忙,但是到最後選擇留下,成為三省house的經理人,幫助山村的發展。(圖:munch)

北川富朗認為現今日本有許多人都想營造一個「第二故鄉」,這樣的意識非常強大,2010年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籌備階段,原訂欲招募五百名志工在很快的時間內就額滿,分別招募到東京250人、大阪200人、神奈川50人(註1),可以看見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們都在尋找為自己認同的理念與地域奮鬥的機會,許多都市青年找不到自己與土地的關係,生活形同失根,期待找到另一種選擇與生活態度,這樣尋找心靈故鄉的動力也同時支撐著越後妻有。

除了藝術祭本身的志工,學生的參與也是協助地域振興的一環,早稻田大學從2009年開始由教授帶領學生至十日町市松代地域「合宿授業」,學生們幫忙當地聚落的老年人清理積雪,地方上則安排學生的住宿,經由彼此的交流讓學生走出教室,感受在雪國世居的人們所經歷的生活點滴。

小蛇隊的成員當中則有一群來自香港大學的志工團隊,從2006年第三屆大地藝術祭有十位學生開始參與小蛇隊,爾後在2009年大地藝術祭超過三十名學生, 2010年瀨戶內海藝術祭則有包括香港藝術家、音樂家、學生等120位參與者投入藝術祭。

2012年第五屆大地藝術祭香港大學也將繼續召募學生投入大地藝術祭志工的行列,尤其因為經歷311大地震的關係,因此2012年將會有許多工作焦點著重在清理與修復受到地震損害的藝術作品,第五屆大地藝術祭原訂計畫是要將自2000年開始設置的各樣公開藝術品持續展出,歷年以來已保留有206樣作品,但是目前許多作品都受到震災影響正在等待補強與修復。

致力國際交流─澳大利亞之家

自2000年開始的大地藝術祭,就有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家參與,同時也帶動了日本與許多國家多層面的交流,除了積極投入志工隊的香港大學;2006年澳洲藝術家Sue Pedley創作的「霾」則是一個澳洲藝術家團隊集合地方居民之力才完成的偉大作品,Sue Pedley邀請聚落中的居民一起進行手工編織,社區裡的老婆婆、老爺爺與兒孫們都一起來幫忙,最後共有4500人參與,製作了12000片的作品,繡出心目中代表家鄉的圖像。

當地農田也因此比平常更早兩個月收成,讓大家掛置共同製作的成果,在綠油油的稻田中展示了藝術家與民眾交流的心血結晶,小蛇隊志工也參與了這項藝術創作計畫。

聚落中其實遍藏著生活的智慧,許多長者更有著豐富的人生歷練,透過藝術創作聚集了老中青三代,讓年輕人也能夠傳承經驗,而眾人共同完成的感受,更讓社區得以凝聚情感,這項創作獲得澳洲政府的矚目,後續日本與澳洲也持續透過藝術家與學生的交流,在越後妻有留下兩方合作的創作作品。

原來因為日澳藝術交流而在2009年於新潟縣十日町市設立的「澳大利亞之家Australia House」,是由一棟日式老房子改建而成,做為澳大利亞在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駐村藝術家的基地,然而東日本大地震的強大餘震使得建築在2011年3月12日倒塌,主辦單位決心另地新建澳大利亞之家,由雪梨建築師Andrew Burns設計的方案在國際競圖中選為優勝者。

以堅固耐用,小型而抗風險的設計為基本概念重建新的「澳大利亞之家」,作為可持續發展和保護環境的標竿,象徵從東日本大地震和海嘯中不畏艱難,重新復甦的精神,更見證兩國的友誼,顯現澳洲支持越後妻有的情誼不變。澳大利亞之家將作為2012越後妻有藝術三年展的重點計劃之一,並由澳大利亞的藝術家Brook Andrew在「澳大利亞之家」展示他的創作。

澳洲新南威爾斯畫廊副理Anthony Bond OAM對大地藝術祭與澳大利亞之家提出看法:「將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帶入日本越後的社區,整個概念是非常特別的。澳大利亞之家是一個持續性的專案,它是一個非常特別的體驗,為跨國合作提供了機會,透過時間繼續成長的友誼會精彩地看待重生的力量, 我認為我們兩國之間已經有了深厚的友誼,但我們還有太多東西要學習。

a_69766797
Andrew Burns重新設計的澳大利亞之屋(圖片來源:http://home.focus.cn/news/2012-08-10/297221_7.html)

透過影像將「雪國」帶到全世界

對於年輕的藝術家,藉由這個機會看到我們做事情的方式,實際上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在其他地方實踐,來做為生活和文化中的一個關鍵學習課題。」參與交流計畫的日本藝術家下條沙惠子表示:

「3月11日的地震極為震驚地撼動你我,突然間一切都消失了,但是藝術即使在不穩定的時期也能為下一代提出新的思路和形式。我想澳大利亞之家的重建是新的和最好的開始。我們可以結合有過相似經歷和感受的人來面對焦慮與恐懼,共同創建對未來的希望與新的圖像 。」

澳洲大使館積極協助雙邊的交流,也在澳洲國內極力宣傳大地藝術祭的成果;參與大地藝術祭東北亞藝術村計畫的韓國藝術家金九漢與台灣藝術家林舜龍,回國後也積極宣傳藝術祭理念,林舜龍並且促成了津南町穴山村與台灣宜蘭縣六結村、大忠村締結成為姊妹村。

從世界各地而來的藝術家、評論家、旅行團與自由行旅客,經過參訪之後回到各個地方上,透過他們的分享,成為大地藝術祭最好的國際宣傳與行銷,同時藉由影像的力量讓原本可說是與世獨立的越後妻有,逐漸成為世人盛傳的藝術大地。

2010年由第四屆大地藝術祭所出品的電影「小屋丸 冬と春」由出生於阿爾及利亞的法國藝術家Jean-Michel Alberola製作,訴說著新潟縣松代町的一個限界集落(註2)「小屋丸」的故事,小屋丸是一個僅有四戶人家13位住民的聚落,Jean-Michel Alberola在小屋丸創作藝術品時發想了這部影片,透過雪地、梯田、聚落、節慶、常民生活等景象,黑白影像畫面傳達出雪國濃厚的舊日情懷,電影在法國與德國首映之後陸續在世界各地映演,讓世人體會到越後居民生活的真實面,彷彿川端康成的雪國描寫透過影像重新被世人看見。

『小屋丸 冬と春』的預告片

資金募集與故鄉納稅制度

過去許多在鄉村成長的人們移居都市工作,使得稅金集中在大型城市;日本自2008年開始施行的「故鄉納稅制度(ふるさと納税)」,讓日本國民能夠指定將部份個人稅金交給指定地方政府使用的新稅制,納稅人可以選擇把稅金繳納到故鄉或是其他自己認同的鄉鎮,希望達到平衡城鄉稅收之目的,雖然受到大都市首長的反對,但是不可忽視的是對於鄉村地區投以相當規模的資金奧援。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兩個月,受災嚴重的岩手、宮城、福島三縣便獲得超過四百億日圓的故鄉稅支援,是2010年全國寄附總額的六倍。

故鄉納稅制度是一套農村解決地方與環境景觀保全問題的回饋機制,有助於增加地方認同感,地方梯田景觀獲得資金得以照顧,藝術品得以留在當地,藝術祭活動進而永續發展。大地藝術祭與瀨戶內海藝術祭便積極架設網站宣導推廣此稅制,呼籲民眾透過網路等機制申請將稅留在故鄉,也透過故鄉納稅來協助維運大地藝術祭以及越後妻有里山梯田景觀保存。

除了故鄉納稅制度,包括販售參訪護照、政府的育成與補助金、企業與個人捐款、相關商品販售、館舍與餐廳經營收入等都是藝術祭的主要經費來源,但是相對在行政事務上必須花費許多心思。2006年第三屆大地藝術祭結束後,十日町市邀請福武總一郎擔任2009大地藝術祭總製作,協助當時募集資金困難的大地藝術祭,福武總一郎以「おおへび(大蛇隊)」來形容企業(主要以東京的在京企業為主)與個人的募款,說明了一場大型文化活動需要龐大的人力、物力與財力,唯有眾人體認並實際參與才能完成。

北川富朗表示:「在經費方面政府的預算實在非常少,所以我必須到處募集款項,不能僅靠藝術祭補助款籌措經費。我在當地投入十五位工作人員,從事商旅館、餐飲與其他商業活動來籌措資金,特別是農村地區必須和都市相互結合,從都市吸引人們前去農村如此才能互利共生。所以這不是一般的藝術祭活動,而是地方營造的經營,彼此之間要有許多對話來尋求地方特色。」

Untitled-1
「故鄉納稅」的獨特設計,讓鄉村能被回饋(圖片來源:鹿兒島霧島市網站http://www.city-kirishima.jp.t.bj.hp.transer.com/modules/page009/index.php?id=8)

 支援震災復興工作

北川富朗面對每屆藝術祭都有不同的問題挑戰,每屆藝術祭都會思索如何更加深入社區,在解決各式各樣的課題之同時,還要尋求國內外的藝術家或團體來參與,找尋不同的據點來設置藝術創作;而2012大地藝術祭將是在震災當中重新站起來的復興運動。

受到東日本大地震影響,日本民眾對於親友之間的情感聯繫,有了更深一層的體認,2011年在京都清水寺宣佈的日本年度漢字「絆」,說明這場沉痛教訓帶給日本社會的艱難;日本政府2012年度起為期五年的「觀光立國推進基本計劃」草案在2012年2月7日出爐,發生東日本大地震及福島核變事故後,新草案提出「恢復和強化日本品牌所失去的信賴」,為了災後重建和振興旅遊,將把東北地區太平洋沿岸的多個自然公園整合為「三陸復興國立公園」,希望積極以觀光來復興受災地。

而日本媒體也在災後持續全面性的報導東北受災區復興及觀光議題,面對媒體與政府政策,2012年第五屆大地藝術祭其實面臨比過往更困難的情勢,因為這將是大地藝術祭首次面臨全國性大震災後的活動籌辦,不論在資金募集與行銷宣傳上的阻力都較以往不同,能夠吸引多少國內遊客,並且繼續擴大國際遊客基礎,會是第五屆藝術祭的一大難題。

在越後妻有地區,2004年新潟大地震以及連年豪雪襲擊,又遇上2011年憾動全日本的東日本大地震,讓當地飽受天災困擾,在2012年春天,越後妻有地區當中受到震災襲擊最嚴重的津南町,町內的上鄉中學校便因為建築耐震問題宣佈閉校,在3月5日舉行了「最後的畢業典禮」。有鑒於新潟連年的天然災害,大地藝術祭實行委員會成立的災害復興基金,特別啟動包括藝術祭作品重修與改建、越後妻有地域受災戶救濟、東日本大地震災戶至新潟避難者、東日本大地震受災地活動…等支援活動,成為受災戶與藝術祭維持的重要支援。

因應東日本大地震而在2011年夏天第一次舉辦的越後妻有林間學校,即是希望越後妻有成為當地居民與東日本大地震受災戶家庭共同分享里山風情、地域美食的地方,透過演講、現地參訪、田野實作等各種形式活動,讓家庭、親子、朋友共遊越後妻有地區。(系列待續)

7911937174_b8531ebcf1_z
越後妻有林間學校(攝影/munch)

延伸閱讀:日本見學(13)–越後妻有大地藝術季。三省小學校的山村重生◆

(註1) 引自季刊まちづくり27号「對談-北川富朗×西村幸夫 藝術能讓地域再生」2010年学芸出版社

(註2)在日本指人口過疎化與高齢化的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