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泰國生態友善的水產養殖蝦推廣政策

亞洲太平洋地區糧食與肥料技術中心農業政策資訊平台 編譯

此翻譯之原文為Songkhla Chulakasian et al., 2021, Policies on Advancing Eco-friendly Aquaculture Shrimp Farming in Thailand, FFTC-AP Platform. https://ap.fftc.org.tw/article/2892。此文章來自亞洲太平洋地區糧食與肥料技術中心農業政策資訊平台,本平台提供亞太地區各國農業政策文章與相關資訊,歡迎造訪https://ap.fftc.org.tw/取得更多亞太地區農業政策文章。

摘要

蝦類養殖一直是全球農糧系統中的主要糧食供應源之一。海水養殖蝦產業的快速增長引領了養殖系統的創新和集約式生產,同時也對社會和環境帶來負面的影響。泰國多年來一直是全球主要的蝦類出口國家,90%以上的出口蝦子屬於養殖蝦。為了確保泰國蝦農遵循良好的管理方法,政府鼓勵他們按照國家標準進行養殖並取得認證。此外,為實現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的政策,特別是第12項SDG目標,要求制定有效的策略,藉以實現更為永續的生產和生態系統,從而建立額外的泰國農業標準。除了產品安全和品質認證外,許多零售商也開始要求對生態友善產品進行第三方認證,此舉也可能會對泰國養殖蝦產業造成貿易限制。因此,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認證準則,利用全球永續海鮮產品倡議(GSSI)的基準工具,對國家蝦類認證計畫進行基準測試,是促進泰國蝦類永續生產的認可和協助其進入市場的策略之一。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泰國海水蝦類生產的現況,並提供有關國家標準化的必要步驟及相關細節,以提高海水蝦類養殖產業的環境永續性。

關鍵字:海水蝦類養殖、永續性、標準化、全球永續海鮮產品倡議

前言

水產養殖已被認為是全球主要農糧系統的參與者之一,水產養殖業所生產的食品提供了蛋白質和必需性微量元素的重要來源,並對全世界許多地區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在過去的幾十年內,許多開發中國家已建立並發展出規模更為大型的商業化水產養殖,由此可得知魚類和水生動物的養殖已在全球廣泛的拓展(Bostock等,2010;Food & Nations,2016)。水產養殖業的快速增長和擴張也導致了養殖系統的創新和集約式生產的發展,並造成許多無益處的高濃度有機物質的過度產生,包括釋放到環境中的殘餘餌料、糞便和其他排泄性廢棄物。此外,對一些水生物種的過度捕撈,也一直是許多利害關係者關注的主要議題(Edwards,2015;Kobayashi等人,2015;Laurance等人,2014;Troell等人,2014)。有鑑於此,各種架構和行動已被運用於應對全球永續發展的挑戰,包括聯合國通過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實施,以及各個政府和組織做出的各種採購決定。對話內容也已延伸至解決水產養殖業永續發展所面臨的各種挑戰,例如減少飼料和廢棄物的污染、以及水產養殖動物的外溢野生族群(Bhari & Visvanathan,2018;Stead,2019)。

漁業部門與永續發展目標(SDG)的互動著重在生物圈保育,包括五個永續發展目標,即(i)永續發展目標6–確保所有用水和衛生設施的可用性和永續性管理,(ii)永續發展目標12–確保永續消費和生產模式,(iii)永續發展目標13–採取緊急行動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iv)永續發展目標14–海洋保育與永續利用,(v)永續發展目標15–保護、復育和促進陸地生態系統的永續利用,森林永續管理,避免沙漠化,阻止和逆轉土地劣化,以及防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Sampantamit et al. , 2020)。

在泰國,永續發展目標已被納入至國家各級政策和發展計畫之中,包括20年國家策略和第12次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此外,泰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海洋國家,將透過如改革法律架構、實施國際漁類捕撈標準、以及與其他國家建立合作關係、在歐盟(EU)和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之間進行能力建設等各種方式,展示其打擊非法、未報告和無管制(IUU)捕撈問題的努力和承諾。此外,泰國在其國家發展計畫下實施了許多政策和措施,以防止非法捕撈,並儘量減少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同時也包括發展永續漁業和水產養殖的架構。到目前為止,泰國在將這些政策轉化為實踐方面已取得重大進展。然而,要確保泰國的漁業是否為真正永續、合法且合乎道德規範標準,仍有許多工作待完成。

以白蝦為主要來源的冷凍蝦和加工蝦,是泰國超過30年以上、且特別有價值的出口產品。2020年,整體蝦類的產品總產量幾乎達到30萬公噸,其中95.5%和4.5%分別是白蝦和草蝦。平均約76.53%的白蝦出口到美國、日本、中國、韓國和其他國家(DOF,2020)。鑒於最近的全球形勢,泰國的養殖蝦產業經歷了許多困境,不僅因嚴重的病毒性疾病爆發而造成巨大的生產損失,且由於在整個供應鏈中,進口國和零售買家在關於動物健康、食品安全、可追溯性和適用性法規的制定上趨於嚴格,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中也蒙受損失。

泰國已實施良好水產養殖規範(GAqP),在面對因疾病所帶來產量的下降情形時,可以改善整體養殖過程,以增加生產量(Booncharoen & Anal,2021;Samerwong等,2018)。此外,一個管理良好的永續漁業不僅已成為對跨國企業一個具吸引力的商業策略,事實上也反映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他們的水產品有更高的期望。

本文的目的是提供關於泰國永續蝦類養殖標準化的重要工作和政策見解。

泰國海水養殖蝦類生產的情況

泰國漁業廳(Department of Fisheries,DOF)的十年數據(從2010年到2019年)(圖1A)顯示,2013年之前海水養殖蝦的平均產量約為59.3萬公噸/年(DOF,2021年)。自2012年爆發早期死亡綜合症(EMS)/急性肝胰腺壞死病(AHPND)以來,泰國的蝦類生產便出現了重大損失(Putth & Polchana,2016)。泰國一直被認為是亞洲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而泰國原本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養殖蝦類生產國家,現在已經下降到第六位(Shinn等人,2018),整體生產量從2012年(609,000公噸/年)到2014年(279,000公噸/年),已下降了54%(圖1A)。與此相呼應的是,海水蝦類養殖場的數量和用於蝦類養殖的土地,也分別減少11.6%和20.0%(圖1B和1C)。

 

 

由於泰國蝦類養殖場在EMS/AHPND疫情爆發後的恢復,比較2014年(27.9萬噸/年)和2019年(39.6萬噸/年)之間的產量(圖1A),海水養殖蝦類的產量逐步增加了42%,養殖場的數量和其土地使用比例也分別增加了17%和10%(圖1B和1C)。非常有趣的是,蝦類集約養殖的土地使用面積在5年內(從2014年到2019年)明顯增加了30%,而半集約式的養殖土地使用面積則減少了10%。在控制措施沒有得到適當執行的情況下,集約養殖系統的快速增長可能會特別對環境造成潛在的負面影響。

根據DOF針對國際市場分析的資料顯示,海水養殖蝦(主要是白蝦)的出口主要由美國推動(ASA,2021)。在EMS/APHND疫情爆發後,泰國海水蝦在美國的市場增長了約25%(從2014年到2016年);然而,2018年對美國的出口下降了35%,主要是因為印度、印尼、厄瓜多和中國以更低的供應價格進入美國市場。由於失去歐盟普遍優惠關稅(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GSP)的影響,自2015年起對歐盟的出口即呈現下降(Yamabhai等人,2017)。另一方面,透過東協–中國自由貿易協定(ASEAN-China Free Trade Agreement,ACFTA)促成的貿易自由化,自2018年以來,泰國已成為中國海水養殖蝦的主要供應商之一(Rattana-amornpirom,2020)。此外,泰國海水養殖蝦的其他主要出口國還包括加拿大、澳洲、日本、臺灣、香港和東協成員國(圖2)。

泰國對蝦養殖業的認證標準

為了促進泰國蝦類養殖產業的安全性、品質和利潤,泰國漁業部分別於1998年和2000年制定了兩項蝦類養殖產業的國家標準,即「行為準則」(Code of Conduct,CoC)和GAqP。這些國家標準是根據聯合糧食及農業組織「負責任漁業行為守則」、「食品法典實踐守則」和ISO14001制定的,涉及負責任漁業管理的各個面向,如水產養殖系統和鄰近地區、疾病控制、抗生素的使用、環境保護和可追溯性(DOF,2002,2010)。當時,DOF同時扮演標準制定者、檢查機構和認證機構的多重角色(Samerwong等人,2018)。

自2002年以來,國家農產品和食品標準局(ACFS)已經成立,並作為農產品和食品的國家標準制定機構。ACFS還作為一個認證機構,是亞太認證合作機構/國際認證論壇–多邊相互承認協議(APAC/IAF MLA)的簽署方。據此同時,泰國漁業廳已將其角色轉變為作為漁業產品的認可認證機構。2009年,ACFS制定了泰國農業標準–海水蝦養殖場之良好水產養殖規範(TAS-7401),該標準在自願的基礎上適用於所有類型的海水蝦養殖場。考慮到不斷變化的貿易情況和技術資訊,TAS-7401在2014年和2019年進行了更新修訂,並納入包括關於環境影響、社會問題和動物福利等更為廣泛的參考指標(ACFS,2019)。

有鑒於EMS/APHND疫情的爆發,ACFS也在2015年制定了「無病白蝦孵化場之良好水產養殖規範」(TAS-7432)標準,涵蓋了從接收育苗、到蝦苗準備從孵化池或其他孵化容器中移出為止的流程,以獲得沒有目標疾病的蝦(ACFS,2015)。

截至2020年10月為止,泰國已有9,111個GAqP認證的蝦場,約占整體註冊蝦類養殖場總數的71.1%。無論在GAqP或非GAqP農場生產的蝦,儘管實際價格沒有變化,但據觀察,泰國獲得認證的農民發現GAqP認證在提高生產力、產品品質、以及確保永續生產系統方面非常有用,特別是環境保護方面(Booncharoen & Anal,2021)。

永續性的挑戰和政策

有鑒於永續漁業的全球性趨勢,SDG12是促進負責任消費和永續生產的關鍵部分,漁業部門可藉由對自然資源的有效永續管理、化學品和其他廢棄物的回收和健全管理來實現。確保負責任的生產系統的可能方式中還包含對企業的法律性限制、產品認證、可追溯性系統和生態標籤等,並進行密切的績效監控(Sampantamit等,2020)。因此,海鮮產品的生態標籤認證已經開始推動,並用來解決海鮮食品產業所造成各種社會和環境的影響。生態標籤的標準要求將各種環境因素納入考量,如保護自然棲息地(紅樹林和濕地),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及可使用的廢水處理系統。除了對環境的要求外,良好勞動實踐的核心原則也包括在這個生態標籤的設計架構中。(Robison等人,2021;Roheim等人,2018)。

在商業意義上,生態標籤的概念成為進入市場的條件,但在實施確保漁業生產系統的永續管理政策時,也可能成為潛在的貿易障礙。儘管泰國當局在提供必要的TAS認證所做出的各種努力,以確保海鮮產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環境友善特性,但主要進口國家對第三方認證的蝦類產品生態標籤的需求,已逐漸增加。因此,經由幾個第三方私人認證專案,如全球良好農業規範(GLOBAL G.A.P.)、海洋管理委員會(MSC)、最佳水產養殖規範(BAP)和阿拉斯加負責任漁業管理(RFM)認證計畫等,市場機會已開放給能負擔得起生態標籤認證費用的泰國蝦類生產者。

2013年,全球永續海鮮產品倡議(GSSI)的基準工具計畫,旨在為改善海鮮產品的生產管理,以及為永續海鮮產品創造一個一致性的方法,由私部門、公共部門、國際組織(即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政府之間的合作所啟動。GSSI的基準工具是創建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三個相關檔案基礎,包括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負責任漁業守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魚類和漁業產品生態標籤準則,以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水產養殖認證技術準則(Sorg等,2019)。一旦有方案順利完成整個基準流程,該方案將被認定為與GSSI的基本組成部分一致,或可被稱為「GSSI認可」。GSSI基準是一套由186個部分所組成的工具,用於評估一個方案或計畫是否有健全的治理和營運管理(包括產銷監管鏈)。這些組成部分還包括利用現有的最佳科學證據管理環境的永續性、棲息地和生態系統的保護、以及避免對瀕危物種造成的負面影響(GSSI,2015)。

儘管泰國養殖蝦產品獲得國家GAqP標準的認證,但對進口泰國海水養殖蝦的主要零售商而言,對第三方環境友善產品認證的需求越來越大。作為強化泰國海鮮產業競爭力持續努力的一部分,ACFS已經啟動了對泰國海水養殖蝦認證的下一階段計畫,以便通過將相關國家標準與GSSI的基本組成部分進行比較,增加泰國GAqP標準的可信度和市場滲透率。同樣有趣的是,TAS-7401已被確認為參與GSSI工具試點測試的八個海鮮產品認證方案之一。然而,在被GSSI認可的方案被官方正式宣布前,還有許多工作要完成。

根據上述情況,預計在幾年內,TAS-7401標準的下一輪修訂將納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相關準則和條例的各種要求。此外,還將建立另一個關於「監管鏈」的新標準,以便為來自TAS-7401認證農場的認證產品提供保證。這項政策將使獲得GSSI認可的認證成為所有泰國蝦類養殖農戶的共同資源,且無需支付認證機構的沉重認證費用,同時也將幫助泰國海水養殖蝦類生產者在全球市場上更具競爭力,同時保持泰國全球蝦類出口國之一的優越地位。

結論

本文討論了過去十年泰國海水養殖蝦的生產和銷售,並探討了蝦類疫情的爆發如何影響泰國的海水養殖蝦類的生產。人們看到了振興和提高商業水產養殖的盈利能力和競爭力所投入的努力,而這一切也伴隨著集約式養殖系統土地使用的顯著增加,以及海水養殖蝦產量逐年的增長。儘管全球蝦類市場不斷有新的參與者進入以及貿易政策制定,造成多年來泰國的海水養殖蝦出口損失激烈,但對有巨大價值的優質產品在利基市場仍有機會。此外,這篇文章還詳細介紹了泰國蝦類養殖的各種國家認證,包括自願性和強制性標準。考慮到永續環境友善的生產系統被認為是全球趨勢,藉由國家政策和發展計畫對永續漁業生產的挑戰作出相關因應是不言自明的。然而,泰國海水養殖蝦認證缺乏國際認定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各利害關係者(包括政策制定者和漁類產業)的共同努力下,泰國國家海水養殖蝦的產品認證方案將準備好成為基準工具,並在不久的將來進一步被指定為GSSI認可的方案。最終,這將使泰國海水養殖蝦產品在全球範圍內獲得更多的認可,成為永續水產養殖的領導者。

參考文獻

ACFS. (2015). Thai Agricultural Standard: Good Aquaculute Practices Hatchery of Disease Free Pacific Whit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https://www.acfs.go.th/files/files/commodity-standard/20190610140525_397471.pdf

ACFS. (2019). Thai Agricultural Standard: Good Aquaculute Practices for Marine Shrimp Farm. https://www.acfs.go.th/files/files/commodity-standard/20201102101019_495088.pdf

ASA. (2021). Top 10 shrimp Export markets of Thailand during 2010 – 2019, ASEAN Shrimp Alliance. https://www.fisheries.go.th/aseanshrimpalliance/activities/exim5263.pdf

Bhari, B., & Visvanathan, C. (2018). Sustainable Aquaculture: Socio-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In F. I. Hai, C. Visvanathan, & R. Boopathy (Eds.), Sustainable Aquaculture (pp. 63-93).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ttps://doi.org/10.1007/978-3-319-73257-2_2

Booncharoen, C., & Anal, A. K. (2021). Attitudes, Perceptions, and On-Farm Self-Reported Practices of Shrimp Farmers’ towards Adoption of Good Aquaculture Practices (GAP) in Thailand. Sustainability, 13(9), 5194. https://www.mdpi.com/2071-1050/13/9/5194

Bostock, J., McAndrew, B., Richards, R., Jauncey, K., Telfer, T., Lorenzen, K., Little, D., Ross, L., Handisyde, N., Gatward, I., & Corner, R. (2010). Aquaculture: global status and trends.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 Biological sciences, 365(1554), 2897-2912. https://doi.org/10.1098/rstb.2010.0170

DOF. (2002). Code of Conduct (CoC), Fisheries Commodity Standard System and Traceability Division. https://www.fisheries.go.th/cf-chan/CoC/DOFCoC.pdf

DOF. (2010). Good Aquaculture Practice (GAP) Fisheries Commodity Standard System and Traceability Division. https://www.fisheries.go.th/cf-chan/CoC/DOFGAP.doc

DOF. (2020). Thai marine shrimp product report 2020, Fisheries Development Policy and Planning Division. https://www.fisheries.go.th/strategy/fisheconomic/Monthly%20report/Shrimp/%E0%B8%81%E0%B8%B8%E0%B9%89%E0%B8%87%E0%B8%97%E0%B8%B0%E0%B9%80%E0%B8%A5%2012%20%E0%B9%80%E0%B8%94%E0%B8%B7%E0%B8%AD%E0%B8%99%2063%20%E0%B8%81%E0%B8%B8%E0%B8%A1%E0%B8%A0%E0%B8%B2(end).pdf

DOF. (2021). Report on the situation of Thai marine shrimp, Fisheries Economic Division. https://www.fisheries.go.th/strategy/fisheconomic/pages/fish%20shrimp.html

Edwards, P. (2015). Aquaculture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Past, present and likely future trends. Aquaculture, 447, 2-14. https://doi.org/https://doi.org/10.1016/j.aquaculture.2015.02.001

Food, & Nations, A. O. o. t. U. (2016). The State of World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2016. United Nations. https://doi.org/https://doi.org/10.18356/8e4e0ebf-en

GSSI. (2015). Global sustainable seafood initiative global benchmark tool.

Kobayashi, M., Msangi, S., Batka, M., Vannuccini, S., Dey, M. M., & Anderson, J. L. (2015). Fish to 2030: The Role and Opportunity for Aquaculture. Aquaculture Economics & Management, 19(3), 282-300. https://doi.org/10.1080/13657305.2015.994240

Laurance, W. F., Sayer, J., & Cassman, K. G. (2014). Agricultural expansion and its impacts on tropical nature.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29(2), 107-116. https://doi.org/https://doi.org/10.1016/j.tree.2013.12.001

Putth, S., & Polchana, J. (2016). Current status and impact of early mortality syndrome (EMS)/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AHPND) and hepatopancreatic microsporidiosis (HPM) outbreaks on Thailand s shrimp farming. Addressing 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AHPND) and Other Transboundary Diseases for Improved Aquatic Animal Health in Southeast Asia: Proceedings of the ASEAN Regional Technical Consultation on EMS/AHPND and Other Transboundary Diseases for Improved Aquatic Animal Health in Southeast Asia, 22-24 February 2016, Makati City, Philippines,

Rattana-amornpirom, O. (2020). The Impacts of ACFTA on Export of Thai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China. Journal of ASEAN PLUS Studies, 1(1), 44-54.

Robinson, L. M., van Putten, I., Cavve, B. S., Longo, C., Watson, M., Bellchambers, L., Fisher, E., & Boschetti, F. (2021). Understanding societal approval of the fishing industry and the influence of third‐party sustainability certification. Fish and Fisheries.

Roheim, C., Bush, S., Asche, F., Sanchirico, J., & Uchida, H. (2018). Evolution and future of the sustainable seafood market. Nature Sustainability, 1(8), 392-398.

Samerwong, P., Bush, S. R., & Oosterveer, P. (2018). Implications of multiple national cer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Thai shrimp aquaculture. Aquaculture, 493, 319-327. https://doi.org/https://doi.org/10.1016/j.aquaculture.2018.01.019

Sampantamit, T., Ho, L., Van Echelpoel, W., Lachat, C., & Goethals, P. (2020). Links and trade-offs between fisheri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relation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in Thailand. Water, 12(2), 399.

Shinn, A., Pratoomyot, J., Griffiths, D., Trong, T., Vu, N. T., Jiravanichpaisal, P., & Briggs, M. (2018). Asian shrimp production and the economic costs of disease. Asian Fish Sci S, 31, 29-58.

Sorg, F., Kahle, J., Wehner, N., Mangold, M., & Peters, S. (2019). Clarity in Diversity: How the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Comparison Tool and the Global Sustainable Seafood Initiative Provide Orientation. In Sustainable Global Value Chains (pp. 239-264). Springer.

Stead, S. M. (2019). Using systems thinking and open innovation to strengthen aquaculture policy for the 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J Fish Biol, 94(6), 837-844. https://doi.org/10.1111/jfb.13970

Troell, M., Naylor, R. L., Metian, M., Beveridge, M., Tyedmers, P. H., Folke, C., Arrow, K. J., Barrett, S., Crépin, A. S., Ehrlich, P. R., Gren, A., Kautsky, N., Levin, S. A., Nyborg, K., Österblom, H., Polasky, S., Scheffer, M., Walker, B. H., Xepapadeas, T., & de Zeeuw, A. (2014). Does aquaculture add resilience to the global food system?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11(37), 13257-13263. https://doi.org/10.1073/pnas.1404067111

Yamabhai, I., Santatiwongchai, B., & Akaleephan, C. (2017).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the Thailand-European Union free trade agreement on trade and investment in Thailand. Health Econ Outcome Res Open Access S,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