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蛋白質界的新星:全豆天貝纖維高,植物雞精清爽不油膩

想要補充蛋白質除了靠大魚大肉,也可選擇享用美味的天貝與植物雞精。農業試驗所(以下簡稱「農試所」)今(9)日發表三項植物蛋白質加工技術,推出全豆天貝、大豆植物雞精與菇類素雞精產品,讓消費者補充多種營養素與機能成分。

農試所表示,全豆天貝含有更高的膳食纖維、大豆植物雞精營養等同傳統雞精、菇類素雞精則不用擔心普林造成消費者痛風,三者皆可滿足消費者不同的飲食與營養需求。大豆植物雞精商品已經問世,全豆天貝與菇類素雞精則準備非專屬技轉,農試所歡迎有興趣的業者洽詢,推出多元的植物蛋白質產品。

農試所推出富含機能成分的全豆天貝與素雞精,給予消費者更多營養。(攝影/孫維揚)

全豆天貝方便製作,膳食纖維量更高

農試所所長林學詩表示,全球植物性飲食風潮因動物福祉、環境永續、健康養生等趨勢而不斷蓬勃,預估至 2030 年將有 1619 億美元的市場,各種植物性產品也陸續問世。其中源自印尼的天貝是一種為大豆醱酵食品,是將煮熟大豆接種天貝菌,讓該菌分解大豆組織而製成。天貝帶有堅果與菇類香氣,料理方式相當廣泛,國內市場也愈來愈常見。

天貝富含蛋白質與膳食纖維,營養成分高,不過天貝製作過程需要先將煮熟大豆剝去種皮才能接菌,以免延緩天貝菌醱酵過程、天貝難以成塊。農試所助理研究員劉威廷解釋,農試所研發全大豆醱酵製作技術,大豆不需去除種皮,便能直接接種天貝菌,製成的「全豆天貝」不易散裂,同時能減少製作工序,也不會浪費種皮。種皮營養全數保留,達到「全大豆利用」。

大豆種皮含有皂素,而食用過多皂素可能刺激人體腸胃,造成不適,那全豆天貝是否有皂素問題?據農試所研究,全豆發酵天貝的皂素含量極低,不會危害人體,大家皆可安心享用。

每百公克的傳統天貝約 6.4 克膳食纖維,全豆天貝則因為留下種皮,膳食纖維提升至 9.1 克,農試所研究員蔡淑珍表示,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增加進食後的飽足感,全豆天貝能讓消費者飲食更健康。劉威廷也說明,天貝仍有些許醱酵氣味,部分消費者因此排斥食用,全豆天貝技術也調整醱酵製程,讓天貝風味更單純,醱酵味更低,以此增加市場接受度。

全豆天貝保留大豆種皮的營養,膳食纖維明顯高於傳統天貝與其他大豆製品。(圖片提供/農試所)

植物雞精營養堪比真雞精

另外,農試所也推出分別由大豆與菇類製成的「大豆植物雞精」跟「滴菇精」。蔡淑珍說明,雞精含有較多的支鏈胺基酸,讓消費者快速吸收蛋白質的營養,補充體力並延緩疲勞,不過茹素者無法享用。市面上雖有販售中藥等植物原料製成的素雞精,但較缺乏蛋白質營養,因此農試所是以大豆蛋白質製作素雞精,讓消費者飲用後一樣可補充胺基酸。

劉威廷解釋,農試所選擇國產大豆,以醱酵後熟技術將大豆蛋白質水解,成為方便人體吸收的游離性胺基酸,不僅比傳統素雞精含有更高胺基酸含量,「游離性支鏈胺基酸的營養不亞於傳統雞精」。他也認為,大豆植物雞精質地清澈,不如傳統雞精黏稠、油膩,也適合排斥傳統雞精口感的消費者。

農試所助理研究員吳宗諺補充,農試所也以常見的菇類為原料,透過高壓水解技術生產滴菇精,「過程不添加任何水,不稀釋菇類營養」。他說明,滴菇精有多種機能成分,像是可提供安定人體情緒的 GABA,或屬於抗氧化物質的麥角硫因等。且滴菇精不含普林,擔心造成痛風的消費者也可安心飲用。。

高壓水解菇類營養的技術適用在所有常見菇類,因此可以依照食品業者需求,調整菇類原料來製作營養成分不同的滴菇精。吳宗諺補充,台灣菇類產季集中在夏季,滴菇精可以增加菇農的菇類銷售商品,減少盛產時銷售新鮮蕈菇的壓力。

滴菇精富含多種機能成分,且不含普林,造福痛風患者。(攝影/孫維揚)

全豆天貝方便料理口感佳,大豆雞精清爽不膩口

發表會上, Veganday 主廚以全豆天貝製成漢堡排與打拋天貝,共同經營人布魯桑則強調,天貝僅需稍微乾煎,不論是搭配麵包、生菜夾成漢堡,或是切塊與辛香料拌炒皆很適合。而且全豆天貝因為顆粒較完整,料理時不用擔心碎裂,食用口感也比較有層次。

品嚐全豆天貝,可感受粒粒分明的大豆口感,帶有明顯的豆香與堅果香氣,但幾乎沒有醱酵食品常見的微酸氣味。另外現場也加熱大豆植物雞精,記者觀察發現,雞精色澤金黃帶有淡淡的菇類香氣,入口有類似香菇雞湯的風味,但不似傳統雞精帶有較濃厚的油脂感。

大豆植物雞精技術已經技轉給三家業者,其中「雞極本味」已推出植物滴雞精。劉威廷表示,全豆天貝技術也可非專屬技轉,歡迎有興趣的業者向農試所洽詢。吳宗諺則說明,高壓水解菇類技術則正進行技轉申請,預計最快今年底亦可開放非專屬技轉。

全豆天貝不易碎裂、口感佳,簡單製成漢堡排、于排就相當美味。(攝影/孫維揚)

延伸閱讀:

超級食物「天貝」吃了沒?發酵魔力加持,大豆變身極品植物蛋白

蔬食新風潮正夯,「彈性素食人口」佔全球人口42%,里仁推七日蔬食大挑戰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