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女人。味】四姐的故事:彩色未來之飯

一直對”番薯籤”三個字有天真的誤會,來到澎湖才恍然大悟,也因此、愛上”番薯籤飯”這道台灣古早味。本來吃到的、都是白米飯與白色番薯籤的搭配,已經覺得十分美味;這天、吃到四姐的”彩色番薯籤飯”,只能用”驚艷”來形容了。

番薯籤飯實在稱不上一道”菜”,但這樣的一鍋飯,說真的,沒有菜也完全能吃下一碗,沒問題!

四姐特意種了三四種不同顏色的番薯,收成後剉成籤、再曬乾、儲存起來,煮白飯的時候放一些進去,或者也加點新鮮的混搭一下,就色彩繽紛了。

我們常見的番薯至少有黃色和紅色兩款,澎湖還有很多比黃色淡很多、接近白色的品種,常用做番薯籤,再加上一般人比較少看到的紫色番薯,跟白飯煮在一起,顯得特別鮮豔呢!所以我說”驚艷”,可不是隨便說說,是真的有遇到”艷”。

煮番薯籤飯沒什麼好講的,跟平常煮飯一樣,只是多加了番薯籤進去,也不需要多加水,尤其四姐用的是快鍋,她說水還可以比電鍋或電子鍋少一點,因為快鍋的水分不會跑掉,全都會在飯裡面,她特別推崇快鍋的好用,省電省瓦斯,又快,煮紅豆湯也非常合,雖然買一只鍋子要不少錢,但真的可以用很久…。

說到這兒,我們開始推算她手上那只鍋子到底用了多久?答案是:15年。四姐總是會把”未來”算進”現在”,選擇長期使用下來能夠節省時間、能源的工具,是對自己的”長期使用”很有把握的人、才能做到的事!這點我非常佩服,因為我就是那種比較短視、老想因陋就簡過日子的懶人兒。

不過,取未來之飯為名,可不只是因為那快鍋而已,主要還是【番薯籤】一物,激盪著我的天真。

攝影/ 陳藹文

以為番薯籤指的是把新鮮番薯去皮後”剉籤”,即刨成絲狀,為番薯之”籤”,很合理的推測啊;而番薯籤飯,不就是煮飯的時候、加入那樣的地瓜細絲嗎?像有些人煮地瓜稀飯、特別是清粥小菜店裡、或自助餐提供的熱粥,總是這樣的煮法,稀鬆平常,不是嗎?

還有那句俗諺”時到時擔當、沒米就煮番薯湯”,我也以為是沒有米的話、便拿番薯來煮湯,當作主食、也能吃飽的簡單意思…。

可見我是衣食無缺、幸福家庭裡長大的小孩吧,完全沒有想到過,那個年代、白米可不是人人吃得起的東西,不得已才用地瓜當主食。但地瓜怎麼可能常保新鮮呢?勢必要加工處理、讓它好存放久一點、能隨時拿出來”擋”才行。

所以,番薯籤可不只是把番薯”剉”成籤而已,還要借陽光之力、曬成乾。

真正的番薯籤飯、是用曬乾的番薯籤去煮成一鍋”飯”;俗諺裡那句沒米就煮番薯湯,也不是現代的、以新鮮地瓜切塊煮成湯喝,而是取家裡常備的乾番薯籤,來煮成一鍋”粥”!

是的,那番薯籤飯裡、沒有米;那鍋粥裡、也只有番薯籤,但因為會拿來做成”籤”的番薯白而扎實,不是我們常見烤地瓜用的黃色、紅色那種香甜鬆軟的,所以刨絲曬乾後是白色,放進白米裡煮也幾乎融入白飯的世界,看不太出來,單獨煮確實像飯、像粥沒錯。

總之、這件事我還滿震撼的,原來我一直誤會了,以為現在吃的地瓜飯就是以前的番薯籤飯,以為我們喝的地瓜湯就是以前人沒米時喝的番薯湯。

從來沒想過,”新鮮”、有時也是一種奢侈,在物資缺乏的年代,必須要儲備糧食的年代,當農家收成了農作物時,要想盡辦法”加工”,在沒有冰箱可冷藏的情況下,要把食材變成能夠常溫存放的狀態才行。

如果一口氣就把新鮮的地瓜通通烤來吃了,吃完了,就沒有了。

那是一個、每天每天、人們都要去想以後以後…的年代,你不能把”未來”給吃掉了!

不像現在,大部份的人肚子餓都能找到東西吃,不需想好下一餐要吃什麼,等時間到了再想還來得及,甚至很多人從來不去”想”自己的飲食,跟過去、跟未來有什麼關係。

我很高興能在澎湖吃到番薯籤飯,它提醒我不能”現在”就吃掉”未來”,尤其是四姐的進階版【彩色番薯籤飯】,是彩色未來之飯。

每吃一口、都穿越時空、讓自己從古早味裡、吃出現代的省思,美食的享受也許不是一種”當下”,而是一份”久遠”。

攝影/陳藹文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