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你就是救農業的藥

首圖/ munch

一切要從種子說起

生物會將生存的訊息遺傳給下一代,植物亦然。他們深受這個環境的日照、雨量、溫度、病蟲害、土壤微生物等影響,並會順應著這些條件逐漸演化,一代一代越來越適應而變成在地種。

而綠色革命加入了人為的干預,以大量農藥、化肥馴養改良作物,當這些作物習慣了農藥、肥料的照顧,就逐漸喪失自我保護和連結自然資源的能力(演化的定律:用進廢退)。因此當農民選擇了這樣的種子,就註定擺脫不掉農藥和肥料,這也是如果沒有自家採種的話,選擇友善耕作會遭遇那麼多障礙的原因。

農企業賣的不只是產品,更是種子、農藥、肥料三合一的生產方式,這才能確保他們源源不絕的獲利。

走向大規模的宿命

原本自家採種的農民其生產成本都是自己掌握的,但是當農民選擇了三合一的生產方式後,外購的種子、農藥和肥料成了一個固定的開銷,一開始雖然有利可圖,但隨著總產量越來越高,市場充斥著消化不完的同質產品後,價格自然就一落千丈。

如同工業一般,農產品成本提高、收入每下愈況,利潤越來越薄的情況下,唯一一條生路就是大規模生產,如此需要更多的土地、機械、設備,這都要資金。

於是農業開始走向工業化、商業化的經營模式,這是農民所不熟悉的遊戲,因此越來越多小農被淘汰出局,最可憐的莫過於硬著頭皮去借貸苦撐的農民,經常是血本無歸、賣地還債、甚至是走上絕路,這樣的血淚教訓就讓社會普遍存有一種刻板印象:務農沒前途。

農業的紅海

能夠在這場割喉戰生存下來需要有雄厚財力作為支撐,藉由不斷壓低農產品價格,淘汰場內的小農,並讓場外觀望者裹足不前。而政府的收購通常遠低於小農的生產成本,最大的受益者還是農企業,而很多法令、建設、補貼也是如此。

當小農在苦撐的時候,消費者渾然不覺地挑肥撿瘦搶便宜,殊不知兩者唇亡齒寒的關係,當農企業逐漸壟斷市場後,農產品的價格就像今天所見,動不動就暴漲暴跌,這是最後的洗牌,要讓暴漲時奮力一搏的小農在暴跌時徹底絕望。

黎明前的黑暗

在全球化時代,這樣的遊戲在世界各地不斷重複上演,農業出口國藉由政府補貼的不公平競爭,不斷輸出生產過剩的農產品。

而像台灣這樣的國家自知無力競爭,卻又不思保護農業,便在自由貿易談判中將農業市場拱手讓人以換取工業出口的利益,我們認為從工業賺到的錢再去買國外便宜的糧食就好了,卻沒料到走進別人設好的圈套,現在我們的工業汲汲可危,而糧價卻節節上漲,這一切早就在先進國家的盤算之中。

當我們養不活自己、必須仰人鼻息時,他們自然就會取消補貼、甚至進一步漲價,而我們依然必須買單。這場景不在未來已經正在發生。以生質能源玉米帶頭,排擠飼料玉米種植,進而推昇肉、奶、蛋的價格,連帶使黃豆、小麥也跟著走揚,台灣的糧食危機已經迫在眉梢。

從消費者到參與者

能夠改變這一切的力量就在我們自己手上,但我們不能再只是花錢了事的消費者,而必須變成參與者,雖然一開始會比較不習慣、也可能不方便,但以前習慣與方便都是被食品企業寵壞的啊,而且當我們開始參與之後,就會發現越來越多的生活樂趣。這一切要從減少外食、購買本土農產品開始。

當越來越多家庭開伙,並透過共同購買的力量,友善環境的小農才有機會生存,構成在地支持型農業不僅可以減少能源的浪費,而且也能獲得最新鮮安全的農產品(食物存放越久越容易腐敗、生蟲,所以必然需要做一些「加工」處理啊),最重要的是很多生產者的存在可以維持農產品價格穩定,價格穩定對農民或消費者來說都是最有利的。而在參與的過程當中,都市與農村的文化將會開始交流,讓我們能夠一一找回在工業化與都市化過程中失去的單純幸福。

解決這個龐大問題的方法真的就是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