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能寫出甚麼,總覺得自己的生命歷程仍然是如此無力、渺小而無法自主,來池上萬安五個月了,棕狗KABE從一隻可以裝進馬鞍袋裡的小小狗,變成一隻巨大但行為還是像小孩的巨狗。隨著第二期稻作的結束,雖然心裡還是掛心著曬穀場上尚未曬乾的穀子,但是像這天色朦朧,冷颼颼、雨綿綿的下午,我坐在沙發上,抱著一隻蜷縮在自己肚皮上的老花貓,回憶我過往人生的大小事。
當完兵後,我和兩個高中死黨帶著帳篷睡袋到歐洲流浪,渡過50幾個用自來水配如石頭硬的雜糧麵包的日子,忍耐到忍無可忍才開一罐台灣揹來的鮪魚罐頭,並用對待魚子醬的心情吃它。我們有時步行,有時運氣好,搭到好心老伯的便車;我們沿著流往法國的大河騎腳踏車露營;探險般攀登上無人城堡遠眺;我們不顧租借獨木舟的小姐的阻止,硬是要在10度不到的水溫下泛舟… 我們就是用這種身無分文的姿態,抱著”It’s now or never. ”的雄心壯志,刻苦卻深刻地旅行著,現在回想起來,都還是覺得那是一輩子只有一次的年輕傻勁,我們見識到與感受到的,錯過,便不復在。
回到台灣,穿起西裝打起領帶,投了一家履歷面試了一次,很快便在台北開始當起上班族,那真是一段朝九晚五的幸福日子,工時正常穩定,課長照顧下屬,同事工作和睦,哪像很多我的朋友和前輩,到現在還是煎熬地每天超時工作,周旋在長官下屬勾心鬥角的生活之中。總之一反台灣白領階級被壓榨的常態,我很幸運地還可以在下班後擁有我的第二生活。由於我一直沒有辦法忘記阿拉斯加之死裡的情節,也無法忘情在歐洲看到的森林、湖泊和大草原,於是我在朋友的引薦之下開始接觸登山、溯溪和攀岩。
第一次溯溪是在陽明山的上磺溪,說是溯溪,其實是去撿垃圾淨溪。在下起雨的溪谷中,我們撿起垃圾裝進大包小包的麻布袋,但是垃圾卡在石縫,藏在土裡,隱沒在無邊無際的山坡之中似乎永無止盡,裡面的垃圾從衣服、塑膠鞋子到瓷碗甚至醫院用的針筒都有。後來我前前後後又去了四次,有人問我大家都喜歡去真正溯溪的行程,怎麼你一個新來的菜鳥卻挑這種辛苦毫無樂趣的活動來參加? 那時的我總是笑得一愣一愣,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現在回想,那個時候的我正經歷一種生命的低潮,一種剛入社會,卻對生命沒有方向,不知道何去何從的低潮,我明明知道社會安排了一條路給我,一個所謂”文明”的生活,但我卻無法不去質疑這條路的正當性;我常常在電影院裡看紀錄片,真實地目睹北極熊無助地溺水淹死、被砍頭的獨角鯨那鮮紅色的血液暈開在潔白雪地、在垃圾場裡求生活的貧民用塑膠布當做大衣、因為付不出農藥錢而走投無路自殺的印度農夫…但奇怪的是,等到電影散場從台北光點走出來後,面對著中山北路喧囂的車燈和對面飯店華麗而溫暖的燈光,這些剛剛明明在螢幕中震懾著我的畫面,似乎瞬間又消失變成和我毫不相干的世界。
我不聰明也沒有遠見,但卻無法阻止這股懷疑和對於自己自欺欺人的軟弱及無奈。所以當我親眼看見披滿垃圾的上磺溪時,親手把石頭和土翻開撿拾那些垃圾,對我來說無疑變成了一種救贖,我心裡面不斷出現神隱少女中替河神洗澡的畫面,每一件從河神身上拔出的垃圾我都曾經用過,好像這些垃圾全都是被我丟棄似的,我一片片,一袋袋地重新將它們拾起,讓清澈的溪水再度自我指縫流竄,我好希望能夠從水裡看見河神,彎腰和祂說聲對不起。
我還記得那晚我精疲力竭,心裡充滿感動地入睡,而且這股快樂和滿足,一路持續到那個星期本該是憂鬱的星期一…
大埤國小:那些年,我們一起種的菜!
文/ 編輯部 on 2011 年 12 月 20 日 in 農學堂 · 0 篇留言瀏覽人次: 1,011
本文摘要:雲林是台灣的農業首都,大部分的學童也是農家子弟,但可惜的是,現在的孩子缺少農作的機會,更遑論理解「有機」的觀念。因此,雲林縣大埤國小響應教育處大力推廣的「校園有機菜園」,希望從小建構孩子們「有機蔬菜」的價值與內涵,並透過親身參與,體悟農民的辛勞,學習力行的態度。
文/林明淵、許顏麒 圖/大埤國小提供
「老師!今天的蔬菜好甜!」、「好好吃喔!」、「自己種的菜最好吃!」孩子們一邊品嘗著剛從學校菜園裡收成的新鮮蔬菜,一邊爭先恐後的發表自己的意見。
看著孩子們咀嚼著自己種植、親手採收的蔬菜時,心中泛起了一絲絲的感觸,看著他們盡情享受蔬菜滋味的神情,深深滿足令身體感動的味蕾享受,我也不禁品味著他們臉上興奮的成就感。
我有感而發的問:「孩子們,我認為今天大家餐盤中的蔬菜還有一種不同的滋味,你們覺得是什麼呢?」孩子們竊竊私語的討論著答案。
「是鹹味!」當我突然說出這個答案時,孩子們一臉狐疑的看著我,臉上充斥著無數的問號,我接著娓娓說著:「還記得開學後不久,老師帶你們到樂活農場種菜的過程嗎?有人連鏟子都握不好,有人連澆水器都不會使用,甚至有人將整顆菜苗都幾乎埋進土裡,但今天大家卻能品嘗到這麼美味的蔬菜,這都得要感謝同學們按時澆水,感恩同學們勤於除草的付出,吃著蔬菜的同時,似乎也將大家耕種時流下的汗水一併吃進肚子裡,這也是我為什麼認為嘴裡的蔬菜似乎有股鹹味!」
孩子們似懂非懂的眼神,我無法確認他們完全理解我的絃外之音,但我確信透過這次種植蔬菜的活動,已經在他們心中種下一株小幼苗,隨著未來的學習,必定能茁壯成一棵「感恩、惜福」的大樹。
雲林是台灣的農業首都,大部分的學童也是農家子弟,但可惜的是,現在的孩子缺少農作的機會,更遑論理解「有機」的觀念。因此,近來教育處大力推廣「校園有機蔬菜」,希望從小建構孩子們「有機蔬菜」的價值與內涵,並透過親身參與,體悟農民的辛勞,學習力行的態度。
大埤國小經營校園有機菜園已多年,並於今年暑假時,由教師、家長與學童一同將校園西北側圍牆內的校地,新開闢一塊菜園。大夥們蓽路藍縷的拔除雜草、清除石塊。平常即習於農作的建生老師也駕著翻土機,翻鬆乾涸的土壤,大家齊力推著裝滿落葉堆肥的推車,拌灑在新生的田地。
在校長的指導下,大家用火車站倉庫廢棄的棧板,築起菜園的圍籬。漸漸的,一處略顯雛形的有機菜園已經誕生了。菜園規劃完成了後,各學年師生開始共同討論蔬菜種植的種類,各班老師也集思廣益設計有機菜園教學活動,帶領學童親身實做。
我們也不忘邀請學童家長參與、編排教學活動、設計學習單、結合藝術與人文課程美化農場等,將整個「有機菜園」的教育內涵,深深根植在學童的內心。
具有美術專長的雅雯老師帶領學童,利用枯枝裝飾菜園的大門,大家將菜園命名為「樂活農場」,同時老師也利用課餘指導學童於步道上彩繪出各種雲林的農特產。一位學童塗抹著蔬菜顏料時,笑著說:「花花綠綠的路,真漂亮啊!」霎時,這條通往樂活農場的教學步道—花田一路,就在師生們的歡笑聲中產生。
特教班的學童們,蹲在一旁,有的賣力拔除蔬菜旁的雜草,有的聚精會神的觀察葉片上的昆蟲。老師和家長們帶領著幾位學童,搭起網袋圍成的網室,體驗網室栽培的不同。孩子們褲管沾滿泥土,臉頰佈滿汗水和塵土,但笑容卻是樸實又純真的!
基益老師帶領著幾個孩子拿著畚箕,將畚箕內的樹葉倒入落葉堆肥區內,一來解決校園很難處理的落葉,二來也提供有機菜園最原始又最環保的肥料來源。當大家捧起了一簍簍的畚箕,似乎也倒下了環境保護滿滿的原料。
蔬菜收成後,孩子們期待著再一次的耕耘,旺長老師和六忠的孩子們,正準備重新種下蘆筍幼苗。老師捲起褲管,孩子們也一個個脫下鞋襪,解除腳底的束縛,赤腳走在菜園裡,踏在溫暖的土壤上。哦!用腳呼吸的感覺真好!
是的!赤腳站在土地上,心就能感受到大地的心跳和呼喊,你會用最原始的方法去對待它,用最自然的態度去愛惜它!
那些年,在每個孩子心中,我們一起種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