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楊儒門產地之旅(1)不用藥的友善水產!

攝影/ 楊儒門  和儒門同行的宇馨,穿上「青蛙裝」準備下水捕魚蝦

在冷冷的風中,來到了選苗場,這是口湖當地提供文蛤苗的來源之一。

天氣冷,最怕的就是「碰」到水,相信大家「蛤蜊」吃這麼久,很少看過是怎麼養的吧!今天就帶大家來瞧瞧如何養文蛤之外,還了解為什麼大家慢慢的都可以接受「混養」,而不是「專養」。

混養:是指池塘裡,除了「目標」養殖外,如文蛤、虱目魚、白蝦、龍膽石斑…外,還會因應各種情形,去加入其他種類的生物。用生物鏈的方式,去解決藻類、病害、寄生蟲…的問題。

專養:就是專門只養1~2種目標魚或蝦,但是為了要防治藻類、病害、寄生蟲…就需要投藥去控制。

在十來度的冷風裡,看著農友一個一個忙碌著,不見「冷」字的出現。我老家以前是有養蛤仔,所以我大約知道養的方式,我們也是在池子裡養蛤仔之外,還要養吳郭魚、草魚、大頭鰱…幫忙吃藻類,而養出來的魚也可以賣錢。這就是混養的一種。


 
冷吱吱的天氣裡,看著婆婆媽媽一各自包的密不透風的服裝,雙手還是「風裡來,水裡去」的,讓我一陣哆嗦…其實這個動作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篩子」洗選,把不同大小的文蛤苗分出「等級」,就是大小顆來,方便買家去做購買和飼養。

在洗選的過程中,還要不時的把不是文蛤苗的東西挑出來,像是草、葉子,燒酒螺,沙蝦,鬍鬚蝦…

洗選出來就像這一袋一袋的成果,每一顆都差不多大小,這樣子買回去的農友,養殖之後,收成的時間才會相同。不會有大有小的。



 
這一袋就是淘汰的,其實裡頭有小蝦米,是「鬍鬚蝦」,以前去釣魚的時候,常拿來當餌。吃起來的口感也不錯。如果做成乾燥蝦米的話,會更好。但是一般來說是沒有什麼經濟價值的,一個是因為太小隻了,另一個是挑選的人工太貴,不然在市場上,價格不算差。在生物鏈裡,這裡的小蝦,就是魚的食物來源!


  
漂亮吧!一直有人要跟孫姐買「蝦乾」,但是一直沒有,不是因為不想賣,而是看倌,自己看一下,要一斤蝦乾的話,那要多少的人工才能達成。呵…


這就是沙蝦,很多人把蝦子都看成一樣的,其實在大小、顏色、生長習性、吃的口感…都是不同的。沙蝦一般在文蛤池出現是因為引進海水養殖文蛤的時候,沙蝦的幼苗會隨海水進入,而在文蛤池裡養來吃「藻類」的虱目魚,沙蝦也是他的食物來源之一。


拍這一張沒有太大的想法,只是想告訴自己來過而已。右手邊的就是阿禾師,有一天宇馨在「一步一腳印」上看到介紹阿禾師的時候,很嚴肅的叫我去旁邊罰站,宇馨說「看看農友這麼努力,不會只會講話、亂蓋,學著點!」,自己看完介紹後,是想了很多,真的要認真點,要讓農友的努力讓更多的人看到。

一般在池塘的旁邊都會有一個小工寮,裡頭可以放工具,收成的時候,也可以在裡頭整理。另一個就是漁民是照著「月亮」隨著「潮水」走的,現在的養殖大都是引海水進來養,不是抽地下水的。所以工寮的另一個用處是休息,而且漁價好的時候,怕「小偷」來光顧,也會在工寮裡守夜。

宇馨,笑的花枝亂颤,風吹的頭髮紛飛。這一身的「青蛙裝」,是漁民下水的好幫手,可以防水、防寒。城市的人來到鄉下,什麼都是新奇的,什麼都要試一下,所以才有這一張照片的出現。



  
幫忙也是一種的體會,所以的「產地之旅」就是如此吧,讓沒有經驗的人,體驗一下農事的勞作,對於印象會比較加強,而且下一次再看到農友「辛苦」養殖或種植的農產品的時候,不會再單單以「價格」來判斷其「價值」。

很多人傳統對於有機、無毒的概念,就是覺得單價高,不夠親民。每一樣產品都有合理的價格。
觀念上的講述,台灣人已經不像從前般擁有簡樸愛惜的心態,據研究報告顯示,台灣一年所丟掉的食物,價值約350~400億元之間,大約是總食物的30%。代表我們在購買行為發生時,我們不是挑選要的東西,其實心態上正在選擇要丟棄的農產品。
  

常講的一個笑話,因為台灣沒有皇帝的關係,以前我們會「清君側」,簡的講就是皇帝身邊有小人,我們要起兵把皇帝身邊的小人清除。但是現在沒有皇帝了,媽媽改成「清冰箱」,多少人家裡的冰箱有去年的月餅、去年的粽子,2個月沒煮的蛋,買回來1個月沒煮的青菜,開封但是沒有喝完的飲料‧‧‧‧
  

笑話不只是笑話,用資本主義的角度來說:「每一個動作都是成本」,食物買回來沒吃是「成本1」,丟掉是「成本2」,垃圾車載去焚化爐是「成本3」,焚化爐的設定溫度是1000 度,戴奧辛在800度會熱分解,而我們把沒有做好垃圾分類的廚餘,送到焚化爐,因為廚餘含有大量的油、鹽、水,而使焚化爐的燃燒溫度降到了400度,造成焚化爐排放有毒氣體,污染了空氣是「成本4」,廚餘降低了燃燒溫度,燃燒不完全,造成廚餘和塑膠燒溶成塊,需要清出在進行掩埋是「成本5」。


而我們購買農產品時,如果還是挑大,又漂亮,價格又低,量又多,是不是有這個必要,難道真的只是為選要丟掉的。回過頭來想,為什麼不要買對環境友善的農產品,適量的吃完,適量的意思是說,現代疾病的主因是肥胖,與其要減肥、看醫生,不如在一開始食用的選擇時,挑對身體又好,對環境也好,對農友也好的事情來做。


免不了城市的習慣又來了,什麼都想試一下,不過有嘗試,才會有了解,這也是市集一直辦產地之旅最大的想像。也和孫姐討論到明年春暖花開的時候,要不要辦一場「產地之旅」,讓消費者直接到產地認識和了解「吃的東西」是怎麼來的。我相信借由親身實地的感受,更容易達成「產與銷」的互動。



   
免不了來就是要吃,俗話說的好「要吃蒼蠅自己捉」,聽起來有點髒,是老一輩的智慧。所以動手啦!沙公,秋天是「螃蟹」的季節,我們來的時候,季節有點過了,所以吃起來有點「瘦」,不過還是很美味,因為就是「青」啦!


  
看他的心情好像不是很好,所以以直高舉雙螯,相跟我拼的意思。我會等阿禾師來收拾你!


  
我們捉的時候,還要小心,不要被「夾」到,阿禾師,住海邊就是不同,三兩下就讓沙公「沒輒」了,捉的是輕鬆又寫意。



  
這就不用多談了,捉沙公是不用想的啦!湊合著用,就來隻叫不出名字的「小」螃蟹,拍一下也好。


這種誘籠,可以捉到螃蟹之外,魚也可以,只是比較少。



  
這隻「老虎斑」就是在剛剛的誘籠裡捉到的。小小一隻的,還不到食用的階段,拍完照之後,要放回去池子裡繼續養。



  
剛好在記錄的時候,「白鷺鷥」飛過,很愜意的一幅景象,就隨手拍了下來。當我們失去了「春秋」之後,冬天的時候,怕夏天不來。發現環境的保育越來越重要,重要的是想的和做的要相同。

一件事情在成形成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一致性!反例是:但一件衣服在講求綠色環保時,使用的是慣形農法的棉花,而棉花的農藥用量是整體農業用藥的30%,衣服還經過不當的漂白,像是氫氧化鈉。而畫在衣服上的顏色是綠色,但是顏料的的成分卻是石化提煉,在提煉的過程中,對環境危害,穿在人身上也是不好的,不要只有講述,而沒有做法,老毛講的好「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本文為上篇,下篇待續)

延伸閱讀
阿禾師自然生態魚蝦貝